對于擅長“抄強企作業(yè)”中國企業(yè)家來說,,可怕的從來都不是差距,,而是缺少抹平差距的時間和機會,無論比亞迪的“開放”出于什么樣的野心,,對于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yè)都是一面反思己身的鏡子,。 文|胖爺 2018年6月的全球智能汽車前沿峰會上,王傳福給出了這樣的觀點:“智能汽車只有開放,,才能真正創(chuàng)新,。” 大約兩年時間后,,比亞迪的“開放”戰(zhàn)略開始向2.0進階,,正式宣布成立5家弗迪系公司:弗迪電池有限公司、弗迪視覺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弗迪動力有限公司,、弗迪模具有限公司,分別對應動力電池,、車用照明,、汽車電子、動力總成和汽車模具,,幾乎涵蓋了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所有核心領域,。 按照比亞迪官方的說法,弗迪系公司將自主經(jīng)營,、自負盈虧,,擁有較高的獨立性和自主權,同時也將為比亞迪開拓汽車零部件市場提供新的窗口,。 特斯拉國產(chǎn)化的“鯰魚效應”已經(jīng)在發(fā)酵中,,比亞迪向2.0時代的進發(fā)無疑將進一步刺激新能源汽車市場。不過有所不同的是,,特斯拉的進入被視為重塑中國汽車供應鏈的機會,,而比亞迪在汽車零部件上的動作似乎也不那么純粹,到底是下沉到零部件市場的自救,,還是有著其他層面的考量 01 比亞迪在著急自救,? 根據(jù)中汽協(xié)的數(shù)據(jù),疫情對汽車行業(yè)的打擊不可謂不沉重,,2月份中國汽車銷量同比下滑高達79.1%,,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同比下跌75.2%。 作為國內(nèi)頭部主機廠商的比亞迪首當其沖,,2月份累計銷量僅有5501輛,,同比下降79.5%,比行業(yè)平均水平高了0.4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2803輛,,同比下滑的幅度高達80.57%,同樣拖了行業(yè)的后腿,。 不只是單個月份的糟糕表現(xiàn),,比亞迪在2019年的成績單也曾被外界詬病。 2019年比亞迪汽車全年銷量461399臺,,同比下降11.39%,,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29506臺,同比下降7.39%,。一個原因是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車補貼退坡,,直接將身為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冠軍的比亞迪陷入困局;另一個解釋是2019年是名符其實的車市寒冬,在合資品牌價格下探的擠壓下,,吉利,、比亞迪等自主品牌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把時間軸再拉長一些,,比亞迪幾乎成了“掉隊”的代名詞,。 2013年到2019年的七年時間里,吉利的年銷量從55萬輛躍升至136萬輛,,長城汽車逐步從75萬輛上升到100萬輛的規(guī)模,,比亞迪的銷量卻始終維持在40-50萬輛之間,2017年進入了年銷量40.9萬輛的低谷,,2018年迎來了52萬輛的小高潮,,銷量從與吉利、長城并駕齊驅(qū),,到兩倍甚至三倍的差距,已是不爭的事實,。 所幸,,比亞迪從來都不僅僅是一家車企。參考比亞迪2019年中報給出的數(shù)據(jù),,汽車及相關產(chǎn)品業(yè)務,、手機部件和組裝業(yè)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yè)務組成了營收的三駕馬車,,汽車及相關產(chǎn)品業(yè)務的占比約為54.45%,。 然而另外兩駕馬車同樣存在挑戰(zhàn)。有第三方機構預測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手機市場銷量將下滑30%-50%,,僅2月份的銷量就同比下滑了56%,,比亞迪不可避免將承受增長壓力;同時在動力電池方面,,比亞迪的出貨量不敵寧德時代,,何況后者的裝機量占比已經(jīng)超過50%,并且似乎已經(jīng)敲定了和特斯拉的合作,。 基于種種數(shù)據(jù)和不利因素,,比亞迪看似沒有理由不著急,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的對外銷售,,可能是為數(shù)不多的快速增長引擎,。 諸如理想汽車等造車新勢力已經(jīng)傳出將采用比亞迪電池的消息,獨立后的弗迪電池有限公司不乏招攬到更多買家的可能,,同時比亞迪也宣布新一代磷酸鐵鋰電池“刀片電池”將于2020年量產(chǎn),;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弗迪模具有限公司與弗迪動力有限公司在相應領域扎根多年,有著相對完整的技術儲備和生產(chǎn)銷售經(jīng)驗,,同樣存在擴大市場份額的可能…… 謎題在于,,弗迪能搶奪多大的市場空間,需要多長的時間,,仍然還是個未知數(shù),。而轉型自救又是否是比亞迪進一步開放的題中之意? 02 比亞迪的平臺野心 或許還有另一種解釋,。 當王傳福喊出“只有開放,,才能真正創(chuàng)新”的口號時,還附加了對比亞迪的全新定義:“我們把比亞迪定義為標準的智能汽車供應商,。我們開放所有傳感器的控制權和通信協(xié)議,,有條件地開放一些控制權,讓各種行業(yè)進到電動車為構架的汽車平臺,?!?/span> 不久后比亞迪啟動了首個汽車智慧開放生態(tài)——比亞迪D++開放生態(tài),試圖向全球開發(fā)者提供了一個多維的開放平臺“DiLink系統(tǒng)”,,并計劃全面開放汽車硬件的341個傳感器和66項控制權,,涵蓋車身狀態(tài)、行駛數(shù)據(jù),、發(fā)動機,、變速箱、制動等等,。 在對“智能汽車”的理解上,,王傳福的觀點可以說非常前衛(wèi),按照智能手機的路子重新定義汽車的價值,,比亞迪就是標準的硬件平臺,,在汽車上安裝標準的感知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等模塊,,百度,、360等開發(fā)者可以生產(chǎn)各種應用,比如無人駕駛,、安全類產(chǎn)品,,進而賦予汽車多元化的價值,同時帶來更大的銷量,。彼時智能汽車多半還是個概念,,沒有統(tǒng)一的平臺和標準,即便是自動駕駛的研究也要花費不小的一筆費用進行車輛改裝,。 某種程度上說,,比亞迪和特斯拉對智能汽車的理解并不本質(zhì)上的不同,特斯拉希望先重構汽車的硬件,再逐步建立應用生態(tài),,比亞迪則嘗試打造一個標準化的平臺,,以開放的形式吸引開發(fā)者的進入。打個比方的話,,特斯拉采取了智能手機行業(yè)的蘋果路線,,而比亞迪將目光瞄向了谷歌和安卓。 遺憾的是,,比亞迪的DiLink系統(tǒng)并未掀起太大的浪花,,友商們也迅速跟進,吉利的GKUI吉客智能生態(tài)系統(tǒng),、上汽與阿里合作的斑馬系統(tǒng)等應運而生,,盡管在數(shù)據(jù)開放和遠景上沒有比亞迪那般激進,用戶層面的體驗卻相差無幾,。特別是在車聯(lián)網(wǎng)的概念越來越紅的當下,,比亞迪的定位也不再那么“跨時代”。 回頭再來看弗迪系公司的獨立,,可能還有另一重使命,。 五家弗迪公司承載了新能源汽車從電池、底盤,、汽車電子到動力總成的關鍵技術,這些核心技術和零部件的開放,,對造車新勢力不失為一個好消息,,不需要花費時間來建立一整套汽車制造管理體系,進一步降低造車的門檻,。同時比亞迪有機會在這些零部件上設定統(tǒng)一的產(chǎn)品標準,、接口和控制方式,以另一種方式加速標準平臺的建設,。 一旦這樣的模式跑的通,,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角色將更加多元,既可以是銷量上的領頭羊,,也在供應鏈領域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對應到智能手機的市場格局,比亞迪仍存在成為“汽車界三星”的可能,。 不確定性在于,,新能源汽車的玩家們?nèi)绾慰创葋喌蠏伋龅拈蠙熘ΑP※i汽車創(chuàng)始人何小鵬曾直言:“智能汽車生態(tài)的核心不在于制造,,而是運營,。”不知在面臨生死權握在別人手中的選擇時,小鵬汽車會如何權衡,。 歸根結底,,還要看比亞迪關于開放的真實姿態(tài)。 03 比亞迪現(xiàn)象的啟示 不管是哪一種初衷,,比亞迪加速對汽車零部件市場的滲透,,站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ǎn)業(yè)的長遠視角上,都不是什么壞消息,。 先從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格局來看,。 中國一直是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剛需市場,高舉新能源大旗的比亞迪也在過去許多年中扮演了領頭羊的角色,??伤^的新能源汽車熱潮,到底是補貼刺激下的畸形產(chǎn)物,,還是切實的市場需求,,一直存在種種爭議。 2019年下半年的補貼退坡,,讓外界看到了迷霧下的中國新能源市場:即便是比亞迪這樣的企業(yè)也不得不靠傳統(tǒng)燃油車來“搭救”銷量,,但同時也驗證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特斯拉中國在2月份的產(chǎn)量已經(jīng)超過比亞迪,。 只是用戶們的用腳投票,,勢必會引發(fā)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座次變化。盡管汽車行業(yè)資深分析師張志勇給出了這樣的觀點:“在這樣一種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波動當中,,比亞迪應該是最有發(fā)展?jié)摿Φ?。因為它有核心技術,包括它的電池及其它一些技術都在自己手里,,另外它的磷酸鐵鋰電池的成本還是比較低的,。”可在銷量下滑的事實面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脆弱何嘗不骨感,。 至少比亞迪的動作已然佐證了這樣一個道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進入完全的市場化階段,,哪怕是比亞迪也需要找準自己的定位,,而那些缺少技術又沒有能力量產(chǎn)的企業(yè),大概率會被淘汰出局,。 再從汽車供應鏈的連鎖反應來看,。 蘋果的供應鏈神話至今仍在傳唱,另一面卻是:中國制造業(yè)生產(chǎn)了全世界70%的智能手機,,終究沒能在芯片上卡位,,所謂的富士康,、藍思科技也只有“喝湯”的份。同樣的一幕似乎也在汽車領域上演,。 比如天風證券統(tǒng)計特斯拉在中國的主要供應商有30家,,目前僅有寧德時代有可能涉足電池領域,大多數(shù)供應鏈企業(yè)還在外圍打轉,。但A股卻出現(xiàn)近百家“特斯拉概念股”,,以鼓吹拿到特斯拉訂單的形式抬高股價。在這樣的局面下,,加大汽車核心零部件布局的比亞迪或是另一條鯰魚,。 有別于特斯拉之于整車市場的“鯰魚效應”,比亞迪的直接矛頭指向了汽車零部件,。特斯拉在100%的本地化之后,,大概率預示著頭部的零部件企業(yè)將迎來新的紅利期,特斯拉訂單量的增長也將讓這些企業(yè)賺的本滿缽滿,。一旦這些企業(yè)一味盯著特斯拉的訂單,,恐怕不只“喝湯”那么簡單,整個中國汽車行業(yè)都可能錯失汽車行業(yè)智能化的機會,。 比亞迪的弗迪系短時間內(nèi)可能不會觸碰特斯拉這塊蛋糕,,卻將直接和均勝電子、寧波華翔等傳統(tǒng)零部件企業(yè)搶市場,。這樣的局面注定會刺痛傳統(tǒng)的汽車零部件企業(yè),,進一步思考在智能汽車時代如何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技術門檻。 對于擅長“抄強企作業(yè)”中國企業(yè)家來說,,可怕的從來都不是差距,,而是缺少抹平差距的時間和機會,無論比亞迪的“開放”出于什么樣的野心,,對于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yè)都是一面反思己身的鏡子。 04 寫在最后 比亞迪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楊龍忠曾在一場內(nèi)部分享中談及危機時的應對之策:對于“等米下鍋”的中小企業(yè)來說,,不要太講究形式了,,狼都來了,你要跑??!這時候還考慮先邁左腳還是右腳,要不要走貓步,,不是扯淡嘛,? 同樣的一幕也發(fā)生在汽車行業(yè):在市場銷量下滑、特斯拉兵臨城下的時候,,比亞迪已經(jīng)開始“奔跑”,,著急自救也好,,籌謀標準和平臺也罷,都是為了繼續(xù)活下去,。疑問恰恰在于那些正在被溫水煮的傳統(tǒng)供應鏈企業(yè),,到底是借勢一同向前奔跑,還是不幸被比亞迪誤傷踢出了局,? |
|
來自: 新用戶8487768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