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大漢奸,,此人背叛大明朝、擁清軍入關,、剿滅李自成,、勒死永歷帝,而這一切都始于其在甲申國難之際的抉擇,。然而世受皇恩的吳三桂難道愿意走上這條路嗎,?公元1644年究竟發(fā)生了什么?這位山海關總兵為什么會在明,、清,、順之間做出那樣的選擇?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入京師,,大勢已去之下崇禎皇帝選擇煤山自縊,,明朝宣告滅亡。此后發(fā)生了一連串的事件,,但最終在吳三桂降清之后塵埃落定,,然而我們有理由相信,,起碼在李自成攻占京師之前,吳三桂仍然是忠于大明的,。 畢竟在這個時候,,除了大明朝誰都不可能給予其每年數(shù)百萬兩白銀的遼餉,誰都不可能允許他控制遼東大片的土地和百姓,。不客氣地說,,此刻的吳三桂即使有野心,也十分有限,,他的人生目標頂多像舅舅祖大壽那樣當個有錢的軍閥,,如果再長遠一點的話,成為第二個李成梁,,雄霸遼東,。 然而崇禎的自縊使得吳三桂瞬間失去明朝的支持,而在此之前清軍也早已將山海關外的城池據(jù)點全部占領,,吳三桂只剩寧遠的一座空城,。并且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吳三桂唯一的本錢——關寧鐵騎也在不久前的松錦大戰(zhàn)中傷亡慘重,,如今只剩下5萬人馬,。顯然夾在順、清兩家之間,,吳三桂的勢力最為薄弱,,也最容易遭到兩方的夾擊,畢竟任何一方都有進攻他的充分理由,。 站在李自成的角度來說,,明末連年遍地的農(nóng)民起義早已將帝國最富庶的地區(qū)悉數(shù)打爛,而京城的糧食全靠南方的漕運,,沒有漕運李自成根本在北方呆不住,。此時不管清軍有沒有入關,他都很難在京師待下去,,而貿(mào)然后撤的話又擔心被吳三桂追擊,,所以只要吳三桂不投降大順,他就必須重創(chuàng)吳三桂才能安心,。 而站在清軍的角度來說,,明朝已然壽終正寢,,此刻揮師入關奪取天下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眼前的吳三桂恰是第一塊絆腳石。 圖-俯瞰紫禁城 顯然,,不論大順還是大清都不允許吳三桂獨存,,那么對于吳三桂來說究竟是負隅頑抗,?降清?還是降順呢,?盡管史料中的記載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條信息,,即吳三桂是愿意降順的,畢竟回京的路都走了一半,,只是因為寵妾陳圓圓被霸占才使得“沖冠一怒為紅顏”,。但細細品味那段歷史,你又會得出某些別致的結(jié)論,,也就是說他早就決定與清軍合作了,。 圖-山海關古城 吳三桂的眼光不比任何人遜色,他也早已看清楚各方錯綜復雜的勢力,,降清才是最好的結(jié)局,。理由其實很簡單,吳三桂多年與清軍交手,,十分清楚八旗軍的作戰(zhàn)實力,,在清順之間的對比中,吳三桂更傾向于與清軍合作以更快地定鼎天下,。 然而在此之前有一個問題卻十分棘手,,關寧軍與清軍交戰(zhàn)多年,雙方仇恨刻骨銘心,,因此降清的過程中如何安撫軍心是個大問題,。而對于這一點,吳三桂打出的旗號是“借兵以逐流寇”,,也就是說借助清軍之手除掉流寇,,為崇禎皇帝復仇。 圖-山海關老龍頭 當然可能很多人還會把陳圓圓的故事同吳三桂最終的抉擇聯(lián)系在一起,,畢竟“沖冠一怒為紅顏”是有明確記載的歷史事實,。不過這并不是主要原因,李自成進京時率領的軍隊號稱五十萬,,但多數(shù)是跟隨而來的流寇,,并不是他的嫡系部隊。 這些魚龍混雜的流民雖然推舉李自成當了皇帝,,但也要李自成提供軍餉才能生存,,而大順自始至終沒能建立起完善的國家制度,一切兵餉全靠搶劫,,這就使得前明官員不得不成為拷掠的對象,。而不幸的是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也在被打劫的名單上,此后更有陳圓圓被劉宗敏霸占,,最終這一切都使得吳三桂降清的決心更加堅定,。 文:閆老師 圖:衛(wèi)大將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