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 學無止境 記原古藺縣商校首任校長 曾勛 作者 陳炯章 每天上午,,不論酷暑嚴寒,,不論刮風下雨,,只要你漫步在古藺縣城的濱河路,,總會看見一位滿頭黑發(fā),、精神矍爍的老人手拿一只資料袋,,行色匆匆走在行人之中,。他就是我今天要介紹的主人翁——原古藺縣供銷社職工培訓學校(簡稱商校)的創(chuàng)建人、首任校長,,現已89歲高齡的曾勛老人,。 出身書醫(yī)世家 曾勛,男,,1931年4月,,生于古藺縣魚化鄉(xiāng)鳳池村最高峰尖山子腳下的一戶書香人家,。其父曾其君,,年輕時曾在家中開設學館,,自任私塾老師,,邀集周邊蒙童,教習儒學,,從三字經,、百家姓到四書五經,。到不惑之年因見鄉(xiāng)鄰患病就醫(yī)艱難,,改教從醫(yī),在尖山子小街上開設藥店,,邊開方看病,,邊制膏丸散,邊賣中成藥,。由于令尊從事的工作,不論教書育人,,還是開店行醫(yī),,在那個年代,,在偏僻的農村都是令人尊敬的職業(yè);加上他待人和藹,,收費不計高低,,樂善好施,因此,,深受當地父老鄉(xiāng)親的愛戴,。 他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充滿書香藥香,、溫馨和美的家庭,。他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親,他從呀呀學語開始就與那些讀私塾的兒童一起跟著父親學習,。父親的文化也不是很高,,教學主要以背書為主,,偶爾作些講解也較膚淺。但在民國初年的戰(zhàn)亂年代,,在尖山子那樣偏僻的農村也屬不易了。由于他天資聰穎,,到十多歲時已能看一些粗淺的中醫(yī)書籍,,跟父親當助手,,學做賣中藥,。不料好景不長,,因父親嗜好煙酒傷肺損肝而成頑疾,附近又無名醫(yī)可治,,靠中藥自治無效,,五十多歲就撒手人寰。父親去世后,,雖有兄長已獨立門戶,丟下母子二人相依為命,。 他當時年僅15歲,,不能繼續(xù)開店行醫(yī),,遂與母親商量決定將藥店轉讓他人,將售款保存作為后續(xù)生活之需,。他雖然已是一個半大青年,,但體力還不夠從事生產勞動和外出謀生,,加上他還未進過學堂,,想多讀點書來為今后的發(fā)展作基礎,于是又找母親商量,,同意他到皇華小學去讀書,。1946年秋,他背起行囊到離家近30華里的皇華小學去插班讀四年級,,第二年就考到古藺讀初中,,在古藺中學他深知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他廢寢忘食,,如饑似渴地埋頭書海,本想好好學點知識,,沒想到1949年古藺第一次解放不久,,年底因土匪叛亂,,藺中學校停辦,,讀了兩年中學的他又只好打道回府。 他回家學種莊稼的兩年,,當地鄉(xiāng)村為了解決學齡兒童的就近入學,,在尖山子辦起村小,由于他曾讀過兩年初中,,大小算個知識份子,所以村頭就聘請他去教書,,于是他便成了名村小教師,。 參加革命工作 1952年秋,縣政府在全縣招收公職人員,,由于他年輕有為,又有點文化,,鄉(xiāng)政府推薦他去參考,,一去就考起,被安排到縣供銷社中城區(qū)社當營業(yè)員,,成為了一名企業(yè)工作人員,。 他非常珍惜這份工作,積極學習業(yè)務知識,,工作上追求上進,,勤勤懇懇工作,,踏踏實實做人,。因此他很快成為營業(yè)員中的行家里手,深受群眾歡迎和同事好評,,并多次獲得領導的表揚和單位的獎勵,。1954年“五四”青年節(jié),他榮幸地加入了共青團,。 由于他進步快,,表現好,縣供銷社于1955年先后推薦他到瀘州財貿干部學校(后改為財經中專學校)和中共瀘州地委輔訓班培訓,,歷時4個月,。在參加培訓前后,縣供銷社還專門委托張海斌,、鄧以君兩位老地下黨員對他進行定位培養(yǎng),,幫助他不斷進步,快速成長,。他培訓結束歸來,,縣委宣傳部便抽調到宣傳部當宣講員,深入到基層單位宣傳中共黨史,。1956年1月,,在張海斌、鄧以君的介紹下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隨后縣委組織部通知他調離縣供銷社,,經集中培訓學習后,安排在新成立的縣委五人小組辦公室(肅反辦)工作,。他在肅反辦一干就是4年,,主要從事審查干部、肅清反革命的工作,,為建立健全公務人員的人頭檔案工作奠定可靠的基礎,。在這段工作期間,由于他正確領會黨的方針政策,,認真查證當事人的資料信息,,以保證每份檔案的嚴肅性和準確性,從而多次得到領導的表揚和單位的表彰。 回歸經濟部門 1960年,,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最困難之年,,肅反工作結束后,肅反辦撤銷,,他又被安排到縣政府財經委辦公室工作,。那個年代雖然生活十分困難,但政治運動仍很嚴峻,,尤其是反右傾運動仍堅持不懈,。其時,古藺轄區(qū)廣袤,,全縣共計84個公社(包括現在的么尼,、麻城、赤水河等地),。財經委辦公室按要求要做到隨時掌握各種不同的情況,,上傳下達,急事急報,,辦公室電話幾乎晝夜不停,,值班時間只能伏桌過夜。那時,,分管財經的副縣長就家住辦公室一側,,隨時都可以監(jiān)控他們的工作,所以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由于工作時間無規(guī)律,,常常夜以繼日的工作,甚至有時連星期天都得不到休息,,所以他曾在此崗位病倒兩次,,都只能服藥堅持工作,不能離崗住院,。 1963年,,縣頭為了調整充實基層單位的領導力量,才安排他到觀文區(qū)供銷社去擔任黨支部書記兼主任,。那時三年自然災害剛剛結束,物資匱乏,,人心渙散,,積重難返,而且轄區(qū)又大,,包括現在的龍山,、魚化、護家、馬嘶,、白泥,、椒園等幾個鄉(xiāng)鎮(zhèn)。上任伊始,,開局工作十分困難,。但他積極爭取區(qū)委領導的大力支持,大膽整頓區(qū)社兩級組織,,加強黨政班子的團結奮斗,,發(fā)動職工群眾積極工作,建立健全獎懲制度,,大膽實行優(yōu)勝劣汰,。經過三個月的整頓,才使全區(qū)工作走上正軌,。在觀文供銷社工作的幾年中,,他團結黨政一班人,緊緊依靠職工群眾,,走遍觀文的山山水水,,努力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任務,從而得到當地黨政和社會的好評,,以及上級的充分肯定,。于是在1965年秋調到縣供銷社任商政股股長,主抓全縣的社會商業(yè)工作,。 可是到縣供銷社工作不到一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各行各業(yè)的工作秩序都先后被打亂,,并逐步演變成兩大派,,發(fā)展到“文攻武衛(wèi)”,武裝斗爭,。一直到1970年武斗被平息,,在文革中的兩派聯合后,各行各業(yè)陸續(xù)成立革命委員會,。1971年初,,縣革委會安排他到新設立的縣白酒廠擔任革委會主任,革委會由兩派各選出2人與他共5人組成,。并按縣社的要求脫離縣糖業(yè)公司的領導,,只抓生產,不管銷售,,以杜絕過去的混亂現象,。 為了讓白酒廠盡快恢復生產,走上正軌,他一上任就燒起三把火,。 一是為了加強白酒廠的管理和技術力量,,他向縣領導提出從外地爭取高端的管理和技術人員??h領導十分重視,,從外地爭取調來兩名實踐經驗豐富的大學生,一位任辦公室主任主抓行政管理,,一位任工程師,,主抓曲藥提高,解決產酒率和質量問題,。 二是實行行管人員和工人一起跟班勞動,,嚴格獎懲制度,實行多勞多得,,鼓勵發(fā)明創(chuàng)新,。 三是對進廠十年以上的臨時工和雖然進廠時間不長、但工作積極,、表現突出的合同工,,上報縣勞動局,爭取指標轉為正式工,。一年內上報了三批,,先后轉正了30多名工人,讓廣大的臨時工和合同工有了盼頭,,增添了動力,。這一招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工人的積極性,勞動效率也大大地得到了提高,。 僅一年時間,,全縣6間酒廠起死回生,全面走上正軌,,贏得了縣政府領導的好評和肯定,。第二年,縣上又批準新建了龍山,、石寶,、白沙、么尼4個小廠,,加上原來的中城,、太平、石亮河,、觀文、大村、德耀,,全縣共有10間白酒廠,。為了加快我縣白酒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他組織這10個單位開展勞動競賽,,分月評獎,,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白酒的產量和出酒率。高粱的出酒率由原來的45%,、48%提高到了55%,、58%;玉米由原來的42%,、44%提高到48%,、50.5%。我縣出酒率的大幅提高報到酒類專賣局后,,引起了省上領導的重視,,他們派人下來考查論證后,在1972年秋,,在重慶萬縣召開的全省酒類經驗交流總結會上,,專門指定古藺白酒廠作大會發(fā)言,受到了大會的表彰和獎勵,。 由于他政治過得硬,,工作能力強,解決問題點子多,,所以縣內一些相關部門遇到困難都請他出面解決,,縣政府有領導稱他是縣供銷社的“消防隊員”。 1981年,,國家改革開放初,,百廢待興,很多區(qū)社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尤其是石寶大區(qū)下轄十四個公社,,遠離縣城,面廣點多,,基礎條件薄弱,,尤其是十年浩劫造成了該區(qū)大多數公社的供銷社管理跟不上,職工思想混亂,,經濟案件頻發(fā),,工作不能正常開展。于是縣供銷社又把他派到石寶區(qū)供銷社擔任黨支部書記兼主任,。 他上任后,,首先深入各公社供銷社進行調研,,廣泛聽取職工群眾對供銷工作的意見建議,然后疏理成條向縣社和區(qū)委領導匯報,,充分聽取兩級領導的意見,,最后召開領導班子會議,制訂分步實施方案,,大刀闊斧開展整頓工作,。 首先是抓學習。在爭取區(qū)委領導下集中全區(qū)黨員學習,,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然后選舉出黨組成員,,成立起團結合作,、堅強有力的黨支部。對職工進行分期分批集中學習,,用鄧小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來武裝廣大職工的頭腦,,激發(fā)起職工發(fā)展供銷工作的積極性。 其次是集中清理經濟問題,,整頓經營作風,,改善經營環(huán)境,促進經營方式的良性發(fā)展,。 經過半年努力,,普遍有所好轉,一年后該區(qū)社的各項工作全面步入正軌,,圓滿完成了縣社領導交給的這項艱巨任務,。 創(chuàng)辦供銷學校 1982年春,根據省供銷社要求,,縣供銷社在縣城南的石柱嶺半山腰修建起了宜賓地區(qū)的第一所縣級供銷社職工培訓學校,,外稱商校(那時瀘州尚未建市,現瀘州管轄的縣市還屬宜賓地區(qū)管轄),,縣社決定派他去任校長,。 作為長期從事供銷工作的他,沒有任何辦學經驗,,一切都得從頭學起,。幸好編配的教職工中,有十多名中學教師,、大中專畢業(yè)生,,以及剛從省市教育學院培訓出來的學員。作為一校之長的他,,放下架子,,不恥下問,,拜這些同志為師,教學方面凡事虛心請教,,專業(yè)課程由這些同志擔任,,文史地等課程則聘請一墻之隔的藺陽中學專任教師來兼任。在辦班形式上,,分為文化班、業(yè)務班,、骨干培訓班,、新招人員培訓班、職工子女就業(yè)培訓班,、外地委培提高班等六種模式,。文化課教材就在縣書店購買,業(yè)務課教材全由省社教育處提供,。 辦學伊始,,事務繁多,但為了盡快適應改革開放的形勢,,他還向縣社建議,,以商校為中心,各區(qū)社開辦培訓班,,對本系統的在崗人員全覆蓋地進行輪換培訓,。縣社經研究決定:縣屬各公司和各區(qū)供銷社選派兩名文化素質高,、表達能力強的職工集中在縣教師進修校進行短期培訓,,培訓結業(yè)后回原單位辦業(yè)余學校或夜校,,對全縣職工進行文化,、業(yè)務培訓,商校則派出專人巡回指導,。這項工作歷時兩年,,收到了預期的效果,為全縣供銷工作的發(fā)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1987年秋,,經瀘州市供銷社推薦,瀘縣供銷社組織了30多名業(yè)務骨干(其中1/3黨員)來古藺商校參加培訓,,定名為“瀘州市供銷社中級業(yè)務骨干培訓班”,,時間4個月。 我縣各級領導也很重視,,經縣社報縣委組織批準,,為該班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學校協同該班抓好黨務工作。由于各級黨政領導重視,,學校教育方法靈活多樣,,加上學員政治素質高、業(yè)務素質好,,學習結束時,,教學雙方都很滿意。瀘州市和瀘縣供銷社的領導親自來藺參加該班結業(yè)典禮,,并現場對學校表示祝賀和感謝,。該校的辦學情況經市供銷社上報省供銷社教育處后,他被選為省供銷社教育委員會委員,。 古藺商校前后辦校十年,,共辦了30多個班次,為古藺的供銷事業(yè)培養(yǎng)了大批業(yè)務骨干和人才,。1992年,,因改革開放的滾滾洪流而取消了計劃經濟,轉入市場經濟才停止辦學,。他也年逾60,,到了退休年齡,正式辦理了退休手續(xù),,告別了他鐘愛一生的供銷工作,。 堅持學無止境 他退休以后,感覺自己的身心都輕松了下來,,但又覺得自己在青少年時期由于沒有接受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文化知識還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于是他稍作休整后,,即擬訂了學習計劃,,堅持每天到縣圖書館去讀書看報,不斷用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來充實自己的頭腦,,這樣一直堅持到2002年,。在這十年間,他還被推薦擔任古藺縣曾氏宗譜的主編,。為了編好宗譜,,他自行訂閱有關曾氏發(fā)展的書籍,尤其是對曾國藩進行研究,,并組織編委會的有關宗親到曾氏發(fā)源地山東,、江西等地考察考證,歷時數載,,終于完成了在古藺范圍內曾姓支系的宗譜編修工作,,為中華民族姓氏譜及文化的不斷發(fā)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2002年,他覺得退休至今十年,,靠自學進步很大,,從圖書館里學到了不少東西,但缺乏交流,,好像一只離群之雁,,不利修身養(yǎng)性,于是他報名參加了縣老年大學,。在老年大學,,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結識到不少新老朋友,,每次上課都能學到許多新知識,于是他青春煥發(fā),,經常為辦好學校建言獻策,,主動為老師學員服務,因此,,入學不久就被選為綜合班班長,。 他擔任綜合班班長后,認真完成學校交辦的各項任務,,尤其在抓好班務工作,、發(fā)展學員、充實教學等方面更是做到了竭盡全力,。為了照顧學員中不同的愛好,,他多方去聘請縣內知名的專業(yè)老師來給學員上課,近十八年來,,先后開設了書法,、政史、時事,、詩詞,、音樂、醫(yī)衛(wèi),、養(yǎng)生等專業(yè)課,,讓學員們學習有興趣、有收獲,,學校和學員都很滿意,。 他作為一班之長,雖然年事已高,,但堅持十八年如一日,,課前開門開窗,清查雜物,;課后檢查水電用器,,關鎖門窗;檢查學員遺失物品,,找尋失主歸還,。任課教師因工、因事缺課時,,主動擔任教員,,選用學員感興趣的話題和資料進行輔導,不浪費學員的時間,,讓學員們每課都有所獲,。為了讓學員開闊視野,他作為安徽省辦《益壽文摘》的長期訂閱者,,主動與該報社聯系,,報社于2015年、2016年兩年分別無償給學校寄來《益壽文摘》合訂本700冊,,分發(fā)給全校教職工和學員,,深受學校和教職工學員的好評。 從2012年至今近十八年中,,他積極組織綜合班學員參加由北京翰林國尚文化藝術中心組織的全國老年大學文藝大賽,,每期報名參與者都在30名左右,而且每期都有學員獲獎,,學校也多次榮獲組織獎,。他更是堅持期期參與書法競賽,曾經五次獲獎,,其中四次獲金獎,。 由于他堅持活到老,、學到老,而且學有成效,,在2016年11月瀘州市社區(qū)大學、職教學會組織的“百姓學習之星”評選中,,經縣老年大學推薦上報,他被評為瀘州市的“百姓學習之星”,并在縣教育局領導的陪同下親臨瀘州參加頒獎大會(古藺縣僅2人,,另一位是古藺作協副主席高燕),。 曾勛先生去年已是米壽高齡,,但由于他愛崗敬業(yè),,熱心公益,現在不僅繼續(xù)擔任老年大學綜合班班長,,而且在去年縣老年人協會成立時,,他主動加入老年人協會,并被選為理事,。 筆者在他的書房采訪時,只見他的兩個書櫥里都整齊地排滿各種書刊,,特別醒目的是一百多本《益壽文摘》裝訂本整整裝滿一層書架,。他告訴筆者,他每年要花四五百元來訂書報,,長期訂閱的有《時事資料手冊》,、《新傳奇》、《晚霞報》等,,他指著那排《益壽文摘》報的裝訂本告訴筆者,他從上世紀末開始訂閱該刊以來從未間斷,,而且看完后妥善存放,,每兩個月裝訂成一冊,一年裝訂成六冊,,至今已有百余冊,。 筆者在即將結束采訪時問他兩個問題:一是他對晚年生活的感悟是什么?他告訴筆者,,他的感悟有三點:即不忘初心,,懂得知足,學會感恩,。他說自己是個有著64年黨齡的老黨員,,自從入黨開始,他始終堅持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圖私利,,不循私情,,不逐名利。他工作幾十年從未受到黨紀政紀處分甚至領導的批評。他說中國共產黨好,,中國共產黨偉大,,它領導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使我們的國家不斷富強,,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特別是對老年人不僅每年增加養(yǎng)老金,70歲以上還有老齡補助,,另外還有許多優(yōu)惠政策,,所以應該懂得知足。說到感恩,,他說他們晚年能夠過上這樣舒心的日子,,能夠趕上這樣美好的時代,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沒有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沒有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他真心地從心里從言行上感謝偉大的黨,,偉大的祖國。 二是請教他關于養(yǎng)生方面的體驗,。他告訴筆者,,他之所以長壽,主要是堅持“三不主義”,,即不抽煙酗酒,、不打牌熬夜、不爭高論矮,。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良好的處世心態(tài)。所以他雖然已經89歲高齡,,仍然耳聰目明,,不戴眼鏡,不戴助聽器,,齒不搖發(fā)不白,,腰不彎背不駝,思路清晰,。 他很自信地告訴筆者,,他要向齊白石老人學習“不教一日閑過”,堅持每天看書讀報寫字,,直到他走的那一天,。 |
|
來自: 古藺同鄉(xiāng)會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