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指胃全部(包括胃大彎和胃小彎)下降至不正常位置,。這種病多由于腹壁的緊張度發(fā)生變化、腹壁脂肪缺乏和肌肉松弛,、負壓減低所引起,。平素身體虛弱、胸廓狹長的人容易得胃下垂,;經(jīng)常壓迫胸部和上腹部,,也容易得胃下垂;平素身體肥胖但因某種原因驟然消瘦,,或婦女生育過多,,也容易患胃下垂。 胃下垂的臨床表現(xiàn):消瘦乏力,、胃口不好,、食納減少、胸脘脹悶不舒適(這種癥狀在飯后更加明顯),,也有在吃東西后產(chǎn)生腹下墜的感覺以及腰痛,,或者嘔吐、噯氣,、大便不正常,。胃下垂患者在平臥時癥狀就減輕。
中醫(yī)認為,,胃下垂一證,,或由飲食失節(jié),或由內(nèi)傷七情,或由勞累過度,,或因誤傷脾陽,,以導致中氣下陷、升降失調(diào)所致,。脾胃為后天之本,,乃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受傷,,脾胃失和則脾失統(tǒng)攝,,運化無權(quán),胃之受納腐熟功能也相對減弱,,久而久之則氣血乏源,,中土失養(yǎng)而中氣下陷,因而發(fā)生胃下垂,。
“益氣升降湯”治療胃下垂,,對于臨床上出現(xiàn)的脘脹、噯氣等癥狀有明顯療效,,同時可增進食欲,,使下垂之胃上升。
處方:黃芪30克,,白術(shù)15克,,茯苓20克,升麻10克,,枳殼10克,,降香10克,甘草10克,。水煎2次,,合并藥液,分早晚2次溫服,,每日1劑,,10劑為1療程。一般服藥2~3個療程即可,。 方中重用黃芪,,以補虛弱之中氣,與白術(shù),、茯苓,、甘草配伍,達到健脾益氣的作用,;升麻有升提之功,,使因虛而下降之氣,,隨益氣之藥重新上升;降香和降胃氣,,配枳殼順氣和中,,使升者升,降者降,,脾升胃降,,并行不悖,不但能使臨床癥狀盡快消失,,又能收垂胃上升之良效,。
文 | 梁兆松 圖 | 網(wǎng)絡 值班編輯 | 毛凱亮 值班主任 | 張海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