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事實(shí)上,,三角形有五心,但 旁心并不常用,。因此常被稱為四心,。 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質(zhì)1.三角形三條邊的 垂直平分線交于一點(diǎn),,該點(diǎn)即為三角形外接圓的圓心 . 2三角形的 外接圓有且只有一個(gè),,即對于給定的三角形,其外心是唯一的,,但一個(gè)圓的 內(nèi)接三角形卻有無數(shù)個(gè),,這些三角形的外心重合。 3.銳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內(nèi),;鈍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直角三角形的外心與 斜邊的中點(diǎn)重合 4.OA=OB=OC=R 5.∠BOC=2∠BAC,∠AOB=2∠ACB,,∠COA=2∠CBA 6.S△ABC=abc/4R 三角形的垂心是三角形三邊上的高的交點(diǎn)(通常用H表示),。 三角形的三條高必交于一點(diǎn)已知:△ABC中,,AD、BE是兩條高,,AD,、BE交于點(diǎn)O,連接CO并延長交AB于點(diǎn)F 三角形的四心求證:CF⊥AB 證明:連接DE ∵∠ADB=∠AEB=90°,且在AB同旁,, ∴A,、B、D,、E 四點(diǎn)共圓 ∴∠ADE=∠ABE (同弧上的 圓周角相等) ∵∠EAO=∠DAC ∠AEO=∠ADC =90° ∴△AEO∽△ADC ∴AE/AD=AO/AC 即AE/AO=AD/AC ∴ΔEAD∽ΔOAC ∴∠ACF=∠ADE=∠ABE 又∵∠ABE+∠BAC=90° ∴∠ACF+∠BAC=90° ∴CF⊥AB 三角形的垂心的性質(zhì)1. 銳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內(nèi),; 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在直角頂點(diǎn)上; 鈍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外 2.三角形的垂心是它 垂足三角形的內(nèi)心,;或者說,,三角形的內(nèi)心是它 旁心三角形的垂心 3. 垂心O關(guān)于三邊的對稱點(diǎn),均在△ABC的 外接圓圓上,。 4.△ABC中,,有六組 四點(diǎn)共圓,有三組(每組四個(g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且AO·OD=BO ·OE=CO ·OF 5. H,、A、B,、C四點(diǎn)中任一點(diǎn)是其余三點(diǎn)為頂點(diǎn)的三角形的垂心(并稱這樣的四點(diǎn)為一—垂心組),。 6.△ABC,△ABO,,△BCO,,△ACO的外接圓是 等圓。 7.在非直角三角形中,,過O的直線交AB,、AC所在直線分別于P、Q,,則 AB/AP ·tanB+ AC/AQ ·tanC=tanA+tanB+tanC 8.三角形任一頂點(diǎn)到垂心的距離,,等于外心到 對邊的距離的2倍。 9.設(shè)O,,H分別為△ABC的外心和垂心,,則∠BAO=∠HAC,∠ABH=∠OBC,,∠BCO=∠HCA,。 10.銳角三角形的垂心到三頂點(diǎn)的距離之和等于其內(nèi)切圓與 外接圓半徑之和的2倍,。 11.銳角三角形的垂心是垂足三角形的內(nèi)心;銳角三角形的 內(nèi)接三角形(頂點(diǎn)在原三角形的邊上)中,,以垂足三角形的周長最短,。( 施瓦爾茲三角形,最早在古希臘時(shí)期由海倫發(fā)現(xiàn)) 12.西姆松(Simson)定理(西姆松線):從一點(diǎn)向三角形的三邊所引垂線的垂足共線的充要條件是該點(diǎn)落在三角形的外接圓上 13.設(shè)銳角△ABC內(nèi)有一點(diǎn)P,,那么P是垂心的 充分必要條件是PB*PC*BC+PB*PA*AB+PA*PC*AC=AB*BC*CA,。 14.設(shè)H為非直角三角形的垂心,且D,、E,、F分別為H在BC,CA,,AB上的射影,,H1,H2,,H3分別為△AEF,,△BDF,△CDE的垂心,,則△DEF≌△H1H2H3,。 15.三角形垂心H的垂足三角形的三邊,分別平行于原三角形外接圓在各頂點(diǎn)的切線,。 三角形的重心的性質(zhì)1.重心到頂點(diǎn)的距離與重心到對邊中點(diǎn)的距離之比為2:1。 2.重心和三角形3個(gè)頂點(diǎn)組成的3個(gè)三角形面積相等,。 3.重心到三角形3個(gè)頂點(diǎn)距離的 平方和最小,。 4.在 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中,重心的坐標(biāo)是 頂點(diǎn)坐標(biāo)的算術(shù)平均,,即其坐標(biāo)為((X1+X2+X3)/3,(Y1+Y2+Y3)/3),; 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橫坐標(biāo):(X1+X2+X3)/3 縱坐標(biāo):(Y1+Y2+Y3)/3 豎坐標(biāo):(Z1+Z2+Z3)/3 5.重心和三角形3個(gè)頂點(diǎn)的連線的任意一條連線將三角形面積平分。 6.重心是三角形內(nèi)到三邊距離之積最大的點(diǎn),。 歐拉線的證法1作△ABC的 外接圓,,連結(jié)并延長BO,交外接圓于點(diǎn)D,。連結(jié)AD,、CD、AH,、CH,、OH。作中線AM,,設(shè)AM交OH于點(diǎn)G’ ∵ BD是直徑 ∴ ∠BAD,、∠BCD是直角 ∴ AD⊥AB,DC⊥BC ∵ CH⊥AB,,AH⊥BC ∴ DA‖CH,,DC‖AH ∴ AH=DC ∵ M是BC的中點(diǎn),O是BD的中點(diǎn) ∴ OM= 1/2DC ∴ OM= 1/2AH ∵ OM‖AH ∴ △OMG’ ∽△HAG’ ∴AG/GM=2/1 ∴ G’是△ABC的重心 ∴ G與G’重合 ∴ O、G,、H三點(diǎn)在同一條直線上 如果使用向量,證明過程可以極大的簡化,運(yùn)用向量中的坐標(biāo)法,分別求出O G H三點(diǎn)的坐標(biāo)即可. 歐拉線的證法2設(shè)H,G,O,分別為△ABC的垂心,、重心、外心,。連接AG并延長交BC于D, 則可知D為BC中點(diǎn),。 三角形的四心連接OD ,又因?yàn)镺為外心,,所以O(shè)D⊥BC,。連接AH并延長交BC于E,因H為垂心,所以 AE⊥BC。所以O(shè)D//AE,,有∠ODA=∠EAD,。由于G為重心,則GA:GD=2:1,。 連接CG并延長交BA于F,則可知F為AB中點(diǎn),。同理,OF//CM.所以有∠OFC=∠MCF 連接FD,,有FD平行AC,且有DF:AC=1:2,。FD平行AC,所以∠DFC=∠FCA,,∠FDA=∠CAD,,又∠OFC=∠MCF,∠ODA=∠EAD,,相減可得∠OFD=∠HCA,∠ODF=∠EAC,所以有△OFD∽△HCA,所以O(shè)D:HA=DF:AC=1:2,;又GA:GD=2:1所以O(shè)D:HA=GA:GD=2:1 又∠ODA=∠EAD,所以△OGD∽△HGA,。所以∠OGD=∠AGH,又連接AG并延長,,所以∠AGH+∠DGH=180°,所以∠OGD+∠DGH=180°。即O,、G,、H 三點(diǎn)共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