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不雨亦瀟瀟 · 主播 | 宸聲 墨子曾說:
井水甘甜,,品嘗的人多了,,自然容易枯竭;樹木高大,,用途廣泛,,所以很容易遭到砍伐。 為人處世之道,,又何嘗不是如此,? 鋒芒畢露的人固然耀眼,但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后,,也存在著不少隱患,。 蘇軾就曾作過一首名為《洗兒戲作》的詩: 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古往今來,,誰不希望自家孩子聰明伶俐,,但蘇軾卻希望自己的孩子愚笨一些。 有道是,,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一個人若是不懂得隱藏自己的鋒芒,,那他終將一事無成,。 真正有智慧的人,首先要學會的便是“藏拙”,。 與人相處時,,要藏拙 行事低調(diào),,莫要張揚 《菜根譚》有言:
世間萬物往往都起之于低,成之于低,。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在于一個“低”字。 即使有著高調(diào)的資本,,也依然選擇低調(diào)行事,,這樣的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東漢名將馮異,,便是個極其低調(diào)的人。 馮異是東漢開國名將,,協(xié)助光武帝劉秀建立了東漢政權(quán),。 按照常理來說,,立下如此大功的馮異哪怕張揚一點兒,,也在情理之中,然而馮異卻絲毫沒有居功自傲,。 身為劉秀手下最重要的將領(lǐng),,馮異在路上遇到其他將領(lǐng)時,不管對方身份地位如何,,都會讓人把自己的馬車駛開避讓,,等他人經(jīng)過后自己再走。 每次打完一仗,,軍隊到一個地方停下宿營時,,許多將軍便會聚在一起,召開一個“論功大會”,。 他們爭相夸耀自己在戰(zhàn)場上如何威猛,,談論自己立下的功勞,以求劉秀封賞,。 然而,,當別人聚在一起爭功論績時,馮異時常獨自退避到大樹下去,,從不與他們一同談論,。 正因如此,軍中將士都很尊敬他,,并稱他為“大樹將軍”,。 馮驥才說:“把自己放在低調(diào)里,,是為了讓思想真正成為一種時代的高調(diào)?!?/span> 低調(diào)的人,,外表柔順溫和,不顯山不露水,,內(nèi)心卻洞察事理,、堅不可摧。 楊絳曾在散文《隱身衣》中說,,她和錢鐘書最想要的“仙家法寶”便是“隱身衣”,,可以隱于喧囂繁華之外,不受任何人關(guān)注,。 生活中的她低調(diào)至極,,幾乎婉拒了一切媒體的采訪,如此看來,,確實近乎“隱身”,。 《楊絳文集》出版時,出版社準備大張旗鼓地為楊絳先生籌劃一個作品研討會,,邀請她出席,。 然而,楊絳先生卻回絕了這一邀請,。 她說:
這句話不僅是楊絳的自謙之辭,,更透露出了她低調(diào)為人、不露鋒芒的良好修養(yǎng),。 亦舒說:“做人凡事要靜,,靜靜地來,靜靜地去,,靜靜努力,,靜靜收獲,切忌喧嘩,?!?/span> 其中,這“靜”字便是對低調(diào)的最好詮釋,。 低調(diào)的人,,深知人生短暫,,他們敢于拋開功名利祿,舍棄外在浮華,,將寶貴的時間投入到合適的地方,。 不張揚,不喧嘩,,靜靜地聚沙成塔,、積石為山。 總有一天,,你會站在“一覽眾山小”的高處,,感受內(nèi)心的滿足與充盈。 與人交談時,,要藏拙 寡言少過,,沉默是金 《鬼谷子》有言:
朱熹也曾在家訓中告誡子孫后代:“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span> 說起話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人,固然令人艷羨,,可與人交談時,,并不是說話越多越好,。 很多時候,,言語之中隱藏著難以察覺的陷阱,稍有不慎,,便有可能禍從口出,。 都知曾國藩圓滑老練,然而這卻并非天生,。 早年間,,曾國藩由于說話不當,吃了不少虧,。 在京城做官時,,曾國藩曾經(jīng)上疏,直言不諱地指出皇帝的缺點,。 這一舉動自然是觸犯了天威,,引得龍顏大怒,皇帝直接將奏折摔在地上,,幸而有旁人勸阻,,曾國藩才免遭治罪,。 看到同朝的官員貪財好色,曾國藩又犯了口無遮攔的毛病,,他毫不掩飾地批評這些官員,,因此失去了不少朋友,也樹立了很多政敵,。 后來曾國藩離開京城,,去了江西。他多言多語的個性,,又在談話時把江西的官紳們給得罪了,。 不僅在官場上,私下里與人相處時,,曾國藩也因多話與不少人鬧過矛盾,,可算是處處碰壁。 有一次,,曾國藩的父親過生日,,同鄉(xiāng)鄭小珊前往曾府向老人家祝壽。 由于關(guān)系十分親密,,所以鄭小珊在曾國藩面前說話比較隨意,。 交談之中,由于雙方言語不和,,曾國藩便開口數(shù)落了鄭小珊一番,,氣得鄭小珊拂袖而去。 經(jīng)歷諸多磨難的曾國藩開始反思自己,,原來,,自己屢屢吃虧,都是由于“多嘴”惹的禍,。 悟出這番道理之后,,曾國藩后悔萬分,主動到鄭小珊家里道歉,。 從那之后,,與人談話時,他總是處處留心,,時時謹慎,。 和同僚議事時,曾國藩也總是最后一個發(fā)言,。并且在發(fā)言之前一句話也不講,,而是認真傾聽,做筆記記錄同僚們的發(fā)言,。 他還曾教育兒女說:
由此可見,,多言與驕傲一樣,都可能使人與成功失之交臂,。 《論語》有言:“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span> 說話時多三分謹慎,日后便會少幾分后悔,。 恰到好處的言語,,如同人與人之間的紐帶,可以拉近談話雙方的距離,。 可若是話說的太多,,紐帶便成為了捆綁太緊的麻繩,傷人又害己,。 少一些言語,,把時間留給思考,路才能越走越寬,。
與人競爭時,,要藏拙 收起鋒芒,出奇制勝 邵雍說:
在與人競爭時,,若是不懂得收斂,,反而向他人高調(diào)炫耀,那必然會將軟肋暴露給對手,。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權(quán)勢極大,。 而劉備雖貴為皇叔,,卻勢單力薄。 為防止遭遇曹操謀害,,劉備在住處后的園子里種菜,,以為韜光養(yǎng)晦之計,。 關(guān)羽和張飛不知劉備的打算,抱怨劉備不留心天下大事,,反倒做些無用之事,。 某天,劉備正在澆菜時,,曹操派人去園中請劉備喝酒,。 酒過三巡,曹操問劉備:“使君游歷四方,,想必一定知道當世英雄是誰吧,!” 劉備裝作胸無大志的樣子,說了幾個人,,都被曹操否定,。 其實,曹操這么問是有自己的小算盤,,他想試探劉備,,看他是否想稱雄于世。 劉備問道:“那誰能稱得上是英雄呢?” 曹操直言不諱地回答:“當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和我兩人啊!” 聽到這番話后,,劉備大吃一驚,手中拿的筷子也被嚇得掉到地下,。 這時正巧天下大雨,,雷聲大作。 劉備靈機一動,,從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說自己是因為害怕打雷,被雷聲嚇得掉了筷子,。 曹操說:“大丈夫也怕打雷嗎?” 劉備回答道:“連圣人對迅雷烈風也會色變,,我還能不怕嗎?” 聽完劉備的這番言辭后,曹操認定他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從此對他放松警惕。 劉備也因此得以逃離曹操的掌控,,開始了與曹操爭雄的人生歷程,。 《菜根譚》有言:
在捕食之前,鷹會裝睡,,虎會裝病,,這些都是強者掩人耳目的妙計。 通過藏鋒示弱來麻痹對手,,讓對方放下警戒之心,,最后出其不意、一招致勝,,在競爭中占得上風,。 在對手面前藏拙,猶如披上了堅固的鎧甲,,不僅可以保護自己,,還能使人積蓄力量,在無形之中成就一番事業(yè),。 ▽ 李嘉誠曾告誡兒子說:“樹大招風,,低調(diào)做人?!?/span> 藏拙,,不僅是普通人收獲福緣的黃金法則,更是強者取得成功的秘密武器,。 懂得藏拙的人,,從不會盛氣凌人,他們雖然表面愚鈍,,內(nèi)心卻洞察事理,,運籌帷幄。 須知,,養(yǎng)成低調(diào)行事的習慣,,懂得寡言少過的道理,才能有個圓滿的結(jié)局,。 收起你身上的鋒芒吧,,如此,你的人生將會更加輝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