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 高遠至 收入水平與生活水平息息相關,。不過,二者并非絕對的水漲船高的關系,。這一點在中國城鄉(xiāng)格局下更顯突出,。 比如,一個城市家庭人均收入5000元,,一個農村家庭人均收入1000元,,哪個家庭的生活水平更高呢?有時候還真不好比較,。因為有農村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農村的生活成本相對城市來說要低得多。 農村家庭中,,不少是年輕夫妻在外打工,,上了歲數(shù)的父母在家務農,種點糧食蔬菜,,養(yǎng)些家禽家畜,,自己吃不了的,,還能給在城里打工的孩子提供一些。這種代際分工,,被武漢大學社會學院賀雪峰等專家概括為農村家庭的“半工半耕模式”。 賀雪峰調研發(fā)現(xiàn),,中國70%以上的農民家庭都存在著這種模式,,它既大大降低了農村家庭的生活成本,又提高了農村居民尤其是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半月談記者在基層采訪,,對此也深有體會。在農村地區(qū),,我們常??梢钥匆娺@樣的家庭:一家五六口人,有固定收入的就一兩個人,,加起來全家每月收入三五千元,,人均月收入不足千元,但生活過得不錯,。 為啥,?首先房子不花錢,不還房貸不交房租,;住房有困難的,,政府還能提供幫助。2019年,,全國改造貧困戶危房就超過60萬戶,。就醫(yī)方面,雖然大病對農村家庭打擊較大,,但近幾年保障力度大大增強,,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即使出現(xiàn)大病也花不了多少錢,。 所以說,,幸福生活既在收入之中,也在收入之外,。有人認為,,自己月入1萬元都壓力山大,月入1000元能過活嗎,?這是簡單以大城市的經驗,,度量全中國復雜的生活形態(tài),顯然是不恰當?shù)摹?/p> 實際上很多時候,,生活質量不僅要看收入,,也要看保障。低收入群體更是如此。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戰(zhàn)全面打響,,困難群眾的兜底水平大大提高,這為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數(shù)據顯示,,我國貧困人口已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去年底的551萬人,。9000多萬人脫貧意味著什么,?不僅僅是年人均收入達到4000元左右,而且還要實現(xiàn)“兩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y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住房、醫(yī)療,、教育等是農村家庭的大筆支出,,這幾項大支出有底了,大多數(shù)農村居民即使收入不算高,,生活也不會差,。 除了收入和保障,社會大環(huán)境也影響著生活質量的高低,。 這些年,,各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大有改觀,不少臭水溝,、臭河溝得到了整治,,一些荒山荒坡重新披上了綠衣,越來越多的村莊開始集中處理垃圾,,不少農村家庭房前屋后美起來,、亮起來,農民生活更宜居,。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這些年,基礎設施在農村地區(qū),、偏遠地區(qū)加快建設,,硬化公路通到了以前閉塞的村子里,自來水,、燃氣等逐漸成為農村家庭的標配,,光纖寬帶,、移動網絡等新基建也在不斷彌補短板,農民生活更便利,。 這些年,,農村一二三產業(yè)融合發(fā)展方興未艾,體驗農業(yè),、休閑農業(yè),、康養(yǎng)農業(yè)、智慧農業(yè)等新業(yè)態(tài)正在重塑農村面貌,;農業(yè)社會化服務、機械化服務逐漸普及,,農民可以足不下田種地收糧,,告別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苦,農民生活更安逸,。 這些改變,,都是人們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獲得感的提升,,也不能以簡單的收入水平來衡量,。 當然,以上所說并沒有否認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性,。目前,,我國有超過4億的中等收入人群,這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也是我國民眾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標志,。同時,我國低收入群體的數(shù)量依然龐大,,提高他們收入水平的任務重要而緊迫,。 但必須強調,提高收入并不是終極目標,,實現(xiàn)幸福生活才是,。 對于龐大的、來自農村的低收入群體,,強調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如上所述,他們家庭模式的特殊性,,使其能夠在較低收入水平下達到較高的生活水平,。應在尊重這一現(xiàn)實的前提下,進一步探尋他們對于幸福生活的追求,,還缺什么,,該補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