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報告大概是肺磨玻璃結節(jié)(GGN)手術后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檢驗報告了,因為里面有太多生澀的專業(yè)術語,、名詞,。不瞞您說,有些時候一份病理報告擺在面前,,非病理科的臨床醫(yī)生也不一定全看得懂呢,。今天,逄醫(yī)生就來仔細講一講怎么看GGN術后的病理報告,。 首先,,GGN手術患者一般會有兩份病理報告,,一份術中冰凍病理報告,另一份是術后常規(guī)石蠟切片病理報告,。前者在手術過程中即可由病理科醫(yī)生出具,,一般耗時20-30分鐘,其檢驗目的通常是判斷病灶的良惡性,,為外科醫(yī)生選擇手術方式提供依據,。后者則需在手術數(shù)日后才能出具,因其標本處理的方式與冰凍病理不同,,但準確性更高,,信息也更加詳細、全面,,患者疾病的精確分期也主要依據這一報告,。(有興趣的朋友請可以參考逄醫(yī)生的另一篇文章《肺磨玻璃結節(jié)(GGN)術中冰凍病理是怎么回事?》) 無論是哪一份報告,,其基本形式,、內容是大致相似的。通常,,報告抬頭都會用比較大的字體標明報告類型,,即冰凍病理或常規(guī)切片病理報告。然后,,下方會列出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齡,、性別、住院號等,,并注明標本收到日期和出具報告日期,。 再往下即進入報告主體,通常分為兩個部分:標本檢驗描述(病理科醫(yī)生看到些什么),,和病理診斷(病理科醫(yī)生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在標本檢驗描述部分,通常包括巨檢和鏡檢描述兩方面內容,。前者是指肉眼所見情況,,包括收到標本的名稱(比如肺葉或淋巴結)、大小,、顏色,、數(shù)量,GGN病灶的大小,、數(shù)量,、剖面顏色,、位置,與切緣的準確距離,。后者則是病理科醫(yī)生在顯微鏡下的切片(由病灶切割后制作而成)上看到的情況,,包括病灶區(qū)細胞形態(tài)、染色,、分化情況,、生長方式(浸潤還是非浸潤性生長),浸潤深度,,有無侵犯局部小血管或淋巴管,、淋巴結內有無腫瘤細胞等信息。 肺腺癌手術后病理切片照片 在病理診斷部分,,病理科醫(yī)生會給出最終診斷結論,,通常包括以下關鍵信息: - 病灶來源(原發(fā)性病變還是轉移性病變) - 病變性質(良性還是惡性) - 惡性病變的類型(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潤腺癌,、浸潤性腺癌等) - 腫瘤細胞分化程度(I-IV級,級別越高,,分化越差,,侵襲性也越高) - 淋巴結有無轉移 如果標本進行了免疫組化染色(通常是在僅依據細胞形態(tài)判斷病變來源、性質較為困難時進行),,報告中會列出染色標記分子的名稱(如TTF-1,、CD56、p63等),、染色結果(陰性 or 陽性),,陽性比例等信息。 此外,,隨著靶向治療在非小細胞肺癌(尤其是腺癌)中的逐步推廣,,靶向藥物的靶點基因(如EGFR、KRAS,、ALK等基因)突變情況也逐漸被納入術后常規(guī)病理檢驗之中,。不少單位也會將這些靶點基因的突變檢測結果附在病理報告中,方便患者查閱,。 在報告末尾,,通常會列出進行標本病理檢驗的醫(yī)生姓名或簽名、簽章,,核發(fā)日期,。 需要指出的是,不少患者或家屬會將前述的腫瘤細胞分化程度的分級與腫瘤的病理分期相混淆。比如,,看到病理報告的診斷部分寫著“微浸潤腺癌,、II級”,就以為是II期肺癌,,這是一種常見的誤解,。 分級與分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描述腫瘤細胞的分化高低程度(即細胞生長是否成熟,、是否接近正常狀態(tài)——分化越好,,分級越低,越接近正常細胞形態(tài),,反之亦然),,后者則是指依據整份術后病理報告,以及術前或術后的其他各種檢驗報告,,由臨床醫(yī)生給出的患者腫瘤性疾病的早晚期別(非小細胞肺癌包括0-IV期,,小細胞肺癌包括局限和廣泛期,良性腫瘤和病變不需要分期) ,,也就是大家最為關心的腫瘤處于第幾期,。這一分期結果一般不包括在病理報告中,而是會包括在患者的出院報告或小結中,?;颊吲笥芽梢粤粜囊幌隆?/p> |
|
來自: LANJIAN980 > 《心肺腦健康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