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以為:給老師送禮送錢,,對老師溜須拍馬處處順著來,,老師就不會為難自己孩子,。 另一些人做老師是因為精神變態(tài),,可以吸食孩子和家長,,滿足病態(tài)自戀。 后者絕對不是少數(shù),。在我從小到大的上學經(jīng)歷中,,精神正常有愛的老師,屈指可數(shù),。精神病態(tài)以折磨學生為樂趣的老師,,那是年年都有。 / 輔 助 閱 讀 / 《 霸凌或性侵,,如何選擇下手對象 》 文 | 李雪 校園霸凌,、來自老師的性侵丑聞屢見不鮮,讓為人父母者憂心忡忡,。校園霸凌,、性侵作惡者選擇誰下手,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有跡可循,。當孩子的人格力量足以建立心理邊界,,基本能免遭侵害。 這篇文章會給侵害者進行心理畫像,,分析內(nèi)在動機,,解讀怎樣的人格結(jié)構(gòu)更容易成為受害對象,以及父母如何養(yǎng)育,,能夠保護孩子遠離侵害,。 01 霸凌或性侵孩子的人,是什么心理動機,? 霸凌者的內(nèi)心,,都有這樣一個童年關(guān)系模式:強大的可以欺負弱小的,弱小的就應該去死,。 每個孩子最初面對父母,,都是弱小的,而父母則是掌控自己命運的強者,。正常的父母跟孩子建立的關(guān)系是強者支持撫慰弱者,,強者幫助弱者成長。 而某些病態(tài)父母跟孩子建立的關(guān)系是強者就可以控制,、強迫,、欺凌弱者。童年被父母欺凌,這痛苦絕望的創(chuàng)傷記憶,,埋藏在孩子潛意識中,,成為一顆不定時炸彈。 藏著“炸彈”的孩子,,非??謶肿约撼蔀槿跽撸驗樵谧约杭彝ブ腥跽卟粫玫綆椭屯?,弱就意味著絕望,、無助和被凌辱。 對“成為弱者”的恐懼會驅(qū)使孩子不斷想要把弱者的感覺扔到別人身上,,然后通過霸凌別人,,強化“我是強者“的自我感覺,獲得虛幻的安全感,、掌控感,,和痛苦投射出去的快感。 網(wǎng)絡上流傳一個視頻:一個外國媽媽因為女兒欺凌患癌同學,,為表示懲戒而強行給女兒剃頭,。視頻中女兒驚恐大叫,媽媽硬是強按著孩子把頭發(fā)剃光,。 媽媽把孩子強行按住剃頭,,孩子則把患癌同學投射成弱者來欺凌,這視頻很經(jīng)典地呈現(xiàn)了內(nèi)在關(guān)系模式的輪回:強大的可以欺凌弱小的,,弱小的沒有反抗之力,。 所以說,霸凌者的內(nèi)在其實極度懦弱,,就是我們常說的“慫”,,一旦無法成功地將弱者投射給別人,自己就立刻慫了,。也就是說,,當對方呈現(xiàn)出“我就不怕你,我比你還狠”,,霸凌者立刻會像老鼠一樣灰溜溜逃掉,。 有個例子特別有趣,。有一次朋友開車來看我,,外地車牌,停車的時候發(fā)現(xiàn)我的停車位被一堆建筑垃圾占了,,這個停車位平時很少使用,。于是報告物業(yè)來解決。 那人見我一個女人,而且是外地車牌,,態(tài)度十分強硬,,耿著脖子睜眼扯謊,說這是他朋友的車位,,給他用的,。 我聽了都覺得好笑,我說我不認識你,,更不是你朋友,,這堆垃圾一時也清不完,請你把你的車挪開,,我先停在你自己的車位上,。 這慫人發(fā)現(xiàn)扯謊嚇唬人失敗,我確實是車位的主人,,立刻換了面孔,,乖乖挪車。 這個時候有趣的事情出現(xiàn)了:其實他只要把車挪開幾米,,讓我的車挪進去就好了,,結(jié)果這人硬是挪到了幾十米開外,跟逃跑似的,。 后來我還聽說,,他家的一個鄰居要裝修。鄰居跟物業(yè)報備之后,,給這棟樓可能受打擾的人,,都一一上門打招呼,送點禮物,,表示歉意,。這慫人收到兩瓶茅臺酒,拍胸脯說:你盡管裝修,,沒事的,。 結(jié)果剛裝修第一天,城管就找上門檢查,,因為慫貨舉報城管說有違建(其實裝修第一天哪里能判斷是不是違建),。 對于可能被自己裝修打擾到的鄰居送酒,提前賠不是,,在正常人看來,,是禮貌和尊重的表現(xiàn)。而在霸凌者眼里,,這是你在自認弱者,,表示我可以欺負你了,所以損人不利己也要欺負你。 其實,,解決這種人很簡單:只要兇狠的威脅一下,,立刻慫,再不敢惹事生非,。 當遭遇霸凌,,老師或家長試圖和稀泥,讓被侵害的人寬容諒解,,都是在鼓勵霸凌者繼續(xù)施暴,。在霸凌者眼中,寬容等于軟弱,,等于歡迎我欺辱你,。 必須讓霸凌者看到:家長和老師,都有堅定的立場,,決不姑息容忍這種行為,,沒有人是軟弱可欺的。 霸凌者才能收手,。 性侵孩子的成年人,,內(nèi)在動機會復雜一些,整體上跟霸凌者同一個模式: 他們通常是生活中的失敗者,,極度自卑,,通過性侵弱小的孩子追求絕對的掌控欲、權(quán)力欲,,吸食“我很有力量”的幻覺,。 02 霸凌和性侵者,如何選擇受害人,? ① 特別不鎮(zhèn)定的孩子 選擇霸凌對象,,通常不是一步到位。也就是說,,極少會第一次侵害就下狠手,,而是一步步的試探,確認對方害怕自己,,在自己面前是弱者,。 比如,最開始的試探性侵害行為,,可能是取個羞辱性的外號,,嘲笑對方的行為體貌。 如果被侵害一方表現(xiàn)得非常不鎮(zhèn)定(比如,,氣急敗壞,、過度恐慌、過度憤怒等情緒反應)霸凌者會感到非常得意,,享受到霸凌的快感:你看,,這個家伙被我嚇到啦,哈哈,。 然后進一步加大侵害力度,。 因為,不淡定的過度情緒反應是弱者的表現(xiàn),。就好比一頭獅子靠近羚羊,,羚羊肯定很不淡定。 面對霸凌:我不怕你,,我也不允許你這樣對我,。如果你敢下狠手,我會比你更狠,。即使體能上我確實打不過你,,我也會找到能支持我的人,比如老師,、家長或者朋友,,絕不善罷甘休。 有這種姿態(tài)和底氣的孩子,,霸凌者通常不會去惹,。 ② 總被父母要求聽話的孩子 性侵孩子的老師,選擇下手的對象,,通常是父母常年不在身邊,,或者雖然在身邊,但是父母看不見真實的孩子,,比如孩子有了什么異常,,例如傷心、恐懼,,父母經(jīng)常視而不見,,覺得孩子被老師教訓教訓是應該的,沒什么大不了,。 這樣的孩子,,內(nèi)心沒有得到父母愛和支持的底氣,很容易被恐嚇住,,不敢告訴別人,。而那種底氣十足的孩子,老師則怕事情敗露,,不敢下手,。 對孩子的性侵,,大部分來自孩子熟悉的人,而且經(jīng)常是持續(xù)性的,。直到孩子出現(xiàn)嚴重的精神問題加身體問題,,比如陰道潰爛流血,或者性侵者敗露,,父母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也被性侵,。 為何孩子能夠被侵害者的恐嚇控制住,長期忍受被侵害而不敢告訴別人,? 因為,,這樣的孩子從小就被深植在潛意識的防御機制是:我聽話才能存活,才能免遭痛苦,。 也就是說,,父母或者主要養(yǎng)育者,養(yǎng)育孩子的方式是:你必須要聽父母的話,,否則父母就不愛你了,,甚至懲罰你。 比如,,孩子傷心大哭,,父母說:不許哭,否則我把你仍門外,,你再敢哭,,我更狠的打你,打到你聽話不哭為止,。 這樣孩子學會的生存策略是:我若想要避免被更加惡劣的對待,,我就要聽話,聽強者的話,。 被這種策略捆綁住的孩子,,失去了現(xiàn)實檢驗能力。 現(xiàn)實是,,如果孩子反抗,,不聽性侵者的話,勇敢告訴父母或者老師,,這樣能夠避免自己進一步被侵害,。但是形成聽話這種自我保護策略的孩子,會喪失現(xiàn)實檢驗能力,,誰威脅他,,他就聽誰的話。 可以說,,性侵者或霸凌者跟孩子形成的關(guān)系模式,,是孩子“內(nèi)在的父母”跟“內(nèi)在的小孩”關(guān)系模式的再現(xiàn),。 03 如何養(yǎng)育?可以保護孩子遠離霸凌和性侵 ① 保護孩子的天然感受力,,不要混淆愛和侵犯 大人們,,經(jīng)常用一些侵犯孩子身體界限的方式接近孩子。 比如,,來家里串門的叔叔,,突然抱起孩子用胡子扎,,孩子感到害怕和難受,,試圖推開,父母卻勸說:沒事兒,,叔叔喜歡你,,跟你玩呢。 孩子的原始感受是身體界限被侵犯,,而父母卻告訴孩子:這是叔叔在表達喜愛,,是好意,你應該接受,。 那么,,孩子天然的感受力就被破壞了。 未來遇到一些霸凌前兆(比如,,突然被推一下,,揪下頭發(fā),然后對方嘻嘻哈哈地走開)孩子的腦子里很可能浮現(xiàn)內(nèi)在父母的聲音:他沒有惡意,,他想要親近我,,我不應該生氣。 這等于變相鼓勵霸凌,,將自己處在沒有尊嚴,,可以被欺辱的地位。 而感受力沒有被破壞的孩子,,會嚴肅拒絕這種侵犯自己身體界限的行為,,制止霸凌行為的進一步發(fā)生。 保護孩子的天然感受力,,尊重孩子的身體界限,,需要父母平時留意觀察孩子。 比如,,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專心地玩著游戲,這個時候你可能很想要擁抱孩子,,那么,,不要直接一把抱起,,這對孩子是種打擾和侵犯的能量。 有一次我家里來了很多人,,來客都想要摸加菲貓大眼,。我觀察到大眼表現(xiàn)出恐懼、厭煩,、退縮,,但是它卻不跑開,也不反擊,,就那樣忍受著,,像個受氣小媳婦兒。 為何大眼面對侵犯自己界限的行為,,不能保護自己遠離或者反擊呢,? 我開始反省自己,自己平日里經(jīng)常出于對大眼的喜愛,,直接去摸它抱它跟它玩,,卻看不見大眼自身的狀態(tài)。比如,,它可能正在閉目養(yǎng)神,,只想要自己待著。 是我經(jīng)常侵犯它的界限,,而我又是愛它的,。所以,大眼面對被侵犯,,心里很困惑,,無法做出有效反應。 想明白自己的問題之后,,我跟大眼鄭重道歉:對不起,,我以前經(jīng)常侵犯你,不管你的感受,,是我傷害了你,。 從那以后,大眼主動跟我玩,,我就熱烈回應,;如果是我主動跟大眼玩,我會先觀察它的狀態(tài),,到它注意到我,,接受我,我才伸手觸碰它,。 很神奇的是,,我的行為和信念改變,,大眼的行為模式立刻改變。 它再遇到不喜歡的人,,就走開,,如果對方追著它摸,它就先發(fā)出嘶嘶的聲音警告,,對方再聽不見就揮舞爪子打?qū)Ψ?,霸氣十足?/p> ② 無論孩子跟你說什么,學會不評判地傾聽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對自己不敞開心,,啥話都不跟父母說,,問也問不出。 孩子天然渴望跟父母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見聞感受,,如果孩子對父母封閉,,說明敞開的時候他受傷了,。 比如,,女兒跟父母說,班里好幾個男生喜歡我呢,。父母立刻焦慮擔心,,開啟教育模式:小小年紀,要專心學習,,不要被這些事情分神,,你得注意保護好自己… 本來,孩子想要跟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被這樣評價,,當然關(guān)上心門,閉嘴為妙,。如此下去,,如果有一天,女兒真的在關(guān)系里受委屈被侵擾,,自然也不會告訴父母,。 聰明的父母,首先學會閉嘴,,單純的傾聽,,保持跟孩子之間開放的交流通道。 即使有擔心有焦慮,,不要立刻轉(zhuǎn)化成行動,,去評價教育孩子。而是繼續(xù)觀察,,只要孩子活得開心,,沒有被傷害被侵犯,,少男少女之間萌動的愛戀不就是世間最美好的情感流動嗎,這些會內(nèi)化成孩子人格中幸福美好的力量,。 不被父母評價的孩子,,能夠保持自己天然的感受力,不會輕易被別人的說法所左右,,有自己的主張,,同時他也不會去評判別人招惹是非。這樣的孩子,,幾乎不會被性侵者霸凌者選為下手對象,。 很多父母在微博上留言說,自己踐行愛和自由的養(yǎng)育方式,,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痛快滿足孩子的需要,不評價孩子,,不教育孩子,。 結(jié)果養(yǎng)育出來的孩子活力四射,在同學中大受歡迎,。對于那些經(jīng)常欺辱或評價別人的同學,,則是既不對抗也不接近,不會讓自己陷入不舒服的關(guān)系里,。 這樣的孩子,,哪里可能被同學霸凌被老師性侵。 ③ 被父母痛快滿足的孩子,,不會輕易為誘惑所動 有個媽媽一向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能力范圍內(nèi),都痛快滿足孩子,。 一次,,她自己孩子跟一群孩子玩,她看到有個老奶奶接近他們說:走,,到我們家玩去,,我家有巧克力、薯片,、可樂…隨便吃隨便喝,。 這位媽媽觀察這幫孩子,有的孩子眼睛都直了,,很猶豫要不要跟老奶奶走,,而自己的孩子則很清晰的說:我不去你家,我家里什么零食都有,我要吃啥媽媽都會買給我,。 看到自己孩子這么淡定,,媽媽放心了:這孩子,太難被拐走了,。 而那些聽到零食兩個字眼睛就發(fā)直的孩子,,這個媽媽也了解,都是平時被父母嚴格限制零食的孩子,。 這些孩子到她家玩的時候,,無法專心玩玩具,滿腦子想的都是怎么能多吃一些零食,。而她自己的孩子,,則對零食興趣不大,吃一點點就夠了,,專心研究怎么把玩具玩出新花樣來,。 對于孩子來說,零食不只是滿足生理需求的食物,,更象征著愛,,象征著父母是否愿意痛快滿足自己。 零食被無限滿足的孩子,,孩子確認自己配得到,、能得到,,確認了這份滿足感,,也就對零食興趣不大,很難被誘惑,。 長期遭受性侵的孩子,,經(jīng)常是被威脅恐嚇的同時,外加些零錢零食誘惑,。平時很少得到這些的孩子,,自然更容易被欺騙。 我們經(jīng)常評價一些女孩子不矜持,,男人稍微給點小恩小惠就感動得不行,,很容易獻身。 其實,,哪個女人不渴望被珍視呢,,可是如果父母很不愿意滿足自己,她沒體驗過什么是充分地被愛被珍視,,只要男人稍微花言巧語的滿足自己,,就以為對方很愛自己,然后無以為報,只有獻身,。 總之,,被愛灌注的孩子,自然生長不被評判的孩子,,天然的就會去創(chuàng)造溫暖有愛的關(guān)系,,遠離可能傷害自己的人。 所以,,為人父母,,嬰幼兒期看好孩子的安全,給孩子滿滿的愛,,等他上學了,,不用太擔心焦慮,他自然會給自己創(chuàng)造安全舒適的關(guān)系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