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之蚓 --宋瓷美學(xué)十三 陳逸民 陳鶯 宋代鈞瓷之美,有其最具特色之處,,論者莫不稱道其開片之美,,是謂“蚯蚓走泥紋”,和汝窯的蟹爪紋,、官窯的文武開片,、哥窯的金絲金鐵線同為宋瓷開片的《廣陵散》,醉倒多少江湖豪客,,迷暈無數(shù)文人墨客,,而鈞窯的“蚯蚓走泥紋”,更是宋瓷開片的翹楚,。 1 2 “蚯蚓走泥紋”是夢朧的(圖1),,它在霧狀般的釉面下,淡淡濃濃,,時隱時顯,,猶如忙碌的蚯蚓在泥下穿梭耕耘,用其蜿蜒的身影勾畫出美妙的曲線,?!膀球咀吣嗉y”又是清晰的(圖2),它的身段曲折妸娜,,時而在釉下蜿蜒時而在釉面突起,,猶寬猶窄,勾勒出一幅繁忙的春耕景象,。 3 4 5 6 7 “蚯蚓走泥紋”和開片是稀碎的,,可以如同雞爪(圖3),在亭園中散步,;可以類同龜背(圖4),,在泥土中匍匐;圖5和圖6的“蚯蚓走泥紋”,,更像散亂的腳印,,是鳥在啄食的痕跡還是蜥蜴爬行的軌跡?而圖7的“蚯蚓走泥紋”簡單直白,,清清楚楚不尚彎曲,。這些不同的形狀,明明白白告示著“蚯蚓走泥紋”的形狀是多樣的,絕不能使鑒賞的思維直線化,,形成“蚯蚓走泥紋”一定要像“蚯蚓”那樣彎曲才是正確的觀念,。世界是復(fù)雜的,小小的“蚯蚓走泥紋”也在其多種多樣的走勢,。 8 9 “蚯蚓走泥紋”可以出現(xiàn)在器物的內(nèi)部(圖8),,也可以出現(xiàn)在瓷器的外部(圖9),那種認為只有鈞窯瓷器的“蚯蚓走泥紋”只能出現(xiàn)在瓷器內(nèi)部的單一思維也可能誤判鈞窯瓷器的真?zhèn)巍?/span> “蚯蚓走泥紋”的成因也是諸多學(xué)者討論的焦點,,從古至今有著多種解釋,,很難一一敘述,而李媛 ,、苗建民 ,、孫新民 、馮小琦 ,、賈翠 等人所著的《古代鈞臺窯鈞釉“蚯蚓走泥紋”的成因探析》一文中論述“蚯蚓走泥紋”“形成于釉料干燥或預(yù)熱階段,,是釉層水分蒸發(fā)使釉料收縮過大而出現(xiàn)初始裂紋,然后燒制過程中由釉料中的最易熔組分的填充而成,。隨著燒成溫度升高,保溫時間加長,,‘蚯蚓走泥紋’由深變淺,呈現(xiàn)逐漸淡化消失的趨勢,;‘蚯蚓走泥紋’部位的caO及著色元素Fe2O,。含量均高于周圍釉質(zhì),從而使‘蚯蚓走泥紋’在元素組成和外觀上有異于釉面其他區(qū)域,。”這個從現(xiàn)代物化理論敘述的觀點,,科學(xué)地解釋了“蚯蚓走泥紋”的形成機理,簡單地說,,“蚯蚓走泥紋”的出現(xiàn)并不是在燒制完成后才形成的,。圖10和圖11在開封博物館展出土的宋代鈞窯沒有燒制成功的兩件瓷器證實了這個解釋。 10 11 以開片為美,,這是宋代瓷器的絕唱,猶以鈞瓷為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