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悼公即位三年,,第一年撥亂反正,,使晉國滿血復(fù)活;第二年攻克彭城(今江蘇徐州),,粉碎了楚國分裂宋國,、隔斷吳晉通道的企圖;第三年筑城虎牢(今河南鄭州滎陽市西北),,逼迫鄭國背棄鄭成公的遺命投靠了晉國,,三年干了三件大事,堪稱政績卓著,。 反觀楚國,,楚共王從他老爸楚莊王手里接過的是國力正值巔峰的楚國,可是經(jīng)過他二十年的運作,,不僅先后丟失了宋國和鄭國,,而且到了鄭國投晉的第二年(周靈王二年,晉悼公三年,,楚共王二十一年,,魯襄公三年,前570年)春天,,更是發(fā)生了伐吳大敗,、良將鄧廖被俘、駕邑(今安徽蕪湖無為縣西南)失陷,、令尹子重因此精神失常而去世的慘事,。北線東線全面失利,明顯是落在了下風(fēng),,可謂是把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碎,。 楚國落到這個境地怨不得別人,只能怨自己缺乏戰(zhàn)略頭腦,。晉楚達成“西門之盟”以后,,中原戰(zhàn)事暫時告一段落,,晉國立即把注意力轉(zhuǎn)向了秦國,通過“麻隧之戰(zhàn)”打得秦國消停了十好幾年,,因此可以集中精力專注于跟楚國爭霸中原,,而楚國卻在攻吳與爭鄭上舉棋不定,結(jié)果陷入兩線作戰(zhàn)的困境,,“一歲七奔命”,,不吃虧才怪呢。 這時候的楚共王一定是痛心疾首懊惱的不行,,而晉悼公則是意氣風(fēng)發(fā),,開始大會諸侯了。周靈王二年六月,,晉,、齊、魯,、宋,、鄭、衛(wèi),、莒(jǔ),、邾(zhū)會于雞澤(今河北邯鄲永年區(qū)東南),連周靈王都派了大夫單頃公來參加會盟,。這次會盟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欲修吳好,以謀不協(xié)”,,也就是想把吳國拉到中原諸侯的同盟里一起對付楚國,。雖然吳王壽夢最終因為“路遠多難”未能如約赴會,使晉悼公的意圖沒能全部實現(xiàn),,但畢竟重要的中原諸侯國都參加了,,而且還有天子代表的加持,算是為晉國重新稱霸諸侯開了個好頭,,而這時候他才只有十七歲,。 還有意外的驚喜!一貫追隨楚國的陳國,,因為不堪忍受楚國新任令尹子辛的“侵欲于小國”,,主動派使者參加了這次會盟,請求獲得晉國的保護,。晉悼公欣然接納了這個自己找上門來的小弟,,可是誠如士匄(gài)所言,陳國離楚國太近了,老百姓日夜生活在楚國會來攻擊的恐懼中,,不可能長久附晉,。 果然,楚國對陳國的背叛大為光火,,立即展開了對陳國持續(xù)不斷的征伐,,而且在得知陳國叛楚是由于子辛逼迫過甚造成的以后,毅然殺掉了子辛,,改由子囊接任令尹,,表現(xiàn)出一副不搶回陳國誓不罷休的架勢。這樣經(jīng)過四年的爭奪,,到了周靈王六年(晉悼公七年,,楚共王二十五年,魯襄公七年,,前566年)十二月,,陳哀公逃離晉國召集的鄬(wéi,或今河南平頂山魯山縣境內(nèi))之會,,晉悼公引兵北還,楚國的目的終于達到了,。 陳國夾在宋楚之間,,對楚國來說尚能起到緩沖晉國南侵的作用,而對晉國來說則因為離得過遠而沒有什么實際價值,,所以晉悼公對失去陳國并未十分在意,,可是隨后發(fā)生的鄭國叛晉就不一樣了,別說鄭國的戰(zhàn)略位置有多么重要,,單說晉悼公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忙活了七八年的結(jié)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我們就可以知道鄭國又要被晉楚兩國摁在地上輪番摩擦了。 鄭國這回被虐完全是咎由自取,,誰讓它莫名其妙的去打蔡國來著,?蔡、陳,、許都是鄭宋以南緊挨著楚國的國家,,很早就歸附了楚國,所以楚國也把它們視作自己理所當(dāng)然的勢力范圍,,從不容許別人置喙(huì),。這一點從楚國為了把陳國搶回來,孜孜不倦的打了好多年仗,,甚至不惜殺死自己的令尹便可見一斑,。 鄭國之所以要去打蔡國,是因為晉國給它下了整軍備戰(zhàn)“以討亂略”的命令??墒沁@只是一個泛泛的命令,,并沒指出蔡國就是那個“亂略”,它完全可以按兵不動,,老老實實的在家里呆著,,沒必要沒事找事的去刺激楚國。它也不想想,,當(dāng)年鄭許爭田的時候,,鄭國還是楚國的盟友呢,楚國都不曾向著它,,現(xiàn)在鄭國已經(jīng)背叛了楚國,,楚國又怎么可能放過它呢?所以子產(chǎn)才說鄭國這是闖了大禍,,到時候楚國來討伐,,鄭國就不得不順服楚國,而這又一定會得罪晉國,,召來晉國的討伐,,晉楚反復(fù)伐鄭,“自今鄭國不四五年弗得寧矣”,。 子產(chǎn)當(dāng)時還是個孩子,,所以就跟年幼的士匄在鄢陵獻計“塞井夷灶”被老爸士燮(xiè)痛罵一樣,也挨了老爸子國“國有大命,,而有正卿,。童子言焉,將為戮矣”的怒斥,。不過,,挨罵歸挨罵,卻絲毫掩飾不了子產(chǎn)的先見之明,,因為后來事情的發(fā)展完全都是按照他的預(yù)言來的,。 周靈王七年(晉悼公八年,楚共王二十六年,,魯襄公八年,,前565年)冬,楚國令尹子囊因為鄭國侵蔡的緣故,,率軍伐鄭,。鄭國的大夫們產(chǎn)生了分歧,子駟,、子國,、子耳等人主張繼續(xù)執(zhí)行鄭國一貫的“與其來者”的策略,打算順從楚國,而子孔,、子蟜(jiǎo),、子展等人則主張信守跟晉國的盟約,等待晉國救援,。雙方各執(zhí)己見,,最終子駟以執(zhí)政的身份表態(tài)說:“如果跟楚國講和引發(fā)什么后果,由我來承擔(dān)責(zé)任,?!边@樣,鄭國再次倒向了楚國,。 子駟大概是覺得自己能把晉國糊弄過去,,所以他派王子伯駢(pián)前往晉國說明情況,說辭是楚國攻勢凌厲,,鄭國人民因為損失慘重而屈服于楚國,,鄭國君臣無力禁止。子駟這是太低估晉國君臣的智商了,,他連派個使者向晉國求援都不曾派,,又怎么能讓晉國人相信他們是迫不得已才背叛自己的呢?所以荀罃根本不接受鄭國的解釋,,直接宣戰(zhàn)說:“寡君將帥(率)諸侯以見于城下,。” 第二年(周靈王八年,,晉悼公九年,楚共王二十七年,,魯襄公九年,,前564年)冬十月,晉國四軍皆出,,會同齊,、魯、宋,、衛(wèi),、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國,圍攻鄭國的東、西,、北三門,。鄭國人害怕了,乞求講和,。荀偃厭倦了鄭國的反復(fù)無常,,提議包圍鄭國等待楚國來救,以便擊敗楚軍從而一勞永逸地解決鄭國問題,。新任中軍將荀罃說:“與其跟楚國決戰(zhàn),,不如答應(yīng)跟鄭國講和,讓楚國攻打鄭國,,以使楚軍疲憊,。再把我們的四軍分成三個部分,配合諸侯的精銳,,輪番迎擊楚軍,。這樣,我們不覺得怎么樣,,楚軍卻要被拖垮了,。”這是個好主意,,再加上諸侯們也都不想再打下去,,于是都贊同荀罃?shù)闹鲝垼饝?yīng)了鄭國乞和的請求,。 這年十一月,,鄭國跟諸侯們盟于戲(今河南鄭州鞏義市東南)。盟誓的時候,,晉國要鄭國起誓從此完全服從晉國,,不會再有任何異志。子駟不為所動,,起誓說:“我們鄭國不幸夾在兩個大國中間,,被大國以戰(zhàn)亂相逼迫而盟誓。我們發(fā)誓從此以后將服從以禮對待鄭國,、強大并且能保護鄭國人民的大國,,絕無異志?!避髻葘@個的誓詞非常不滿,,要求子駟重新起誓。子駟說:“誓詞已經(jīng)上達神明,,如果這也可以更改,,那么大國也可以背叛,。”荀罃知道鄭國并未心服,,擔(dān)心以武力逼迫其重新起誓會引起其他諸侯物傷其類之感,,只好接受了鄭國的誓詞,“乃盟而還”,。 這件事就這樣結(jié)束,,本來將就著也過得去了,可是晉國卻不甘心,,撤軍后只一個月就反悔了,。當(dāng)年十二月,晉國人卷土重來,,“以諸侯復(fù)伐之”,,再次圍攻鄭國三門,攻打無果后,,于閏十二月戊寅【注】從陰阪(今河南鄭州新鄭市西)渡過洧(wěi)水,,沿途侵掠,直至陰口(今河南鄭州新鄭市西北)才撤軍,,雖然不算白跑了一趟,,但卻沒沒實現(xiàn)預(yù)期的目的。 這時候的諸侯聯(lián)軍其實已是強弩之末,,所以子孔建議鄭軍立即出擊,,可獲大勝,可是被子展勸住了,??磥磬崌€是有人吸取了侵蔡反遭兵禍的教訓(xùn),認識到占了晉國的便宜只會招致更猛烈的報復(fù),,也幸虧有子展這樣的明白人,,晉悼公復(fù)霸的事業(yè)才保住了不敗的紀錄。 晉軍前腳剛撤走,,楚軍后腳就來討伐鄭國了,。子駟按照既定方針打算跟楚國人講和,,可是子孔和子蟜卻表示反對,,理由是鄭國跟晉國定有盟約。子蟜反對也就罷了,,反正他一直是主張附晉的,,可是子孔也反對就讓人費解了——他可是剛剛主張追擊諸侯聯(lián)軍的,難不成那個時候他不知道晉鄭之間定有盟約,?而且晉國二次伐鄭在事實上已經(jīng)撕毀了盟約,,他為什么還想要遵守呢,?所以我們不知道子孔到底是個什么腦回路,只能感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對子孔和子蟜的反對,子駟和子展并沒指出其實是晉國背盟在先,,而是說鄭國的誓詞本來就是唯強是從,,所以否決了他倆的意見,堅持跟楚國訂立了盟約,。恰在這個時候,,楚莊王夫人,也就是楚共王的母親去世了,。楚共王聞訊后顧不上完全處理好鄭國事務(wù),,便匆匆忙忙的撤軍回國了。就這樣,,這一次晉楚兩國對鄭國的爭奪都未竟全功便草草收場了,。 【注】晉杜預(yù)《春秋左氏經(jīng)傳集解》曰:“此年不得有閏月戊寅。戊寅是十二月二十日,。疑‘閏月’當(dāng)為‘門五日’,。‘五’字上與‘門’合為‘閏’,,則后學(xué)者,,自然轉(zhuǎn)‘日’為‘月’?!被蚴?。 |
|
來自: 螞蟻神威 > 《國史閑談·先秦(連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