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做到“兩不管三不慣”,這樣以后才會少走彎路,,父母更省心教育孩子,,似乎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難題。李玫瑾教授在談到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講道:
李玫瑾教授舉過這樣兩個對比的例子,,也很貼切: 男孩三四歲跟你鬧,這孩子鬧吧,,他能怎么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下打滾。但是等他十四歲了,,這個孩子還會跟你鬧,,他會怎么跟你鬧? 對于很多家庭來講,,孩子只有一個,,小的時候愛得不行,,讓孩子養(yǎng)成了我行我素的性格。 結果等孩子慢慢長大,, 從小養(yǎng)成的壞習慣逐漸顯露,,這時候家長就開始著急了。 但這時候,,孩子已經不把你說的話當回事,,就是說對你沒有敬畏感了,毛病自然也就改不了了,。 這也正是反映了現在大部分中國家庭教育孩子的現狀有很大的問題,,在發(fā)現孩子有一些小錯誤的時候沒有及時的進行糾正,、引導,,逐漸導致孩子養(yǎng)成許多壞毛病,長大后父母后悔莫及也遲了,。 其實家長可以對孩子實行“兩不管三不慣”原則,,這樣可以避免走彎路,將來父母也會省心帶娃,。 兩不管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家長過于寵愛孩子的現象屢見不鮮:幫孩子穿衣,、背書包,、系鞋帶... 殊不知,家長若過度地保護孩子,,對孩子包辦太多,,會使孩子失去了很多鍛煉的能力,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有很大不利,。因此,,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事,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鼓勵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對他們的成長很有幫助,,教會他們先學會自我服務,再逐漸為他人服務,,孩子的進步是可喜可見的,。
我們總會發(fā)現孩子們缺少挫折經歷,缺少抗挫折能力,,只要遇到失敗,,就會鬧情緒和哭鬧,常常還會拒絕再次嘗試這件事,。 所以對于孩子能承受的困難和失敗父母盡量不要插手,,也許今天家長幫助他解決了一個困難,,可是以后還有還有無數個困難在等著他,難道家長能次次幫助孩子解決嗎,?
三不慣
有不少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而家里的老人和父母的教育自然會有偏差,老人更加容易溺愛孩子,。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會給孩子。 但是長時間下去,,孩子就會養(yǎng)成驕縱的性格,,稍微有點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向大人動手,,做出不尊重大人的行為,。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把他這種性格扼殺在“搖籃”中,。
原則就是父母給孩子立的規(guī)矩,如果對孩子觸碰原則的問題視而不見,,會導致他今后犯的錯越來越大,。明知道偷拿別人東西不對,還不去說教,,將來后果可想而知,。 一定要孩子明白觸碰原則性問題的嚴重性,否則,,孩子的壞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很難改正了。
遇見事情就喜歡推脫責任的孩子就是沒有責任感,,如果孩子并沒有養(yǎng)成這樣的意識,,就會逐漸成為一個肆意妄為、毫無擔當的人,。 家長一定不要慣著孩子這種壞習慣,,要培養(yǎng)孩子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這些只靠家長的一己之力似乎是很難完成的,,這時家長就可以利用一些繪本,,讓孩子從繪本中懂得如何什么是自己需要改正的,以及需要做到的,。更多請關注幼師蕊蕊,!順風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