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磨香油”是一種香味濃郁的芝麻油。其他的植物油都要用它們的原料作物來命名,,比如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橄欖油等等,。而“香油”尤其是“小磨香油”,不需要指明作物,,約定俗成地意味著是芝麻油——別的植物油,,不管來源多么稀有、價格多么昂貴,,也都不能叫做“香油”,。 其實,并不是所有的芝麻油都叫“香油”,,也不是所有的香油都是“小磨香油”,。 只有經(jīng)過高溫烘炒的芝麻生產(chǎn)出來的芝麻油,,才叫做“香油”。 只有采用“水代法”生產(chǎn)出來的香油,,才是“小磨香油”,。 《風味人間2》截圖 從油料種子中把油分離出來,通常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壓榨”,,對油料種子施以高壓,,把油“擠壓”出來;另一種是“浸出”,,用有機溶劑去浸泡破碎的原料,,把油“浸取”到有機溶劑中,再進行分離,。前者叫“壓榨油”,,后者叫“浸出油”。 芝麻的含油量很高,,能夠達到40%,。不管用哪種方法,都不難把油分離出來,,都可以叫“芝麻油”,。 芝麻油中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在加熱的時候容易氧化裂解,,形成醛類等多種物質(zhì),。一些物質(zhì)具有很好的香味。此外,,芝麻中還含有20%左右的蛋白質(zhì)和一些糖類,。進行高溫加熱的時候,它們會發(fā)生美拉德反應,,也會生成許多香味物質(zhì),。脂肪酸裂解和美拉德反應都是一系列、多方向的復雜反應,,存在著許多中間產(chǎn)物,。有意思的是,這兩類反應的中間產(chǎn)物,,都能夠參與到對方的反應鏈中,,從而互相影響,產(chǎn)生更為復雜的香味物質(zhì)。有許多研究探索過香油中的風味物質(zhì),,經(jīng)過烘烤的芝麻中出現(xiàn)了種類繁多,、含量劇增的吡嗪和呋喃類物質(zhì)。這些物質(zhì)為芝麻油帶來了特別的香味,。 《風味人間2》截圖——高溫烘焙后的芝麻 沒有經(jīng)過高溫烘烤的芝麻,,分離出來的是“芝麻油”;經(jīng)過高溫烘烤,,提取出來的就有了濃烈的香味,,成為了“香油”。生產(chǎn)香油的芝麻,,先用水浸泡,,然后高溫烘炒。在這個過程中,,芝麻中的蛋白質(zhì)充分變性,、淀粉發(fā)生糊化、油體破裂滲出芝麻中,,同時產(chǎn)生了大量的香味物質(zhì),,芝麻油變成了“香油”。但是,,香油跟蛋白質(zhì),、淀粉以及纖維糾纏在一起,并不會自己跑出來,。 “壓榨法”是用機械壓力去擠壓,迫使油流出來,。除了油,,也還會有一些其他雜質(zhì)一起被擠壓出來。這些雜質(zhì)會對油的外觀與風味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當然,,這也可以作為“壓榨香油”的特征,。中國人最早種植芝麻,應該是張騫從西域帶回來的,。最早使用芝麻油的記錄,,是在1600年前的晉代。在一千多年的時間里,,芝麻油或者香油,,都是壓榨出來的。 “小磨香油”的出現(xiàn),可能只有幾百年的歷史,。它的關(guān)鍵,,是“石磨”以及“水代法”。經(jīng)過烘烤的芝麻,,再用石磨磨成“芝麻醬”,。不過這個提取香油的醬跟直接吃的醬有所不同。直接吃的醬是小火炒至的,,希望盡可能地保持油不滲出來,;而提取香油的芝麻醬則需要盡可能讓油出來,在不炒焦的前提下盡量高溫,。 《風味人間2》截圖 把芝麻磨成醬之后,,油也被磨出來了,不過基本上被蛋白質(zhì)淀粉和纖維形成的“油渣”吸附著,?!八ā钡那擅钪幵谟冢昧诉@些“油渣”更喜歡結(jié)合水而不那么喜歡結(jié)合油的特性,,通過加入水并且不停攪拌,,讓油渣盡情吸水。不管是蛋白質(zhì)還是膳食纖維,,都能吸附幾倍于自身的水,。所以,開始的時候不停加水,、不停攪拌,,芝麻醬卻是越來越稠。直到油渣“吸飽”了水,,加入的水才能填充油渣顆粒的間隙,,讓芝麻醬變稀。因為這些固體油渣吸足了水,,也就無力在吸附油了,,于是油就被“取代”了出來。而油與水互不相容,,油又比水輕,,于是就分離浮到了上層,可以被“撇”出來成為香油,。 高溫壓榨可能導致一些雜質(zhì)被氧化或者進入油中,,會對風味產(chǎn)生一定影響。而“水代法”從石磨到加水,溫度都比較低,,不會導致油或者其他雜質(zhì)的氧化,,進入油中的雜質(zhì)也相對少一些,所以香味更“純”,。 或許,,這也就是“小磨香油”比“機榨香油”更受歡迎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