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抗疫情 上網學歷史,,節(jié)后第一篇,田建文老師講學術史 ● 前言 ● 山西南部的礦產資源和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在中國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國家研究中的地位,。 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周祖后稷和夏桀商湯鳴條之戰(zhàn)等,,長期以來主要靠史料,、方志及民間傳說來代代相傳,。 考古學參與其中最晚,都到民國時期了,但考古學天生具有證實和證偽的能力,,因而后來居上,,更不用說以后考古學還創(chuàng)造出一種認識歷史的方法論。 1949年以前山西5次考古發(fā)現(xiàn),運城就有3次:
云岡石窟的考據: 考古學界的佳話 山西另外兩次考古,,都是日本人干的,,介于盜掘和研究之間:
1949年之前,萬榮后土祠旁因汾河岸倒塌五次發(fā)現(xiàn)過銅器:
1923年渾源李峪村的發(fā)現(xiàn) 1923年渾源縣李峪村高鳳章發(fā)現(xiàn)的一座春秋大墓,,隨即招來村民們瘋狂的盜掘,,古董商們也聞風而動,后來統(tǒng)計隨葬有60余件青銅器,,但大都被倒賣到國外了,。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就有15件,而中國只有上海博物館保存了11件,。 言歸正傳,,三個引子——
安特生 1926年,,安特生與新常富等陪同瑞典皇儲皇妃訪問山西,。 1895年 日本人鳥居龍藏未經過滿清政府批準,在遼東半島開展田野調查,,實為盜掘行為,。 1921年 瑞典學者安特生發(fā)掘河南澠池仰韶遺址,發(fā)現(xiàn)仰韶文化,,揭開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序幕,。 1921年8月 安特生發(fā)現(xiàn)北京周口店舊石器時代遺址。 1929年12月2日 裴文中發(fā)掘出北京猿人,。 仰韶遺址的發(fā)現(xiàn)過程: 1920年 安特生的同事劉長山等在仰韶村采集到許多陶器,,帶給安特生。 1921年4月18日 安特生與劉長山等5人來到仰韶村,, 選擇發(fā)掘地點,。 1921年10月23日 經北洋政府農商部和地質調查所的批準并取得河南省政府的同意,安特生和地質學家袁復禮等5位助手來到仰韶村,,住在村民王兆琪的家中,。 仰韶遺址發(fā)現(xiàn)的意義: 1921年10月27日開始連續(xù)35天的勘測、鉆探,、發(fā)掘,,共挖掘了17個地點,出土了一大批石器陶器等珍貴文物及一具人骨架,;陶器以紅陶為主,,有灰陶,其中最為特別的是彩陶,。 河南仰韶村發(fā)掘,,證實了距今大約7000年,,確實有中國古人類活動,也就是說中國存在史前文化,。 中國文化的根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時代,。 安特生對仰韶文化的認識過程: 1923年,安特生正式發(fā)表了《中華遠古之文化》,,認為仰韶文化就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前身,,仰韶遺址的發(fā)現(xiàn)證明在中國存在史前文化,并且中國文化的根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時代,,但“因仰韶遺址之發(fā)現(xiàn)使中國文化西源說又復有希望以事實證實之,。”重提“中國文化西來說”,,這簡直是:“火上加油,,冒天下之大不韙”,。 為了說明它,,安徒生1923年還在甘肅、青海調查,、試掘,,發(fā)表了《甘肅考古記》,,提出了齊家、仰韶,、馬廠,、辛店、寺洼,、沙井這“六期”說,,長期以來遭到中國考古人的批評,1945年夏鼐先生通過對甘肅寧定縣(今廣河縣)陽洼灣兩座齊家文化墓葬中,,填土中發(fā)現(xiàn)馬家窯文化彩陶片,,從而確定了馬家窯文化年代早于齊家文化,從地層上證明了安特生的錯誤,。 其實,,1934年他撰寫的《黃土地的兒女》,題目就充滿詩意,,將自己在中國的學術生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將復雜的科學知識用淺顯易懂的話語展現(xiàn)出來,。 后來,,他對自己的“西來說”,也有所糾正。1943年,,安特生發(fā)表《中國史前史研究》,,說到:“當我們歐洲人在不知輕重和缺乏正確觀點的優(yōu)越感的偏見影響下,談論甚么把一種優(yōu)越文化帶給中國的統(tǒng)治民族的時候,,那就不僅是沒有根據的,,而且也是丟臉的?!?/p> 由此觀之,,安特生是一名實事求是的考古學家,比現(xiàn)在有些中國考古人要強得多,。 安特生的評價: 仰韶村的發(fā)掘,,證明了中國不僅有石器時代,而且相當發(fā)達,,引起了考古學家的高度重視,,安特生先生也被罵作“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幫兇”。 1985年11月5日~10日,,在澠池召開紀念仰韶遺址發(fā)現(xiàn)65周年大會,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高度贊揚和肯定了安特生先生對于仰韶遺址的發(fā)掘,。 從安特生第一次發(fā)表關于仰韶村遺址考古論文到他寫到仰韶文化為中心內容的論著,,他的全部學術活動我們似乎歸納為一點,即試圖以仰韶文化遺存為中心,,探索中國文化起源問題,。 ——蘇秉琦 安特生幾乎跑遍仰韶文化影響所及的邊沿地區(qū),他沒有找到仰韶文化的真根源,,也沒有給仰韶文化的范圍加以界定,。但他認識到仰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源頭,這就無異于說,,他或許已經意識到它是產生中國文明的一種“基因”,。 ——蘇秉琦《論仰韶文化》序 作者:田建文 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
來自: RK588 > 《古玩收藏,、鑒寶和文物考古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