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論立志”(一) 曾國藩:一個人的志向有多大,,他的人生就有多么成功!1,、 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立志是首要的,有了遠大的志向,,就不會甘愿成為不入流的閑人。正如曾國藩所說,,“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p> 古語有云:“立大志者得中志,,立中志者得小志,,立小志者不得志,。”的確,,立大志者得大成就,,立小志者得小成就,沒有志向者一生碌碌無為,。曾國藩能夠成為晚晴“中興第一名臣”“大清圣哲”,,不僅僅是因為他是一個深諳中國傳統(tǒng)智慧權(quán)謀的人,,同時與他擁有遠大志向有密切的關(guān)系?!案卸嗌睿瑯溆卸喔摺,!币彩沁@么個意思,,一個人的志向有多大,,他的人生就有多么成功,。 2 曾國藩一生強調(diào)立志,。他說:“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立自強做出,即為圣賢者,,亦各有自立自強之道,,故能獨立不懼,,確乎不拔。昔余往年在京,,好與諸有大名大位者為仇,,亦未始無挺然特立不畏強御之意。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cè)峄ビ?,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非暴虐之謂也,強矯而已,;柔非卑弱之謂也,,謙退而已。趨事赴公,,則當強矯,,爭名逐利,,則當謙退,;出與人物應接,,則當強矯,;入與妻孥享受,則當謙退,。若一面建功立業(yè),外享大名,,一面求田問舍,,內(nèi)圖厚實,,二者皆有盈滿之象,,全無謙退之意,,則斷不能久,。” 曾國藩是一個具有遠大志向的人,,他注重自立自強,,因此在家書中他多次提到八字家訓,嚴格要求弟弟和子侄們遵循這一祖訓,?!渡袝吩唬骸坝腥菽舜蟆,!痹谠鴩磥?,君子除了有自立自強的精神,還需要有能夠包容萬事萬物的胸懷,,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君子需要有大海容納無數(shù)江河水一般的寬廣胸懷,,以形成超于凡人的氣度立于世,,然后建功立業(yè),獲得功名,,顯赫于世,。然后,才能對得起父母的生養(yǎng),,不愧為天地之間的一個完人,。曾國藩就是按照內(nèi)圣外王之道,即《大學》上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八個方面要求自己,。 3,、 成功成名之后的曾國藩曾多次給弟弟寫信,強調(diào)立志的重要性,。在給諸弟的家書中,,他這樣寫道: 諸位賢弟足下:十一前月八日,已將日課抄與弟閱,,嗣后每次家書,,可抄三葉付回。 日課本皆楷書,,一筆不茍,,惜抄回不能作楷書耳。 馮樹堂時攻最猛,,余亦教之如弟,,知無不言??上У懿荒茉诰?,在樹堂日日切磋, 余無日無刻不太息也,!九弟在京年半,,余懶散不努力;九弟去后,,余乃稍能立志,,蓋余 實負九弟矣! 余嘗語貸云曰:“余欲盡孝道,,更無他事,;我能教諸弟進德業(yè)一分,則我之孝有一分,,能教諸弟進十分,則我之孝有十分,。右作不能教弟成名,,則我大不孝矣!”九弟之 無所進,,是我之大不教也,!惟愿諸弟發(fā)奮立志,念念有恒;以補我不孝不罪,,幸甚幸甚,! 大意是說:諸位賢弟足下:十一前月八日,已把日課抄給你們看,,以后每次寫信,,可抄三頁寄回。我的日課都用楷體,,一筆不茍,,可惜寄回的抄本就不用楷體了。馮樹堂進步最快,,我待他和教弟弟一一樣,,知無不言??上Ь诺懿荒茉谶@里,,與樹堂天天切磋學問,我無日無刻不嘆息,!九弟在京城一年半,,我懶散不努力;九弟去后,,我才稍微能夠立志,,因我大有負于九弟了!我常對岔云說:“我想盡孝道,,除此沒有別的事更重要,。我能夠教育弟弟們進德修業(yè)一分,那我真是盡孝一分,;能夠教育弟弟們進步十分,,那我真是盡孝十分。如果完全不能教弟弟們成名,,那我是大大的不孝了,。”九弟之所以沒有長進,,是我的大不孝,!只望弟弟們發(fā)奮立志,念念有恒,,以彌補我的不孝之罪,,那就很有幸了! 在這封家書中,,曾國藩諄諄教誨弟弟們要立志有恒,,不要像他一樣懶散不努力,。這番話是勉勵弟弟們的謙虛之詞,曾國藩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大的成就,,稱為第一名臣,,大清圣哲,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有著遠大的志向與有恒的精神,。 4、 曾國藩給其六弟的家書中寫道:“六弟自怨數(shù)奇,,余亦深以為然,。然屈于小試輒發(fā)牢騷,吾竊笑其志之小,,而所憂之不大也,。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nèi)圣外王之業(yè),,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故其為憂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為憂也,以德不修學不講為憂也,?!?/p> 志向決定了一個人的格局大小,對一個人的事業(yè)發(fā)展極其重要,。在這封信中,,曾國藩認為六弟立志雖大但內(nèi)心卻不大,君子的立志,,是為民請命的器量,,有內(nèi)修圣人的德行,外建王者稱霸天下的雄功,,然后才不負父母生育自己,,不愧為天地間的一個完全的人。所以君子所憂慮的,,是因自己不如舜皇帝,,不如周公而憂慮,以德行沒有修整,、學問沒有大成而憂慮,。 5、 在曾國藩看來,,立志則要立大志,,要有圣賢那樣的氣度,他說:“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為孔孟,則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學,,人誰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則雖日與堯,、舜、禹,、湯同位,,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與于我哉,!” 為了能夠成為像孔孟,堯,、舜,、禹那樣的圣賢之人,曾國藩日夜孔孟的圣人之道,,學習堯,、舜、禹的雄才大略,,孜孜不倦,。為此,曾國藩給自己立了一個很瘋狂,,可以說有些極端的志向,,在青年時他為自己寫下這樣的座右銘:“不為圣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彼⒅疽鱿窨鬃?、孟子那樣的圣賢之人,立誓不為圣賢,,便為禽獸,,不成功,,便成仁。正是這種莫大的決心,,使他日夜孜孜不倦地攻讀,,一心一意地去鉆研學問,追尋圣賢大道,。 曾國藩“論立志”(二) 曾國藩所說的做人大智慧,,需要大志向人生當有人生之志,為學當有為學之志..修身當有修身之志,,關(guān)于人生之志,,曾國薄有從“雛卵變蚊龍”到“國之藩籬”的自信,又有“未信君山鏟不平”的豪返,,因而使管國疆得以成為所遇“中興名臣”.曾國藩一生恢弘,,氣勢沖天。但這是他人生的結(jié)果,,而不是過程,。過程是什么?就是為他的人生目標而付出的具體行動,。曾國基不可避免這樣一個人生問題,,即如何與人打交道。自然,,與人打交道,,是一個全面心智較量的過程,你必須有震人之智略,,才能贏定人生勝局,。曾國藩的震人之術(shù)是什么呢?當然首先應從“立志”說起,。 曾國藩從自己一生的成敗悟出這樣一個道理: 凡人才高下,,視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guī)而日趨污下,,高者慕往哲盛隆之軌而日益高明,。賢否,智愚,,所由區(qū)矣,。 早年的曾國藩,在他還沒有謀取勝局的時候,,就經(jīng)常借詩文以抒發(fā)自己的志趣,,自比于李斯、陳平,、諸葛亮等“布衣之相”,,幻想“夜半露霧從天降”,,將他這個生長在辟靜山鄉(xiāng)的巨才偉人振拔出來,用為國家棟梁,。他十分自信地在詩中表示:“一朝孤鳳鳴云中,,震斷九州無凡鄉(xiāng)。虹梁百圍飾玉帶,,蜻柱萬石楓金鐘。 他相信自己終有一天,,如同云中展翅翔翔的孤風一樣不鳴則已,,一鳴則引來九州的震動;如同生長在深山中的巨材一樣,,有朝一日成為國家大廈的棟梁,。 正是這種高遠的志趣,才使曾國藩一步一步地走出深山,,變成一個“震斷九州無凡鄉(xiāng)”的“孤鳳”,。 他還說: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蔽矣麨榭酌希瑒t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學,,人誰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則雖日與競舞離湯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與于我哉? 正是本著這種茍能立志則圣賢豪杰皆可為之的認識,,曾國著認為,,凡做事,都要有志向,。人生當有人生之志,,為學當有為學之志,修身當有修身之志,。關(guān)于人生之志,,曾國落有從“雄卵變蚊龍”到“國之藩籬”的自信,,又有“未信君山鏟不平”的豪邁,因而使曾國藩得以成為了所謂的“中興名臣”,。 關(guān)于為學之志,,曾國藩說: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下流,。因此曾國藩的學問功底造就了他能夠“不甘下流”的成功人生,。 關(guān)于修身之志,,曾國藩一生著力效法標準人物,。咸豐九年,,正是曾國藩和太平軍生死決斗之時,,他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思想家,、段哲學家、著作家,、文學家進行重新估計,,共得三十二人(實際上是三十三人),做成《圣哲畫像記》一文,,并命兒子曾紀澤,圖其形象,對此,,曾國藩自己深有體會,,他說:欲求變化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即以余生平言之,,三十前最好吃煙,片刻不離,,至道光壬寅十一月廿一日立志戒煙,,至今不再吃。四十六歲以前做事無恒,,近五年深以為戒,,現(xiàn)在大小事均尚有恒。即此二端,,可見無事不可變也,。 曾國藩認為,人生有了一個高遠的志向,,一個人的行動,,諸如或進或退,或去或從,,或取或舍,,都不失為盲目之舉,徒勞之舉,。這正符合中國古代寓言所講的人生原理,,有則寓言說一只貓頭鷹因當?shù)厝藚拹核慕新暥w往別處。其時有人問它,,說“子能更鳴呼,?”意思是說你能改變自己的叫聲嗎?否則,,你搬到新的地方不也同樣會遭來人們的反對嗎,!立志也是如此,正如曾國藩所說:“若無破釜沉舟之志,,何必遠行百里外哉,?!” 一個人只有自己樹立了遠大志向并為之篤行踐履,才有可能使自己成為一個出類拔萃,、不流于俗的人,,或成為一個有所成就的人。 從個人的角度看,人能否謀取勝局,,與他對自己的期許和定位高下有著密切關(guān)系,。一個自視甚高但又狂妄自大的人,要比一個志向高遠并能踏實肯干的人,,無疑不會有更大的成功機率,。若一個人妄自菲薄,目光短淺,,做一庸人而自樂,,無疑則會成為一個失敗的凡夫俗子。 提到“謀取勝局”一詞,,意味著贏定局面,,意味著大功告成。這是大多數(shù)人的一種理想目標,,在這個目標的刺激下,,人生就有盼頭,就有希望,。曾國藩的一生之所以能謀取勝局,,是因為他知道“出類拔萃,不流于俗”是人生的最大目標,,也就是說他能站在高處看人生,,通過一系列行老有效的手段,達到謀取勝局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