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濕熱病的轉(zhuǎn)歸(從化)
圖1 同學們,,上次課講了濕熱病的辨治法則,根據(jù)濕邪所在的不同部位,,選用不同的藥物,,同時要配合彌漫三焦的特點,加入健脾益氣,,醒胃消導的藥,,因為濕邪在氣機不通暢的情況下,它不容易化,,所以要配伍理氣行滯的藥物,。 除此之外,濕熱病還有一個不同于傷寒和溫熱病的特點,,由于它是濕和熱兩種邪氣,,濕為陰邪,熱為陽邪,,在病變的過程中,,這兩種邪氣的比重發(fā)生變化,病情要發(fā)生變化,,證候也可以轉(zhuǎn)化,。所以根據(jù)它這個特點,我們給它起了個名,,叫“轉(zhuǎn)歸”,,所謂轉(zhuǎn),是在病變的過程中它要發(fā)生轉(zhuǎn)化,,轉(zhuǎn)化的結果,,那它就不再是濕熱病了,一旦發(fā)生了轉(zhuǎn)化,,或者是向溫熱病發(fā)展,,轉(zhuǎn)化成溫熱病。或者是向寒濕發(fā)展,,轉(zhuǎn)化成寒濕病,。就是轉(zhuǎn)化的結果啊,濕沒了,,只剩下熱,。或者是熱沒了,,不僅只剩下濕,,而且又出現(xiàn)了寒,變成了寒濕病,。所以最后的歸屬不一樣,,轉(zhuǎn)歸啊,就是轉(zhuǎn)化以后的歸屬發(fā)生了變化,。 傷寒沒有這種問題,,傷寒就是寒邪化熱入里。溫熱病不管是衛(wèi)氣營血哪個階段,,它都是熱邪,,始終是熱邪傷陰。因為它們的邪氣性質(zhì)很單純,。 濕熱病不同,。但是它這個轉(zhuǎn)化過程是有條件的,它也不是平白無故地轉(zhuǎn)化,,它是順從了某種因素的影響而發(fā)生轉(zhuǎn)化,,所以以叫“從化”。一般來說有兩種情況:(圖形演示:3:20) 〈1〉從陽化熱 第一種是“從陽化熱”,。所謂從陽化熱,,是濕熱邪氣順從了屬陽的因素,而向熱的方面轉(zhuǎn)化: 一般有三種情況,。1.熱邪偏盛,。一種情況是濕和熱兩種邪氣里面熱邪偏盛。它本來就熱重,,在病變的過程中,,熱越來越明顯,最后熱把濕給化沒了,,比如說暑溫,、伏暑,它這種病本身就是暑熱盛而夾濕嘛,,就容易向那方面轉(zhuǎn)化,,當然濕溫也可以,。 2.陽盛體質(zhì)。再一種情況,,和人的體質(zhì)有關,。人的體質(zhì)它就是素體陽盛。陽盛體質(zhì)的人,,陽氣充足啊,,容易把濕邪最后化掉,,由于陽氣的作用使?jié)裥白詈蠡瘺]了,,只剩下熱。陽盛嘛,,當然它不可能把熱化沒了,,它可以把濕給化掉。 3.過用溫燥,。再一種情況,,和治療有關。在治療的過程中,,大量地使用溫燥藥物,。當然治療濕熱病,肯定要辛溫開郁,,苦溫燥濕,,但是你要掌握一個尺度,能夠把濕化沒了,,燥沒了,,就達到目的了。如果過量地使用,,濕是化沒了,,但是熱起來了。一般的情況下,,熱和濕裹在一起,,有形之濕去了,無形之熱就不獨存,,它和濕就一起散掉了,。但如果大量地使用溫燥藥,濕雖然燥掉了,,熱起來了,。這三種情況(熱邪偏盛、陽盛體質(zhì),、過用溫燥)最終都可以導致濕熱病化燥成溫,。什么叫成溫呢?就是濕沒了,就變成了溫熱病,。一般來說,,這個過程(在熱邪偏盛、陽盛體質(zhì),、過用溫燥階段)是在氣分濕熱,,特別是在中焦,中焦脾胃的氣分濕熱這個過程進行的,,這個過程化燥成溫以后,,它可以出現(xiàn)氣分的溫熱證,溫熱病的氣分證,。進一步發(fā)展,,可以入營、入血,,按照氣,、營、血傳變,,那就完全和溫熱病一樣了,,就按溫熱病辨證論治,它不再是濕熱病,,性質(zhì)變了,,轉(zhuǎn)了以后,它的歸屬,,歸于溫熱病,。 〈2〉從陰化寒 第二種情況是“從陰化寒”,順從了屬陰的因素,,而向寒的方面轉(zhuǎn)化,。 屬陰的因素: 濕邪偏盛。比如說,,它感受的邪氣就是陰邪,,陰邪是指濕邪。本來就是濕邪偏盛,,或者就是濕,。 陽虛陰盛。另外一個因素,,和體質(zhì)有關,,陽虛陰盛的體質(zhì)。陽虛一般來說是指脾陽虛,,脾陽不足,,陰寒內(nèi)盛,,陰盛的原因是由于陽虛。 過用寒涼,。再一種情況,,濕熱病啊應該是以辛溫、苦溫藥為主,,辛開苦降,,如果熱也盛,可以加苦寒,。在一般情況下,,濕邪重的時候,應該是辛溫,、苦溫,。但如果用寒涼藥用得太早,,或者用得太過,,寒涼藥就損傷陽氣,。因為沒有那么大的熱,它就損傷陽氣,。最終的結果導致熱沒了,濕不去,,而且脾陽損傷了,,陽氣不足,最后轉(zhuǎn)化成寒濕病,。濕并沒有解除,,濕還在,但是由于陽氣不足了,,它不可能是熱了,,所以最后變成了寒濕病。寒濕病不是濕熱病,,也不是溫病,,因為沒有熱就不是溫病了,變成寒濕病就按照寒濕病去治療,,干姜,、附子、肉桂,、桂枝,、川椒,這一類的藥,,這就不是溫病的治法了,。吳鞠通的《溫病條辨》里邊,,在濕熱的后邊,在濕溫病的后邊,,或者在前邊,,他都有寒濕病,為什么呢,?因為濕熱病最后可以從陰化寒,,轉(zhuǎn)化成寒濕病,雖然那個不是正文,,應該說是附篇,,它不屬于溫病,但是因為它是從溫病轉(zhuǎn)變來的,,所以他附在里邊了,。 這個叫做轉(zhuǎn)歸,轉(zhuǎn)化以后歸屬發(fā)生了改變,,它(從陽化熱)變成了溫熱病,,它(從陰化寒)變成了寒濕病,都不是原來的濕熱病了,。 在這個(從化)過程中,,轉(zhuǎn)化是有前提的,是要順從屬陽的因素,,或者屬陰的因素,,它才會發(fā)生轉(zhuǎn)化,所以叫從化,。 這里濕熱病的一個特殊的情況,。 概念 下邊啊開始講濕溫病。 前面咱們大概地介紹了一下濕熱病的辨治規(guī)律,。濕熱病包括暑溫,、濕溫、伏暑,,也包括濕熱疫,,但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濕溫,可以說,,濕溫是濕熱類疾病的代表,,因為什么?暑溫和伏暑以熱為主,,是溫熱夾濕,,而最系統(tǒng)地演變的還是濕溫。下面咱們就開始講濕溫病,。 首先它的概念,,什么叫濕溫,?濕溫病多發(fā)生于夏末秋初雨濕季節(jié),其它季節(jié)有沒有呢,?可以有,,其它季節(jié)有不叫濕溫,叫伏暑,。所以吳鞠通說:“伏暑,、暑溫、濕溫,,證本一源”,。如果發(fā)生在夏末秋初、雨濕季節(jié),,有這種表現(xiàn)的,,就是濕溫,它是外感濕熱病邪引起的,,首先它的病因是外感濕熱邪氣,,引起的以身熱不揚,氣機阻滯,,脾胃功能失常,,水液代謝障礙,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類溫病,。要具備這些特點,它就是濕溫,,是溫病里面的一類,,一個類型。 濕溫病多發(fā)于夏秋雨濕季節(jié),,它是外感濕熱邪氣所引起的,,以身熱不揚、氣機阻滯,,脾胃運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謝障礙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類溫病。 它的特點包括在濕熱病的特點里邊,,因為它就是濕熱病嘛,,有這么四個方面: 第一,季節(jié)性強,。多發(fā)生在夏秋之交,,夏末秋初。 第二,,以脾胃為中心,,彌漫周身,,阻滯氣機,導致水液代謝失常,中心在脾胃,,但是不局限于脾胃,,它有彌漫的特點,彌漫到周身,,三焦都有濕,,三焦的氣機不通暢,水液代謝失常,。 第三個特點,,多出現(xiàn)矛盾癥狀,就是有熱,,但是熱又顯現(xiàn)不出來,,出現(xiàn)了一系列和熱病不相符的癥狀,有矛盾,。從根本上說矛盾不矛盾呢,?從本質(zhì)上說不矛盾,因為它就是濕,、熱兩種邪氣所造成的,,濕為陰邪,熱為陽邪,,邪氣就是兩種,,所以它反應出來的就是兩種表現(xiàn),濕要表現(xiàn)濕的特點,,熱要表現(xiàn)熱的特點,,這兩種邪氣各自都要表現(xiàn)特點,那癥狀還不矛盾嗎,?而且是以濕為主,,熱裹在濕中,它自然是濕邪的癥狀突出,。所以看似矛盾,,從本質(zhì)上說,從病因病機上去分析不矛盾,。也可以說它矛盾,,因為它邪氣就是矛盾,一陰一陽,。 第四個特點,,病程長,纏綿難愈,。因為濕邪本身就是重濁粘膩,。它粘,,粘滯在人體,不容易速除,,不能很快去掉,,所以病程長,纏綿難愈,。 關于濕溫病的病名,,《難經(jīng)》里邊就已經(jīng)提出來了,“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它是五種傷寒里邊的一種,。后世也不斷地對這個病有描述,,最后到薛生白和吳鞠通描述得最清楚。薛生白的《濕熱病篇》,,吳鞠通的《溫病條辨》,,對濕溫的辨證論治提出了一系列的方藥,薛生白主要是提藥,,吳鞠通呢列了很多方,,這樣濕溫病的辨證論治就形成了一個體系,給后世提供了臨床的基礎,,我們就可以使用這些方劑,。(這)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所說的什么病,?西醫(yī)所說的傷寒,因為這個名詞當初翻譯的時候,,翻譯西醫(yī)名詞的時候就翻成傷寒了,,這個傷寒呢和中醫(yī)的《傷寒論》里邊的傷寒容易混淆,所以一般習慣上給它加個“腸”字,,因為它是腸道的疾病,,習慣上叫腸傷寒、還有副傷寒,、鉤端螺旋體病,,前面暑溫里面咱們講過,鉤端螺旋體病可以表現(xiàn)為暑溫的特點,,有的時候它也表現(xiàn)為濕溫的特點,,濕也重,,也有,還是會出血,,但是呢它不是溫熱性質(zhì)的,,它表現(xiàn)為濕熱性質(zhì)。還有流行性感冒,,還有血吸蟲病,,以及其它沙門氏菌屬感染的疾病。傷寒,、副傷寒就是沙門氏菌,,沙門氏菌屬種類很多,它除了可以導致傷寒,、副傷寒之外,,還可以導致其它感染性疾病。 1.病因病理
圖2 下邊咱們介紹第一部分,,病因病理,。病因不復雜。濕熱病,,外感濕熱邪氣,,作為濕溫病來講,它初起是以濕為主,,濕和熱兩種邪氣以濕為重,。同時這個病的發(fā)生,從病機上來說它和人的脾胃功能有關,,如果脾胃功能健全,,正常,不容易發(fā)病,。最容易發(fā)病是脾胃功能不好,,平常就有水濕內(nèi)停,這樣外來的濕熱侵犯人體之后,,脾不能正常地運化水濕,,它不能正常地把它排除,邪氣就更容易進入體內(nèi),,所以更容易導致疾病的發(fā)生,。內(nèi)外因結合起來分析。就是吳鞠通所說的,,“內(nèi)不能運水谷之濕,,外復感時令之濕”。內(nèi)蘊水谷之濕的人,最容易感受時令之濕而發(fā)病,。濕熱病侵犯人體以后,,初起它先侵犯上焦,在上焦階段應該說初起是在衛(wèi)分,,但是因為濕熱是彌漫性的邪氣,,它可以同時向里彌漫,表現(xiàn)為衛(wèi)氣同病,,以濕為主,,衛(wèi)氣同病。 在上焦是不是就僅限于表證,?或者衛(wèi)氣同?。恳膊灰欢?。它還可以釀生痰濁,,(釀痰蒙蔽心包),熱和濕互相糾纏,,在糾纏的過程中熱邪煎熬了濕,,把濕邪凝聚、濃縮,,生成了痰,。這時候濕還在,就是濕痰蒙蔽了心包,。病也在上焦啊,,所以這又是一個類型。(圖形演示:20:22) 初起上焦有兩個類型:一種是衛(wèi)氣同病,,表現(xiàn)為惡寒為主,,身熱不揚。另一種就出現(xiàn)神志的改變,,都屬于上焦病,。 上焦(病邪)不解,就傳于中焦,,中焦的濕溫病初起是濕重于熱,,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人體的陽氣虛,平素就陽氣虛,,或者是過度地使用了寒涼藥,它可以向寒濕轉(zhuǎn)化,,變成寒濕病,。 如果說陽氣不虛,使用藥物也不寒涼,它可以向濕熱并重轉(zhuǎn)化,。就這么發(fā)展了,,出現(xiàn)濕熱并重。 再進一步發(fā)展,,如果你仍然使用大量的溫燥藥物,,人體的陽氣也盛,它就表現(xiàn)為熱重于濕,。 這么三種(濕重于熱,、濕熱并重、熱重于濕)類型,,一般來說,,濕溫病初起見這種類型(濕重于熱),再發(fā)展(濕熱并重),,再發(fā)展(熱重于濕),,越來熱越重,開始是濕重,。 發(fā)展到這個階段(熱重于濕),,由于熱為主了,它可以從陽化熱,,轉(zhuǎn)化成溫熱病,。 它沒有向這邊(化寒或化熱)發(fā)展,可以傳入下焦,。傳入下焦是指大腸和膀胱,,導致水液代謝的障礙,或者是飲食物代謝的障礙,,出現(xiàn)大,、小便的失常。 下焦啊也有一個濕重,、熱重的問題,。就是說下焦的濕熱也有的偏于濕熱,也有的偏于濕重,,就是從這邊就來了,,(從中焦的濕重于熱就轉(zhuǎn)化成下焦的濕重于熱),它沒有這么轉(zhuǎn)化,,(中焦的濕重于熱沒有轉(zhuǎn)化成中焦的濕熱并重或熱重于濕),,這個中焦的濕熱直接就傳到下焦了,也有這個情況,。 或者是逐漸地轉(zhuǎn)化,,熱重于濕,,都有可能。(圖形演示:23:42) 總歸啊,,濕熱病的病機演變就是這么個規(guī)律,,初起,上焦,,衛(wèi)氣同病,,可以蒙蔽心包,也可以向中焦傳變,。中焦傳變,,首先出現(xiàn)濕重于熱,然后是濕熱并重,,再發(fā)展熱重于濕,。在這個發(fā)展過程中,由于人體的陽氣盛,,或者陽氣虛,,或者大量地使用寒涼藥,或者大量使用溫燥藥,,有兩種從化的形式可以轉(zhuǎn)變,。如果它沒有轉(zhuǎn)變,可以再向下焦傳,,濕重,,可以出現(xiàn)下焦?jié)裰氐淖C(候),由中焦的濕重傳入下焦還是濕重,,或者下焦出現(xiàn)熱重于濕,。無非就這么幾種類型。 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濕邪為主,,一般來說不傷陰,它不化燥成溫,,不入營,、血,始終是在氣分留連,,是濕熱留連氣分,,不管是上焦、中焦,、還是下焦,,都以氣分證為主。不化燥,,可以說它不出現(xiàn)營分證,、血分證,。化燥以后那就變了,,性質(zhì)就變了,可以入營,、血,。 2.診斷要點 第二個,診斷要點,。根據(jù)什么診斷它是濕溫,? 首先,發(fā)病季節(jié),,夏末秋初,,也叫夏秋之交,這個季節(jié)要高度警惕濕溫病,。濕溫哪是腸道傳染病,,它容易從消化道傳染,這個季節(jié)如果飲食不潔,,接觸病人,,很容易傳染。 第二個方面,,它起病緩慢,,初起雖然有惡寒發(fā)熱的表現(xiàn),但是它惡寒重,,熱勢不揚,,頭身重痛,不可作感冒看,,因為沙門氏菌屬也可以導致感冒啊,,沙門氏菌屬感染很類似感冒,但是要注意,,要高度警惕,,不能作為一般的感冒看,因為這種病人,,他從開始就表情淡漠,,反應遲鈍,人發(fā)呆,。吳鞠通說呀,,“伏暑、濕溫,,吾鄉(xiāng)俗名秋呆子”,,說我們老家叫秋呆子,,北京叫秋傻子,“悉以陶氏《六書》法治之”,,說一般的醫(yī)生啊不認識這個病,,都按照《傷寒六書》的方法,用傷寒的方法治療,,“不知從何處學來”,,不知從哪學來的,一般都采取傷寒的方法,,就是“醫(yī)者呆,,反名病呆,不亦誣乎”,?是醫(yī)生呆,,反說人家這個病呆,你不懂,,說人家呆,,這不是誣蔑人家嗎?這是表現(xiàn)遲鈍,,反應遲鈍,,呆傻。這個就不是感冒了啊,,感冒的病人精神不振,,但是它并不呆啊。這要提起高度的警惕,。 同時還有消化道的癥狀,,胸脘痞悶,或者惡心,,舌苔垢膩,,又厚又膩,脈濡緩,,你要把它鑒別開來,,因為這個季節(jié)的病也挺多,病人也挺多,,初起都是濕熱,,感冒也可以有濕熱病,濕溫也可以有濕熱,,它反應不一樣,。 三,它傳變較慢,,病勢纏綿,,所以病程長,。在這個病程長的過程中,以濕熱留戀氣分階段時間最長,,得持續(xù)大概二十多天,,這時間最長。不著急,,治這種病不能急,,一急就壞事。這熱老不退呀,,是不是我用的藥不對呀?石膏,、黃連,、黃芩上吧,一上,,濕邪冰伏了,,越冰伏時間越長。它這個病的特點就是長,,所以醫(yī)生要有耐心,,囑咐病人也要有耐心,不要著急,。 第四個方面,,在病變過程中,可以見到白?,,但是呢現(xiàn)在不容易見到了,,現(xiàn)在濕溫就少,不用說白?,,就更少了,,基本上見不到了。第二周,、第三周,,也就是第十四天到二十一天這個階段,可以出現(xiàn)腸出血,,腸出血當然從大便出來了,。這個便血是鮮紅的,或者是紫的,,紫紅的,。不是大便里邊帶血,它就直接就下血了,,可以出現(xiàn)嚴重的出血,。如果嚴重了,,止不住,可以導致虛脫亡陽,,氣隨血脫,,陽隨血亡,而且這種出血止不住,,手術也不行,,所以一定要注意。上午我跟大家說,,飲食一定要注意,,二到三周的時候,是腸粘膜廣泛潰瘍,,整個血管都暴露,,一吃硬的東西,不好消化的,,腸道的血管破裂,,就可以大出血,因為它是廣泛的潰瘍,,面積特別大,,沒有辦法止血,很難,。為什么說像這種病人飲食要特別控制,?要流食、半流食,,就是這個道理,。過了三周以后,潰瘍面開始修復了,,逐漸地就恢復了,。就是說,病變過程中可以出現(xiàn)白?,,也可以出現(xiàn)腸出血,,腸出血大概是占濕溫病人的百分之十五,六個人里頭有一個,,就這么個機率,,所以一定要注意。 再有一個鑒別,。暑濕病和伏暑,,和本病很相似,它都有濕有熱。但是暑溫起病急,,初起高熱,,口渴,大汗,,心煩,,脈洪數(shù),脘悶身重,。它是以熱邪為主而夾濕,。另外,季節(jié)靠前,,它是在夏季,。 濕溫病發(fā)生在夏秋之交。暑溫初起雖然有濕有熱,,是以熱為主,,熱象重,濕輕,。濕溫病初起,濕重,,熱象不顯,。伏暑病和本病也很相似,這可要注意了,,伏暑病和濕溫的區(qū)別就是季節(jié)不同,,伏暑發(fā)生在秋后,或者是冬天,,秋,、冬發(fā)病,它的臨床表現(xiàn)和濕溫很相似,,特別是濕熱并重和熱重于濕,,而且呢從病程上來說,伏暑病也包括腸傷寒,、鉤體病,,特別是腸傷寒,伏暑晚發(fā)嘛,,實際上就是濕溫病,,不過就是發(fā)病季節(jié)錯后而已,可以說啊,,濕溫病多發(fā)于夏秋之交,,就是在八月中到九月中這一段。這一段時間因為自然界濕熱熏蒸,是腸傷寒的高發(fā)時節(jié),。到了秋后,、冬天,也不是不可能發(fā)生,,散在的也有,,實際上是一個病,就是季節(jié)不同,。要注意,,主要是和暑溫(相)鑒別,伏暑咱們后邊要講,。 3.辨證論治 關于濕溫病的辨證論治,,那就簡單了,上節(jié)課咱們給大家作了一個概括的敘述:濕熱邪氣在上焦,,辛溫宣透,,芳香化濕,簡稱辛宣芳化法,,它的作用是使腠理疏通,,通過疏通肌腠,使腠理通達,,氣機通暢,,微有汗出,邪從汗解,,小汗,,通過小汗逐漸地向外透發(fā)濕熱邪氣。因為它是小汗,,不可能一次把邪氣排清,。所以它病程就長啊,就慢哪,,你治療要有耐心,,不能著急。如果說用大汗,,麻黃,、桂枝,不僅發(fā)不出汗來,,把濕熱給發(fā)起來了,,上蒙清竅,內(nèi)閉心包,,“神昏耳聾,,甚則目瞑不欲言” 。 濕熱傳到中焦,以辛味和苦味為主,,辛能開郁,,苦能燥濕。如果濕重,,應辛溫配苦溫,,辛開苦降,燥濕降濁,。如果濕熱并重,,加入苦寒,還是辛開苦降,,清熱,、燥濕、降濁,。如果熱重,,那就以清為主,那是暑溫里邊咱們已經(jīng)講過了,,可以用白虎加蒼術湯,。 熱邪深入下焦,導致了大,、小便的排泄失常,,因勢利導,用淡滲利濕的方法,,使?jié)駶釓男”阃饨猓瑹崮匾簿碗S著濕出去了,。如果說熱也重,,可以加清利的藥,苦寒清利的藥,,比如梔子,、竹葉,這樣淡滲清利,,消除下焦的濕熱,。 在這個過程中要考慮,脾主運化水濕,,胃主受納水谷,,要加入健脾醒胃的藥,促進脾胃功能的振奮,,濕邪就容易排除,。要加健脾益氣,醒胃消導藥。因為濕熱病它彌漫三焦,,容易導致氣機阻滯,,氣不通則濕邪不能去,氣化功能恢復不了啊,,濕邪沒有通路,,排不出去,所以一定要加理氣行滯的藥,。這里邊還要考慮到肺主通調(diào)水道,,要宣肺。 這幾個方面都照顧到了,,還要考慮到,,濕熱邪氣它是彌漫性的,它雖然在上焦,,也彌漫中,、下;它在中焦,,也向上,、下彌漫;在下焦也向中上焦蒸騰,,也彌漫,。所以治療要兼顧三焦,治上不忘中,、下,,治中不忘上、下,,治下不忘中,、上。所以選藥的時候要配合一下,。這就是說治療濕熱病的方劑為什么多相似,?每一個方都差不多,僅一,、兩味藥之差而已,,因為它都要兼顧三焦。 濕熱病治療好之后,,還要注意飲食方面的禁忌,,尤其是在治療的過程中,在它的中,、后期,,第二,、三周,或者是剛剛立痊愈,,一定要節(jié)制飲食,,油膩、甜,、粘,、生冷,凡是不易消化的食物,,一概要控制,。說秋傻子,這種人他不想吃飯,,不饑不食,,“餓不死的傷寒” ,一個禮拜不吃沒有問題,,因為他脾胃呆鈍,,當然現(xiàn)在住院肯定要輸液,要給他補充養(yǎng)分,,但是從口腔進入的食物,,一定要注意,要流食或者半流食,,千萬不能吃生冷,、油膩、甜,、粘這一類的食物,,如果進入腸道,加重負擔,,很容易導致出血,。在生活上,除了吃飯之外,,還要注意其它的護理,因為他即使是已經(jīng)熱退了,,開始痊愈了,,他脾胃功能沒有恢復,正氣沒有完全復原,,所以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受點涼就容易感冒,感冒可以(引起)復發(fā),。飲食不適當可以復發(fā),,過度的勞累可以復發(fā),。不管哪種情況導致復發(fā),復發(fā)后的病都比原來重,,為什么呢,?原來他是健康人得病,復發(fā)(后)他是虛人得病,,所以治療起來更為困難,,這個后果一定要考慮。 講義對濕溫病的分類,,辨證論治,,是按照濕和熱的比重,按照濕重于熱,、熱重于濕,、濕熱并重,按濕和熱的比重分類,。咱們就按照這個分類講,,但是在這里邊還要考慮,不管是濕重,、熱重,,還是并重,它一般都是從上焦到中焦,,到下焦,,逐漸傳變。所以咱們還是按照這個分類,,濕重于熱,、濕熱并重、熱重于濕,,底下呢,,按照上、中,、下三焦,,是以濕重、并重和熱重為綱領,,底下呢再按照三焦傳變,。,,, ①濕重于熱 (1)濕遏衛(wèi)氣 表里同?。ㄉ辖梗?/span> 臨床表現(xiàn) 證候分析 治法 方藥 第一個證候類型啊,大類,,是濕重于熱,,在這一類里邊所講的都是濕邪為主,,但是因為它的階段不同,病變部位不同,,臨床表現(xiàn)和治法都不同,。 第一個類型是講濕遏衛(wèi)氣。,,它是濕熱兩種邪氣,,以濕邪為主,阻遏在衛(wèi)分和氣分,,為什么呢,?因為濕邪是彌漫性的邪氣,它是侵犯衛(wèi)分,,但是從衛(wèi)分向里彌漫,,影響到氣分,按照八綱領辨證來說就是表里同病,,部位在哪兒呢,?在上焦,結合三焦辨證來說呀,,部位在上焦,,表里同病。 臨床表現(xiàn),,惡寒少汗,,或者無汗,身熱不揚,,午后熱甚,,頭重如裹,身重肢倦,,面色淡黃,,發(fā)熱面不紅色,淡黃,,表情淡漠,,反應遲鈍,人發(fā)傻,,四肢發(fā)涼,,胸悶脘痞,納呆不饑,,甚或嘔惡,,甚至于可以出現(xiàn)惡心嘔吐,,這不是主癥,,可有可無,,所以是或有癥,主癥是必有癥,,或有癥是兼癥,。那就是說呀,作為這個證候,,必須有主癥才能成立,,比如說像這個證候,沒有惡寒發(fā)熱,,它就不叫衛(wèi)分證了,,這是必有癥,主癥,;惡心嘔吐有的病人有,,有的病人沒有,有沒有,?不影響這個證候的存在,,是兼癥,或有癥是兼癥,。大便溏滯,,溏滯不爽,小便不利,,色黃,,舌苔白膩,脈象濡緩,。 為什么說它在上焦,?為什么說它是衛(wèi)氣同病,?為什么說它濕重,?這個證候啊你要分析它,得從這三個方面分析,,它出現(xiàn)惡寒身熱,,所以說它有表證。肺主表,,因為肺外合皮毛,,開竅于鼻,你不管從皮毛而入,,從口,、鼻而入,都首先犯肺,,肺在上焦,,所以說它是上焦,,所以說它是上焦證。它這一系列表現(xiàn),,都是濕重,,熱象不顯,所以說它是濕重于熱,。 怎么分析這個證候,?惡寒、身熱不揚,,寒和熱比較起來,,熱象不顯而惡寒突出。原因,,濕邪粘滯,,阻滯氣機,體表氣機不暢,,陽氣不能宣通,,所以它突出的表現(xiàn)惡寒。有沒有熱呢,?有,,寒熱是同時存在的,但是不明顯,??梢?/span>有汗,因為它是濕熱病,,它不是寒,,邪氣不是寒,是濕熱,,可以有少量的汗,,但是不會多,而且是粘汗,,那是濕邪,。午后熱象較重,因為午后是陽明主令,,申時啊,,也就是日晡潮熱,但是它沒有那么明顯,,因為它本身就不是高熱,,所以不叫日晡潮熱,日晡的時候體溫更高一點,因為午后申時是陽明主令,,陽明多氣多血之經(jīng),,這個時候正氣充盛,抗邪有力,,而體溫相對來說較高,這種病人初起體溫一般也是在三十八度左右,。這些表現(xiàn)都類似感冒,,你就包括頭重如裹,身重肢倦,,都類似于一個暑濕感冒,。怎么鑒別?他出現(xiàn)頭重如裹,,身重肢倦,,總而言之都是因為濕,濕是有形之邪,,重濁粘膩,。體內(nèi)進了濕了,那不就加重了嗎,?所以周身覺得沉重,,頭也覺得發(fā)沉。氣血不通就通,,就頭痛,,但是痛和重比較起來,重為主,,痛沒有重明顯,。它和感冒不同點在于,面色淡黃,,表情淡漠,。感冒的病人它不影響神志啊,這種病人從開始就發(fā)傻,,所以叫“秋呆子”嘛,,這是濕濁蒙蔽。它雖然沒有完全把心包蒙蔽住,,但是因為濕濁像一團霧一樣,,籠罩在胸腔,這神志也就不正常了,,神志不能自由來往了,,神不能象正常人一樣那么清醒,昏昏乎乎,所以濕濁彌漫在胸部,,上焦嘛,,它蒙蔽了清陽,清陽不宣,,神志活動發(fā)生了障礙,,但是并不嚴重,反正雖然遲鈍,,他并不昏迷,,說什么都知道,他也能說,,你也能問,,都能應答,但是他表情淡漠,,無欲貌,,形容腸傷寒的病人沒有任何欲望,給就吃點,,吃也吃不多,,不給也不要,三天沒人理他,,他也不著急,,什么欲望都沒有。這和感冒就不一樣了,,這要高度警惕,。四肢發(fā)涼,是因為陽氣不通,,濕阻氣機,,陽氣不能正常地宣發(fā)。濕邪彌漫在里,,氣機不通,,胸脘痞悶。因為氣機不通,,胃氣不降,,胃也呆鈍,里邊有濕啊,,它就納呆不饑,,不想吃飯,沒有饑餓感,,甚至于胃氣再不降,,上逆,,還可以出現(xiàn)惡心,再嚴重還可以吐,,但是不劇烈,,這個癥狀可能有,也可能沒有,,嚴重點,,有,輕的就沒有,。 由于濕邪下注到大腸,,大便就溏泄;因為濕阻氣機呀,,腑氣不通,所以它雖然稀,,它又不爽,,排便哪不通暢,出來的是稀便,,但是排的時候有困難,,一點點往外擠,而且完了以后很不容易擦凈,,粘粘糊糊,。小便不利,水道不利啊,,氣機不暢啊,,顏色發(fā)黃,舌苔是白膩的,,因為它熱蘊濕中,,以濕為主,所以不黃膩,,脈象濡緩,,緩怠無力,懶洋洋,,軟綿綿,,不數(shù)。 這是它初起的特征,。我們可以看出來啊,,它雖然是初起,是在衛(wèi)分,,已經(jīng)彌漫到氣分,,所以說它是衛(wèi)氣同病,它這一系列的表現(xiàn),熱勢很不明顯,,都是濕阻氣機,,濕蒙清陽,這類的表現(xiàn)突出,,所以診斷它濕重于熱,,在上焦,是衛(wèi)氣同病,。 休息一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