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飛 志,字鴻鵠,,號問松子,,齋室溪山草堂,畢業(yè)于中國美院,。其繪畫作品力求高古儒雅,,靈動大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彰顯意境之美。曾求教于孔仲起,,吳山明,,童中燾,諸位大師,,得窺六法,,畫藝精進。后入中國美術學院山水畫高級研修班,,受林海鐘,,汝峰、張偉平,,張谷旻,,陳磊等教授悉心親授。作品多次參加國內書畫展賽,,屢獲獎項,。并在《中國書畫報》、《美術報》《杭州日報》等國內專業(yè)刊物發(fā)表,。 現(xiàn)為杭州溪山書畫院院長,、亳州利辛政協(xié)委員、政協(xié)書畫院副院長,、杭州美協(xié)書協(xié)會員,、中國美術研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畫藝術協(xié)會會員,、浙江西泠書畫研究院理事,、安徽合肥之友書畫院副秘書長、浙江黃賓虹研究會理事,、浙江詩詞楹聯(lián)協(xié)會會員,、中國美院老教授藝術研究會理事。 徽州自古便是文人輩出之地,,徽學的廣博和深邃性是東方傳統(tǒng)文化中極具特色的區(qū)域文化,。潘飛志出生于安徽亳州,家鄉(xiāng)的山水和先賢重詩書的風氣自然對他影響不少,。自幼喜愛繪畫,,數(shù)十年來,勤奮臨習古跡,,遍訪名師益友,。重傳統(tǒng),求創(chuàng)新,,并精讀古典文學,,有詩文《七月流云》《墨香詩草》結集。 他認為作畫,,不僅僅是描繪自然形韻,,更是感悟人生,解喻哲學,,詩文載道,,書畫承德,,如此、方得納須彌于芥子之境,!故其繪畫作品力求高古儒雅,,靈動大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彰顯意境之美。 當代國際水墨畫大師,、國立臺灣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李奇茂先生對其作品曾有評價:丹青繪事,,看似一揮而就,瀟灑飄逸,,實則如逆水擊流,,荒野獨行,實不易也,!今觀同鄉(xiāng)飛志小友畫作,,筆墨雄健,氣韻靈動,,有沛然郁勃之氣,,融造化之形神。希戒驕戒躁,,靜心澄懷,,奮筆自勵,厚積薄發(fā),,自漸入佳境,! 浙江畫院副院長、中國美協(xié)理事,、當代著名山水畫家茹峰先生這樣評價:潘飛志來自于安徽,,而今定居在杭州。他數(shù)十年堅定地探索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之路,,圓其兒時畫家之夢,。其實,在有著中國美院的杭州,,要做個純粹的畫家,,何其不易。但飛志卻非常的努力,,認真的做著各種功課:經(jīng)典臨摹,,詩詞寫作,問師訪友,,因為他明白:功力和素養(yǎng),,皆是一個畫家不可或缺的要素,。通過他的努力,讓我們很快看到一個蛻變了的潘飛志,。我們從他的作品中讀出的是一種漸入成熟品格的詩性美,,這境界遠離現(xiàn)代的都市與機械文明,但又有著某種平易親和的感覺,,讓我們勾連起對自然的那一點田園之戀。 品讀潘飛志自作一首題為《放鶴亭》的小詩:“何必紅塵逐浮名,,雪泥鴻爪若寄萍,。回首將相無覓處,,千載猶存放鶴亭”,,直抒己意,胸中襟懷自是一覽無遺,! 《題畫》 高臺入青天,,登臨近日邊。 晴覽三吳樹,,暮看九原煙,。 秋雁低云嶺,冬雪小秦川,。 縱然登徒子,,來此亦成仙。 《自題》 讀書倦了畫云山,,閑將竹亭泉邊添,。 光陰豈可輕虛擲,回首無愧天地間,。 《庚子驚蟄尋春》 驚蟄初起忙尋春,,城外風物一時新。 橋畔隱隱花若錦,,湖上漸漸柳如蔭,。 歸去久知依然健,別來初逢分外親,。 些許宵小何足道,,國有降魔百萬軍。 ▲《家在溪山福地間》尺寸:139x69cm ▲《往來云水間》尺寸:139x69cm ▲《云山蒼茫高風遠》尺寸:139x69cm ▲《溪橋煙柳有人家》尺寸:139x69cm ▲《山中一夜雨》尺寸:139x69cm ▲《長憶江南煙雨時》尺寸:139x69cm ▲《云溪山間百丈松》尺寸:139x35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