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銅貝是楚國的青銅貝幣 稱為蟻鼻錢或鬼臉錢 蟻鼻錢在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流通使用 是一種面部有字,、形狀似海貝的貨幣 楚國銅貝別稱特別多 如鬼臉錢、蟻鼻錢,、蚆殼,、骷髏牌 瓜子金、拉拉子等 都是指小錢的意思 其面文有10種 有普通貝,、鎏金貝,、空殼貝、合背貝等 楚國銅貝重量 輕者0.4克 重者5.6克 多數(shù)2.5克-3.5克 蟻鼻錢沿襲了殷周時期 用海貝作為貨幣的習(xí)慣 天然貝幣作為中國古代貨幣的鼻祖 主要在于它本身所具備的貨幣職能 裝飾性 蟻鼻錢的銅色 具有仿貝幣的那種美麗,、堅韌的光澤 貝幣具有天然單位的優(yōu)越性 既可一個個分離可數(shù) 衡量商品差別 又可以朋(貝幣計量單位)串起來 而蟻鼻錢正繼承了貝幣的優(yōu)勢 貝幣 蟻鼻錢是江淮流域楚國流通的貨幣 由仿制貝轉(zhuǎn)化而來 由于楚國的經(jīng)濟(jì)文化比中原各國落后 镈,、刀、紡輪的使用也較遲 銅鑄幣就沿用了仿制貝的形態(tài) 蟻鼻錢的形制 為橢圓形 正面突起 背面磨平 形狀像貝但體積較小 蟻鼻錢 蟻鼻錢上多有文字 錢面陰文多見為'紊'字 此文銘于錢面 看去像一只螞蟻歇于鼻尖 故俗稱'蟻鼻錢' 蟻鼻錢除銘'紊'外 還有'金',、'君',、'行' '忻'、'匐',、'貝',、'三' 等近十種面文 多為戰(zhàn)國后期各地自行鑄造 不久就有刀、布錢問世 通過統(tǒng)計楚國銅貝 發(fā)現(xiàn)銅貝中的'咒'字貝 占整個銅貝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其次是'紊' 其余幾種很少 最早記錄這種銅仿貝為蟻鼻錢的 是宋代洪遵《泉志》 他說 此錢上狹下廣 背平 面凸 有文如刻鏤又類字 也謂之蟻鼻錢 洪遵的《泉志》 這里并沒有詳細(xì)的說明 刻鏤的是什么文字的貝 大概是鑄有'紊'字和'咒'字 '紊'字形貝 錢體上尖下圓 面凸 背平 陰文'紊'字形 就如同一只螞蟻爬在鼻子上 故稱之為蟻鼻錢 '咒'字貝 錢體與蟻鼻錢相同 '咒'字仿佛是一個鬼臉 所以被后人稱之為'鬼臉錢' 后來有文字的銅貝統(tǒng)統(tǒng)被稱為蟻鼻錢 建國以來 蟻鼻錢('紊'字)多出土于 河南,、江蘇 鬼臉錢('咒'字)則在 湖北,、湖南、河南,、江蘇,、安徽等地 都有發(fā)現(xiàn) 1963年 湖北孝感野豬湖 一次出土鬼臉錢5000枚 面文為'咒'字 平均約重4.37克 以出土的地點墓葬和數(shù)量上看 蟻鼻錢鑄行于戰(zhàn)國早期 鬼臉錢則鑄行于戰(zhàn)國中晚期 大約公元前4-3世紀(jì) 楚國疆土開始時并不算大 以后疆土逐漸擴(kuò)大 蟻鼻錢和鬼臉錢的流通范圍 也隨之?dāng)U大 逐漸在長江中下游一帶 形成了獨立的貨幣體系 蟻鼻錢形是銅貝幣發(fā)展的高級形式 天然貝幣在商代后期得到廣泛使用 但由于貿(mào)易關(guān)系的不斷發(fā)展 海貝越來越顯得不夠用 于是出現(xiàn)了以貨貝為模本的仿制貝 有骨貝,、蚌貝、石貝,、銅貝等 鬼臉錢 在各種仿貝中 最有意義的是銅貝 因它是同后來的金屬鑄幣連在一起的 1953年 在楚國境內(nèi)河南安陽,、山東臨淄等地 大量出土的無文銅幣 形制均為仿海貝 面凸起 背面內(nèi)凹 這是中國最早的金屬鑄幣 其面凸起的形制 正如宋代錢幣學(xué)家洪遵所描繪的 蟻鼻錢形狀上狹下寬 背平面凸 從無文銅貝到鑄文字的蟻鼻錢 從仿貝幣仍保留有 貝幣上一條從上到下的齒紋槽溝 到蟻鼻錢以鑄文字代替齒紋槽溝 標(biāo)志著楚國蟻鼻錢比無文銅幣 更先進(jìn)了一步 但形式上 仍未完全從貝殼的形狀中擺脫出來 蟻鼻錢不但年代久遠(yuǎn) 而且鑄造工藝 已脫離了就范刻文的階段 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