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世紀(jì)40年代 | 140 | 庚辰 | 東漢永和五年 | 南匈奴句龍王及右賢王叛,,合兵攻沒城邑。匈奴中郎將陳龜責(zé)去持若尸逐就單于不能制下,,逼令與左賢王自殺,,于是余眾悉叛。東漢政府逮陳龜下獄,,免官,。 句龍王吾斯立車紐為為單于,,攻破京兆(今陜西西安)虎牙營,掠并,、幽,、涼、冀4州,。東漢政府遣匈奴中郎將張耽擊之,,車紐單于降,吾斯逃走,,仍寇邊不已,。 涼州(今甘肅張家川)刺史劉秉、并州(今山西太原)刺史來機(jī),,俱天性慘虐,,且凍、傅離諸羌紛叛,。 | | | 141 | 辛巳 | 東漢永和六年 | 征西將軍馬賢擊且凍羌,,戰(zhàn)于射姑山(甘肅慶陽北),兵敗被殺,,于是東西羌大合,。 鞏唐羌兵入三輔,燒皇帝陵墓及園林,。車騎將軍張喬屯兵衛(wèi)三輔,。 大將軍梁商卒,子梁冀繼任大將軍,、梁冀弟梁不疑繼任河南尹,。 | | | 142 | 壬午 | 東漢永和七年 東漢漢安元年 | 東漢政府遣八使臣,分巡郡縣,。光祿大夫張綱埋車輪于洛陽都亭(指停車不前往郡縣,,而返回去洛陽),彈劾梁冀專權(quán)貪恣,,劉保知其直而不能用,。 | | | 143 | 癸未 | 東漢漢安二年 | 南匈奴單于虛位3年(140-),今年,,中國立其守義王為呼蘭若尸逐就單于,。匈奴中郎將馬實(shí)遣人刺殺龍句王吾斯。 | | | 144 | 甲申 | 東漢漢安三年 東漢建康元年 | 護(hù)羌校尉趙沖擊叛羌,,中伏,,戰(zhàn)死,而羌勢亦衰。匈奴中郎將馬實(shí)擊匈奴左部,,破之,,左部及烏桓悉降。 東漢順帝劉保卒,,子沖帝劉炳嗣位,,年2歲。 九江(今安徽定遠(yuǎn))范容據(jù)歷陽(今安徽和縣)叛,,揚(yáng)州刺史尹耀擊之,,兵敗被殺。九江人馬勉據(jù)當(dāng)涂山(今安徽懷遠(yuǎn))稱帝,。 | | | 145 | 乙酉 | 東漢永嘉元年 | 東漢沖帝劉炳卒,,梁太后及弟梁冀貪立幼主,力排清河王劉蒜,,立勃海孝王子劉纘嗣位,,年方8歲,是為質(zhì)帝,。 西羌叛亂經(jīng)年,,諸將多盜軍需,以珍寶行賄,,不恤軍事,,士卒不得其死,白骨相望于野,。左馮翊(今陜西高陵)梁并,,以恩信招誘,諸羌紛降,,隴右(甘肅)復(fù)平,。九江都尉滕撫擊斬范容、馬勉,。 | | | 146 | 丙戌 | 東漢本初元年 | 東漢質(zhì)帝劉纘聰慧,,大將軍梁冀惡之,使左右毒死,。迎蠡吾侯劉志嗣位,,是為桓帝,年15歲,,梁太后仍臨朝。 | | | 147 | 丁亥 | 東漢建和元年 | 梁冀誣清河王劉蒜謀反,,劉蒜自殺,。又誣前太尉李固、杜喬與劉蒜通謀,俱囚死獄中,。 南匈奴呼蘭若尸逐就單于卒,,伊陵尸逐就單于車兒嗣位。 | | | 148 | 戊子 | 東漢建和二年 | | | | 149 | 己丑 | 東漢建和三年 | | | 2世紀(jì)50年代 | 150 | 庚寅 | 東漢和平元年 | 梁太后卒,。東漢桓帝劉志受制于大將軍梁冀,,仍不能親政。 | | | 151 | 辛卯 | 東漢和平二年 東漢元嘉元年 | 梁冀任其子梁胤為河南尹,,年16,。 | | | 152 | 壬辰 | 東漢元嘉二年 | 西域長史王敬殺于寘(今新疆和田)王,于寘國人殺王敬,,立故王子安國為王,。 | | | 153 | 癸巳 | 東漢元嘉三年 東漢永興元年 | 32郡國蝗,河水溢,,人民饑窮,,流亡數(shù)十萬戶。 | | | 154 | 甲午 | 東漢永興二年 | 東漢桓帝劉志封乳母子馬初為列侯,。 泰山瑯邪(今山東臨沂)人公孫舉起兵叛,,殺官吏。 | | | 155 | 乙未 | 東漢永興三年 東漢永壽元年 | 司隸(今河南洛陽)及冀州(今河北高邑)饑,,人相食,。 (河南)南陽大水。 南匈奴左薁韃臺(tái)耆等叛,,漢政府安定屬國都尉張奐擊平之,。 | | | 156 | 丙申 | 東漢永壽二年 | 中郎將段颎擊公孫舉,斬之,。 | | | 157 | 丁酉 | 東漢永壽三年 | 居風(fēng)(今越南清化北)令貪暴無度,,縣民朱達(dá)與蠻夷同叛,攻九真(今越南清化),,太守兒(倪,?)式戰(zhàn)死。 長沙蠻叛,,攻(湖南)益陽,。 | | | 158 | 戊戌 | 東漢永壽四年 東漢延熹元年 | 南匈奴諸部并叛,與烏桓,、鮮卑連兵攻沿邊9郡,。北中郎將張奐潛與烏桓和解,擊斬諸部渠帥,,其眾悉降,。 | | | 159 | 己亥 | 東漢延熹二年 | 東漢桓帝劉志已28歲,仍不能親政,憤大將軍梁冀專橫,,與宦官唐衡,、左悺、徐璜,、具瑗,、單超等5人共謀,遣兵圍梁冀宅,,梁冀及妻孫壽自殺,,梁冀、孫壽二族無少長悉斬,。封5宦官為侯,。中常侍侯覽獻(xiàn)綢緞5000匹,,亦封侯,。又封小黃門劉普,、趙忠等8人為侯,從此宦官用事,,政更腐亂,。 | 大月氏王國貴霜王朝迦尼色迦王,邀佛教高僧500余人,,集會(huì)于罽賓城(今印度北部喀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統(tǒng)一教義,審定經(jīng)文(佛教徒第四次大結(jié)集),。惟印度南部僧侶拒奉此教義,,佛教遂分南北。北派即罽賓城議定者,,主雕刻佛像,,普渡眾生,世稱大乘,。南派即印度南部所行者,,不雕佛像,僅求自渡,,世稱小乘,。 | 2世紀(jì)60年代 | 160 | 庚子 | 東漢延熹三年 | 宦官單超卒,尚余4侯,,時(shí)語云:“左回天,,具獨(dú)坐,徐臥虎,,唐兩墮,?!备鼮闄M暴,兄弟姻戚均任地方官,,刻虐人民,與盜匪無異,,民不堪命,,海內(nèi)民變蜂起。 西羌(燒當(dāng),、燒何,、當(dāng)煎、勒姐等)復(fù)叛,,攻張掖,。護(hù)羌校尉段颎擊之,戰(zhàn)至積石山(今青海阿尼瑪卿山),,出塞2000余里,,羌眾悉降。 | | | 161 | 辛丑 | 東漢延熹四年 | 劉志命減王侯半租及百官俸祿,,賣關(guān)內(nèi)侯以下官,。 西羌又叛,涼州刺史郭同歸罪護(hù)羌校尉段颎,,下獄免官,。遣中郎將皇甫規(guī)出擊,西羌降,。 | 羅馬帝國皇帝安托奈斯卒(138-),,婿馬卡斯奧理略嗣位(-180)。 | | 162 | 壬寅 | 東漢延熹五年 | 武陵蠻又叛,,車騎將軍馮緄擊之,,斬首4000,受降十余萬,,悉平,。沈氐羌叛,攻張掖,、酒泉,,皇甫規(guī)擊降之,涼州道復(fù)通,?;矢σ?guī)不與宦官交往,宦官共誣其賄賂群羌,,故令其假降,。下獄,,發(fā)配左校為徒,會(huì)赦得出,。 | | | 163 | 癸卯 | 東漢延熹六年 | 武陵蠻復(fù)叛,,太守陳舉擊平之。 宦官素惡馮緄,,因而誣以軍還盜賊復(fù)發(fā),,免官。 西羌滇那種勢熾,,涼州危急,,東漢政府命張奐任度遼將軍,皇甫規(guī)任匈奴中郎將,,段颎任護(hù)羌校尉,。 | | | 164 | 甲辰 | 東漢延熹七年 | 東漢桓帝劉志南巡,至漢水而還,,車騎以萬計(jì),,民怨沸騰。 劉志誣殺前侍中寇榮,。 | | | 165 | 乙巳 | 東漢延熹八年 | 北海(今山東昌樂)太守羊元贓污狼藉,,河南(洛陽)尹李膺提出彈劾,羊元行賄宦官,,李膺反坐,,發(fā)配左校為徒。賴大臣力救,,改任司隸校尉,。 荊州(今湖南漢壽)兵朱蓋叛,陷桂陽(今湖南郴州),,攻零陵(今湖南永州),,太守陳球固守,中郎將度尚救至,,斬朱蓋,。 段颎擊西羌,進(jìn)兵窮追,,自春至秋,,無日不戰(zhàn),斬首2.3萬,,降者萬余部落,。 鄧皇后廢死,立竇貴人為皇后,。 | | | 166 | 丙午 | 東漢延熹九年 | 河南(洛陽)人張成,,善占卜,,知將有大赦,乃使其子殺人,。司隸校尉李膺捕至,,果有赦令,于法應(yīng)免,,李膺憤極,,竟殺之。張成素與宦官交結(jié),,乃使其弟子牢修上書,告李膺養(yǎng)太學(xué)游士,,勾結(jié)諸郡生徒,,共為部黨,誹謗政府,。東漢桓帝劉志素信張成占卜,,于是大怒,捕李膺等200余人下獄,。黨人獄起,,宦官威振天下。 鮮卑大人檀石槐日強(qiáng),,劉志遣使封其為王,,欲與和親,檀石槐拒絕,。 | | | 167 | 丁未 | 東漢延熹十年 東漢永康元年 | 城門校尉竇武等上書救李膺,,李膺獄詞又多引宦官子弟,宦官懼,,適有日蝕,,乃以天變?yōu)檠裕ど獬霆z,,惟書名政府,,禁錮終身。 東漢桓帝劉志卒,。 | | | 168 | 戊申 | 東漢永康二年 東漢建寧元年 | 竇太后立解瀆亭侯劉宏為帝,,是為靈帝。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等,,謀誅宦官,事敗,,被殺,,宗親賓客姻戚悉死,。劉宏遷竇太后于南宮,封宦官曹節(jié),、王甫等6人為列侯,,另11人為關(guān)內(nèi)侯,宦官益橫,。 烏桓大人樓難,、丘力居等均稱王,國勢日盛,。 | | | 169 | 己酉 | 東漢建寧二年 | 護(hù)羌校尉段颎擊余羌,,追至窮山深谷,斬渠帥以下1.9萬人,,東羌悉平,。 宦官曹節(jié)誣“鉤黨”謀反,復(fù)捕黨人,,殺李膺,、范滂等百余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