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講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北平城變遷的電視劇《新世界》熱播,。有不少細心的觀眾發(fā)現(xiàn),,駱駝在劇中出現(xiàn)了很多次,。 老北京人都知道,駱駝與這個城市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老北京的生活離不開它,。家家蓋房的石灰、冬天燒的煤炭全是由駱駝從西山門頭溝,、磨石口等地運來的,。可以不夸張地說,,人們吃的,、喝的、用的哪樣都離不開它,。 那會兒,,專門走煤車的阜成門,一年到頭門洞里叮叮當當?shù)鸟勨徛曧憘€不停,。 上世紀50年代前期,,駱駝行還是老北京牛街賴以生存的行當。上世紀公私合營以前,,我家所在的牛街糖房胡同和西邊的吳家橋,、老君地一帶即是駱駝行的大本營。那里有眾多的駝行從業(yè)人口,。以吳家橋頭條為例,,僅有的七個戶籍門牌中就有四五家以飼養(yǎng)駱駝和拴大車為生。 在我記憶中,,從胡同東口北側(cè)往西數(shù),第一家姓趙的哥倆,,原來就從事養(yǎng)駱駝,、搞運輸?shù)男挟敗T偻笆恰按筌囧X記”,,他家門前有專供駱駝和騾馬飲水的大石槽,,這些老物件直到牛街拆遷時才挪走。接下來是尹二伯家和蔡家以及“過街溝王”家,。這幾家無一例外都是獨門獨院,,而且從事的都是駝行。當年這條小巷安靜幽深,,大樹底下臥滿了性格溫順的駱駝,,它們嚅動著嘴巴默默咀嚼著從胃里反芻出來的食物。 這才僅僅是一條胡同,,如果把吳家橋二條到四條,、丁家胡同、糖房胡同、老君地和棗林斜街等地都加一塊,,那么牛街的駝行從業(yè)者總數(shù)不下幾十家,。 改敬禮先生所著的《話說北京牛街》一書介紹,駝行有三項經(jīng)營內(nèi)容:買賣駱駝的,,用駱駝搞運輸?shù)?,還有屠宰老弱駱駝、販賣駱肉和駱駝?wù)频摹?/font> 駱駝搞運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純屬運輸搬運業(yè)務(wù),,在交通不發(fā)達的時代,自北京跑內(nèi)蒙古,,甚至青海,、新疆西北邊遠地區(qū),都是以駱駝為主要運輸工具,,駝行的人在為客戶長途運輸貨物的同時,,自己也販運一些能賺取利潤的貨物,一年路上兩個來回,,盈利就很可觀,。另一種是平民式運輸,這種更常見,,它就是老百姓用駱駝拉生活用品,,一般是從京西販運白灰和煤炭到城里銷售,每峰駱駝可馱上千斤,。 孩提時候的我見過脖子上系著銅鈴鐺的駱駝隊穿街過巷的景象,,還見過對門甘大媽看著即將被宰的心愛之物,依惜不舍地哭喊著:“心疼死嘍,,我的小兒駱駝……” 牛街大多貧窮,,駱駝肉較之牛羊肉價格低,故駱駝肉是他們的主要肉食品,。駱駝肉在市場上并不常見,,一般人分不出它與牛羊肉的區(qū)別,我倒是覺得駱駝肉的味道更香更好吃,。即使這樣,,如此鮮美的美味從餐桌上消失也有60多年了。還記得那時,,推小車串胡同的人經(jīng)常吆喝:“五香的駱駝?wù)苿偝鲥?,爛糊的嘍……”韻味悠長的吆喝聲,至今回味起來仍讓我垂涎不已,。 駱駝肉不僅可以食用,,它身上的許多部位都可以開發(fā),、利用,比如駱駝皮,、駱駝毛等,。上世紀20年代,在吳家橋四條住著的鐵寶珍老人,,鄰居們都稱他為“鐵老伯”,,他所經(jīng)營的“富興成”是一家專門生產(chǎn)駱駝皮制品的加工廠。駱駝一經(jīng)屠宰之后,,必須趁熱把皮扒下來,,再經(jīng)過精心的去毛,反復浸泡以及用火熏蒸等多項工序,,才能得到優(yōu)質(zhì)的駝皮,。加工超寬幅駝皮需要廣大的場地,還要動用眾多的人手,,鐵二伯就發(fā)動家族老少一齊上陣,,各家各戶還分別負責不同工序?!案慌d成”加工制作的駱駝皮毛制品質(zhì)量好,、價格公道,銷路很廣,,遠銷東北,、西北等地。 我上小學時就讀于糖房胡同小學(后并入宣師二?。?。據(jù)劉東聲、劉盛林所著的《北京牛街》一書介紹,,“駝行公會”于1922年創(chuàng)辦,,原校門上方有石刻匾額,書有“駝行公會”字樣,,原址現(xiàn)已被拆。老北京駝行這一古老的行業(yè)也消失60多年了,。( 劉連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