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詞解釋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集自西周初年(前11世紀(jì))至春秋中葉(前6世紀(jì))大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305篇,。《詩經(jīng)》中的詩歌在春秋時已流傳于世,,當(dāng)時稱為“詩”或“詩三百”,。到了漢代,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因孔子與詩三百的關(guān)系密切,才有“詩經(jīng)”之稱,。 二,、六藝 《詩經(jīng)》中的作品,按照音樂的不同,,分編為“風(fēng)”,、“雅”、“頌”三類,。 “風(fēng)”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也稱“國風(fēng)”,包括周南,、召南,、邶風(fēng),、鄘風(fēng),、衛(wèi)風(fēng)、王風(fēng),、鄭風(fēng),、齊風(fēng)、魏風(fēng),、唐風(fēng),、秦風(fēng)、陳風(fēng),、檜風(fēng),、曹風(fēng),、豳(bīn)風(fēng),共十五國風(fēng),,160篇,。是詩的精華。 “雅”是周王朝直接統(tǒng)治地區(qū)的音樂,,即“王畿”之樂,。雅詩共105篇,又按音樂的不同,,分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用于諸侯朝會;“小雅”74篇,,用于貴族宴享。 “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绊灐奔垂糯摹叭荨弊郑硌莸囊馑??!俄灐钒ā吨茼灐?31篇),《魯頌》(4篇),,和《商頌》(5篇),,共40篇,皆出自社會上層人物之手,,都是些歌功頌德之作,。 “賦”是直接描繪、抒情和鋪敘的意思,,即直敘其情事,,白描其物象。 “比”是比方,、譬喻,,“或喻于聲,或方于貌,,或擬于心,,或譬于事”(《文心雕龍*比興》),使形象更鮮明,。 興與比的區(qū)別在于,,比是以另一物打比方來說明此物,二者之間必須有類似點;興只是以他物做引子,,以引出所詠之物,,二者之間不求性質(zhì)的相類,,只是有若隱若現(xiàn)、若有若無的關(guān)聯(lián),。 三,、類型 《詩經(jīng)》按照內(nèi)容劃分為祭祀詩、頌贊詩,、怨刺詩,、婚戀詩、征役詩,。 《國風(fēng)》中也有相當(dāng)一部分政治批評和道德批評的詩,。這些詩有些是針對特定的人物事件的,有的則帶有普遍意義,??傮w上說,這些詩較多反映了社會中下層民眾對上層統(tǒng)治者的不滿,。如著名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這首詩,,以前很多人都解釋為勞動者對剝削者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責(zé)問,,這恐怕不太確切,。應(yīng)該指出,在《詩經(jīng)》的時代,,所謂“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左傳》),“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孟子》),,在社會的一般認(rèn)識中,原是名正言順,,天經(jīng)地義,。在物質(zhì)上,、精神上都受到嚴(yán)重奴役的奴隸們,,能否清醒地否定當(dāng)時社會所公認(rèn)的這一種原則,本身是個問題;即使有人認(rèn)識到并表現(xiàn)出來了,,這樣的詩也不可能被諸侯和周王朝的樂宮照樣容納,,成為貴族子弟日常誦詠學(xué)習(xí)的對象,。《毛詩序》解此詩,,謂“刺貪也,。在位貪鄙,無功而食祿”,,應(yīng)該是正確的,。也就是說,詩人還是從社會公認(rèn)的原則出發(fā),,認(rèn)為“君子”居其位當(dāng)謀其事,,“無功而食祿”就成了無恥的“素餐”——白吃飯。末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諷刺的筆法。事實上,,“君子”們尸位素餐,,倒是普遍的現(xiàn)象。以他們聲稱的原則諷刺他們的行為,,這首詩已經(jīng)很深刻,,不必再加以拔高,以至脫離了原意,。 “禮儀”是統(tǒng)治者自身制訂的行為規(guī)范,,而統(tǒng)治階層的成員,沉湎于荒淫作樂的生活,,又往往破壞了這種規(guī)范,,于是詩人對他們發(fā)出尖銳的詛咒。但同時也要看到,,這首詩之所以寫得如此尖銳而激烈,,乃是因為作者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首先站在維護(hù)“禮儀”的立場,,這也是社會所承認(rèn)的“正確”的出發(fā)點,。再如《碩鼠》,也是相當(dāng)深刻的政治諷刺詩,。詩中把統(tǒng)治者比作貪得無厭的大老鼠,,感到忍受不了這幫家伙的沉重壓榨,想要逃到一塊“樂土”中去,。從詩中“無食我黍”等句來看,,作者是擁有自己的土地財產(chǎn)的,其身份可能是下層貴族或其他自由民吧,。這種反對過度剝削的意見,,也是明智的統(tǒng)治者所愿意認(rèn)可,,并認(rèn)為值得警戒的,。 《小雅》中一部分詩歌與《國風(fēng)》類似,,其中最突出的,是關(guān)于戰(zhàn)爭和勞役的作品,。我們就把這類詩同《國風(fēng)》中同樣主題的詩放在一起介紹>,。《小雅》中的《采薇》,、《杕杜》,、《何草不黃》,《豳風(fēng)》中的《破斧》,、《東山》,,《邶風(fēng)》中的《擊鼓》,《衛(wèi)風(fēng)》中的《伯兮》等,,都是這方面的名作,。與敘述武功的史詩不同,這些詩歌大都從普通士兵的角度來表現(xiàn)他們的遭遇和想法,,著重歌唱對于戰(zhàn)爭的厭倦和對于家鄉(xiāng)的思念,,讀來倍感親切。 其中《東山》寫出征多年的士兵在回家路上的復(fù)雜感情,,在每章的開頭,,他都唱道:“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蒙?!彼|山已經(jīng)很久了,,現(xiàn)在走在回家路上,天上飄著細(xì)雨,,襯托出他的憂傷感情,。他一會兒想起了恢復(fù)平民生活的可喜,一會兒又想起了老家可能已經(jīng)荒蕪,,迎接自己的也許是一派破敗景象:“果贏之實,,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戶,。町畽鹿場,熠耀宵行?!钡牵词故沁@樣,,他也覺得還是老家好:“不可畏也,,伊可懷也!”一會兒又想起了正在等待自己歸來的妻子:“鸛鳴于垤,婦嘆于室,?!晕也灰姡诮袢??!比缓笥窒肫鹌拮觿偧藿o自己時那么漂亮,三年不見,,不知現(xiàn)在如何了:“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全詩通篇都是這位士兵在歸家途中的心理描寫,寫得生動真實,,反映了人民對和平生活的懷念和向往,。這首詩對于后來的詩歌也有一定影響。如漢樂府民歌中的《十五從軍征》,,寫一個老兵從軍隊里歸來,,卻見到老家已經(jīng)破敗,親人已經(jīng)去世,,其構(gòu)思可能曾受到此詩的啟發(fā),。《小雅》的《采薇》,,表現(xiàn)了參加周王朝對玁狁戰(zhàn)爭的士兵的苦惱,,他不能回家,不能休息:“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薄巴跏旅冶W,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闭煜氲木褪窃缛栈丶?。但眼看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回家之事卻毫無指望,因而獨自黯然神傷,,“曰歸曰歸,,歲亦暮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最后終于盼到了回家的那一天,,他走在回鄉(xiāng)途中,天空飄著紛紛揚揚的雪花,,身體又饑又渴,,心里充滿悲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彼ギ?dāng)兵的時候正是春天,楊柳迎風(fēng)搖曳,,似乎在為他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他回到家鄉(xiāng)的時候正是冬天,雪花霜霏飄灑,,似乎在表示歡迎,,又似乎表示冷漠。這四句,,一直受到后代文人的高度評價,,如晉代謝玄就認(rèn)為這是《詩經(jīng)》中最好的詩句(見《世說新語·文學(xué)》)。后世詩歌中所表現(xiàn)的以折柳贈遠(yuǎn)行之人的風(fēng)習(xí),,似乎最早就是淵源于此詩,,因為此詩最早將楊柳與遠(yuǎn)行組合到了一起,使人產(chǎn)生了楊柳留人的印象,。 應(yīng)該說明:《詩經(jīng)》中這一類作品,,不能簡單地稱之為“反戰(zhàn)詩”。因為詩中雖然表達(dá)了對于從軍生活的厭倦,,對和平的家庭生活的留戀,,卻并不直接表示反對戰(zhàn)爭,,指斥那些把自己召去服役的人。詩中的情緒也是以憂傷為主,,幾乎沒有憤怒,。這是因為,從集體的立場來看,,從軍出征乃是個人必須履行的義務(wù),,即使這妨害了士兵個人的幸福,也是無可奈何,。這一特點,,在《衛(wèi)風(fēng)·伯兮》中看得更清楚:#p#副標(biāo)題#e#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zhí)殳,為王前驅(qū),。自伯之樂,,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這首詩是以女子口吻寫的,。她既為自己的丈夫感到驕傲,,因為他是“邦之桀(杰)”,能“為王前驅(qū)”,,又因丈夫的遠(yuǎn)出,、家庭生活的破壞而痛苦不堪。詩人所抒發(fā)的情感,,既是克制的,,又是真實的。 在《國風(fēng)》中,,最集中的是關(guān)于戀愛和婚姻的詩,。 在《詩經(jīng)》時代,在某些地域,,對男女交往的限制還不像后代那樣嚴(yán)厲,,由此我們在這些詩中看到年輕的小伙和姑娘自由地幽會和相戀的情景,如《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笆娑撁撡猓瑹o感我?guī)溬?,無使尨也吠,。” 一個打獵的男子在林中引誘一個“如玉”的女子,,那女子勸男子別莽撞,,別驚動了狗,表現(xiàn)了又喜又怕的微妙心理,。又如《邶風(fēng)·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一對情人相約在城隅幽會,,但是當(dāng)那男子趕到時,那女子卻故意躲了起來,,急得那男子“搔首踟躕”,,那女子這才出來,又贈給那男子一根“彤管”——究竟是什么東西現(xiàn)在已不清楚,,但反正在此具有愛情信物的意義,,那男子不禁驚喜交集,因為這“彤管”是心上人送給自己的,,所以他覺得真是分外美麗,,不同尋常,。但畢竟,從總體上說,,社會的約制是在逐漸嚴(yán)格起來,,戀人們對自己的行動,也不得不有所拘束,?!多嶏L(fēng)·將仲子》寫道: 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仲子”是她所愛的情人。但她卻不敢同他自由相會,,且不準(zhǔn)他攀樹翻墻,。只因父母可畏,,并在后面重疊的二章中,,提出“諸兄”可畏,“人之多言”可畏,。有如此眾多“可畏”的力量,,戀人們又能怎么樣呢?于是我們在《國風(fēng)》中看到許多情詩,詠唱著迷惘感傷,、可求而不可得的愛情,。在后人看來,這也許是一種含蓄的微妙的藝術(shù)表現(xiàn),,但在當(dāng)日,,恐怕主要是壓抑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吧。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陳風(fēng)·月出》)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秦風(fēng)·蒹葭》)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周南·漢廣》) 一切詩歌的藝術(shù)風(fēng)格都不是無緣無故地形成的,。明朗熱烈的風(fēng)格,,必是情感自由奔放的產(chǎn)物;含蓄委曲的表達(dá),總是感情壓抑的結(jié)果,。在文學(xué)發(fā)展的初期,,即人們尚未自覺地追求多樣藝術(shù)風(fēng)格的時代,尤其如此,?!秶L(fēng)》中還有許多描寫夫妻間感情生活的詩。像《唐風(fēng)·葛生》,,一位死了丈夫的妻子這樣表示: “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后,,歸于其居,。” 她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但也有男子,,急切地要把妻子拋棄。在那種婦女毫無地位的時代,,棄婦的命運更令人悲哀,。 《邶風(fēng)》中的《谷風(fēng)》,《衛(wèi)風(fēng)》中的《氓》,,是最著名的兩首棄婦詩,。《谷風(fēng)》是一個善良柔弱的女子的哀怨凄切的哭訴,,說自己如何辛辛苦苦為丈夫持家,,千難萬難度過貧苦的日子,家境好起來,,人也衰老了,,于是丈夫另有所歡,把自己趕出門去;自己離開夫家時,,如何難分難舍,,因為割不斷對往事的追憶留戀,。詩中所描寫的,是一個賢惠忍讓的中國婦女的典型,?!睹ァ窋懥艘粋€女子從與人戀愛到結(jié)婚到被拋棄的痛苦經(jīng)歷,一件件事情依次寫來,,脈絡(luò)非常清楚,。先是有一個男子笑嘻嘻地向她買絲,借機搭識,。她答允了這樁婚事,,在等待結(jié)婚的日子里,她常常登上頹墻盼望他,??墒浅杉覜]幾年,丈夫卻拋棄了她,。她憤怒地指責(zé)丈夫:“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庇指嬲]其他女子不要輕信男子:“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這是真實的心理,,同時多少帶有道德訓(xùn)誡的意味,。 《詩經(jīng)》中寫戀愛和婚姻問題的詩,或歌唱男女相悅之情,、相思之意,,或贊揚對方的風(fēng)采容貌,或描述幽會的情景,,或表達(dá)女子的微妙心理,,或嗟嘆棄婦的不幸遭遇,內(nèi)容豐富,,感情真實,,是全部《詩經(jīng)》中藝術(shù)成就最高的作品 關(guān)雎 【詩經(jīng)·國風(fēng)·周南】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這是詩人對河邊采摘荇菜的美麗姑娘的戀歌,。 四,、代表作品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