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家常食材,,它不僅好吃實惠,,還擁有很好的營養(yǎng)價值。2006年美國心臟協(xié)會營養(yǎng)委員會發(fā)表的指南中就認為,,豆制品富含大豆異黃酮,、多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心臟有益,。到底豆腐能為我們帶來哪些好處,又是怎樣保護心臟和心血管健康的呢,?怎么吃,、吃多少才有補益的效果?一起來看看吧,!近期國際《循環(huán)》期刊發(fā)表了一項研究,,來自哈佛大學和國內高校的研究人員,對20萬參與者進行了數(shù)據調查,,發(fā)現(xiàn)與不吃豆腐的人相比,,每周都吃豆腐超過150克的人,冠心病發(fā)病風險可能下降了18%,!而這其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就是大豆異黃酮。 異黃酮是植物的次生代謝產物,,廣泛分布于草本植物中,,因為和人體雌激素的結構類似,又被稱為“植物雌激素”,。異黃酮可以影響到人體的激素分泌,、蛋白質合成、生長因子活性和代謝物質循環(huán)等4個方面,。 在現(xiàn)已知的食物當中,,大豆是人類獲得異黃酮的主要來源,大豆不僅指黃豆,,也包括青豆和黑豆,。每100克大豆中含異黃酮128毫克,每100克豆乳中含9.65毫克,,而每100克豆腐(濕)中含27.74毫克,,豆腐(干)的異黃酮含量則在200毫克以上。豆腐可以說是攝取異黃酮的“寶庫”,。 大豆異黃酮可通過抑制酪氨酸激酶,、降低血小板內酪氨酸蛋白磷酸化,而使血小板活性降低,。這會降低凝血水平,,血液中的有害物質就不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積和聚集,從而輔助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血栓的形成,。 大豆異黃酮能發(fā)揮類雌激素的作用,,促進甲狀腺和膽汁排泄,增加機體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代謝,,卻不會減少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數(shù)量,,保持血脂水平的穩(wěn)定和健康。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氧化之后,,容易在動脈管壁內發(fā)展為泡沫細胞,,進而形成粥樣斑塊,是引發(fā)動脈粥樣硬化癥的關鍵因素,。而大豆異黃酮具有生物抗氧化作用,,可增強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壞膽固醇的氧化,,并且增強動脈血管壁彈性,。 有研究表明,大豆異黃酮可抑制小腸對糖的吸收,,更好地調整體內糖代謝平衡,。而血糖減少又有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預防由高糖誘發(fā)的動脈粥樣硬化反應,。 除了保護心血管,,減少冠心病風險之外,豆腐還具有其他好處: 研究表明,,當人體雌激素水平過高時,,大豆異黃酮可以競爭性地占據雌激素受體位置,發(fā)揮弱雌激素作用,;而當雌激素水平過低時,,又可以對雌激素功能性不足加以補充。 中老年女性卵巢功能衰退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骨代謝出現(xiàn)負平衡,骨密度加速下降,,更易發(fā)生骨質疏松癥和骨折,。而大豆異黃酮通過發(fā)揮類雌激素作用,可以幫助減少骨質流失,,同時增加機體對鈣的吸收,,提高骨密度。 大豆及豆制品中的蛋白質含量比豬肉高2倍,,是雞蛋含量的2.5倍,,而且其氨基酸組成和動物蛋白質近似,接近人體需要的比值,,所以更容易被消化吸收,。 大豆脂肪也是優(yōu)質脂肪,含有很多不飽和脂肪酸,而豆腐更是不含膽固醇,、卻富含卵磷脂的優(yōu)質食品,,能輔助增強大腦活力、消除大腦疲勞,、促使腦細胞修復,,具有一定預防老年癡呆癥的作用。 此外,,卵磷脂還可以促進腸胃血液循環(huán)及腸胃蠕動,,有助于預防或改善便秘。大豆產品含有5種已知的抗癌因子,,有助于抑制不良腫塊增生和癌細胞擴散,,能降低乳腺癌、卵巢癌,、結腸癌,、胃癌、前列腺癌和皮膚癌的患病幾率,。 雖然豆腐營養(yǎng)價值高,,但也不提倡毫無限制地食用,凡事都要掌握好一個度,。在食用豆腐或其他豆制品時,,需要注意:豆腐大致分為北豆腐、南豆腐和內酯豆腐,。其中北豆腐嘌呤較低,,每100克含有68毫克嘌呤;南豆腐和內酯豆腐屬于高嘌呤食物,,每100克分別含有96毫克,、100毫克嘌呤。 豆腐中的嘌呤屬于植物性嘌呤,,人體吸收率較低,,高尿酸、痛風患者可少量食用,,痛風發(fā)作期間注意忌口,。一次性或長期食用大量豆腐,對身體代謝來說也是一種負擔,。首先過量的植物蛋白質可能會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引起消化不良;其代謝后產生的大量含氮廢棄物,,又容易加重腎臟負擔,。 其次,,制作豆腐的大豆通常含有皂角苷,能促進人體內碘的排出,,長期過量食用豆腐有缺碘的風險,。因此建議大家,平時適量常吃豆腐,,而不要一次性食用過多,健康人群每天可食用不超過400克,。日本豆腐的主要原料是雞蛋和水,,只添加了少量大豆原料,或完全不添加,,因此不能當作豆腐的替代品來食用,。而且日本豆腐的鈣含量通常不及南北豆腐的一半,鈉含量卻是內酯豆腐的53倍,,因此食用時應少放鹽,。 豆腐白菜各有所愛,,大家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加以選擇,,但一定要購買質地新鮮的。 南豆腐多用石膏粉凝固成型,,質地細嫩,,水分含量在90%左右;北豆腐多用鹵水或酸漿點制,,質地更韌,,也更易于烹飪,水分含量在85%~88%,;內酯豆腐是添加葡萄糖酸-δ-內酯成型,,比二者都要嫩滑與細膩,水分含量更高,。 內酯豆腐在室溫為25℃時可保存兩天不變質,,而普通豆腐可能只能存放5~6小時,建議天熱及時放冰箱,;但內酯豆腐的蛋白質和鈣含量比南北豆腐更低,。新鮮、優(yōu)質的南豆腐內部無水紋,、無雜質,、晶白細嫩;北豆腐則呈微黃色,,中間有少量氣泡,;內酯豆腐質地細膩,、軟滑,呈淡黃色,。顏色黯淡,、質地不勻、不夠細膩的可能為劣質豆腐,。 新鮮豆腐的斷面光滑整齊,,切開后少有碎渣,如果有沙粒狀碎渣,,斷面坑洼,、干硬粗糙,則不新鮮,。 新鮮豆腐有一股淡淡的豆香,,而不新鮮的豆腐則可能有蛋白質變質的異味或臭味。 很多標有“豆腐”的食品其實并沒有添加多少大豆成分,,比如魔芋豆腐,、奶豆腐等,因此在購買密封包裝的豆腐時要注意查看配料表,。 白菜,、豆腐是經典搭配,既簡單實惠,,營養(yǎng)價值又很高,,幾乎適合所有人食用。
【白菜燉豆腐】
01 材料 昆布,、木魚花,、大白菜、豆腐,、海米,、姜蒜。 02 做法 - 早上用一碗燒開的水浸泡昆布和木魚花(也可以用干貝,、海帶代替),,晚上回來取出食材,留下湯汁備用,;
- 大白菜手撕成大塊,,豆腐切成丁后,用熱鹽水焯燙一下,;
- 開鍋燉煮湯汁,,放入2、3粒海米,,少許蒜段,、姜片燒至開鍋,;
03 功效 調節(jié)血脂,、血糖,,適合三高、肥胖,、脂肪肝和糖尿病患者適當食用,,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