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0日 《國家記憶》開播啦! 復播后首個系列節(jié)目《戰(zhàn)“疫”》 致敬中國衛(wèi)生防疫抗疫事業(yè)的貢獻者,! 今晚(3月31日)20:00 敬請收看 CCTV4《國家記憶》 《戰(zhàn)“疫”》之《滅天花》
把天花痘痂磨碎了 噴到沒有患病人的鼻子里面 ...... 天花在中國流行,,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一場戰(zhàn)爭之后,俘虜把天花從國外帶到了中國,。天花面前人人平等,,它襲擊的對象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性別,、不分年齡、也不分貴賤,。 當初的紫禁城里同樣也籠罩著天花的陰影,,大清王朝,先后有順治,、康熙、咸豐,、同治四位皇帝遭到過天花的襲擊,。 為躲避天花的傳染,順治曾不惜打亂正常朝議制度,,躲在深宮不敢上朝,。但最終,,他還是沒能逃脫天花的魔掌,最后不治身亡,。 十八世紀,,歐洲死于天花的總人數在1.5億以上,而亞洲,,天花每年吞噬的人口達80多萬,。 中國是最早能夠對付天花的國家。清代名醫(yī)朱純嘏的《痘疹定論》中記載,,在宋真宗年間,,宰相王旦的幾個子女陸續(xù)死于天花,最后只剩下一個孩子王素,,于是他請來各地名醫(yī)來幫王素預防天花,。一位住在峨眉山的神醫(yī)將天花患者的痘痂取下磨成細末,吹進王素的鼻孔后預防成功,,這就是后來流傳的人痘接種術,。 一次感染,終身免疫,。人痘接種術正是利用這一特點,,用毒性較低的天花病毒讓人輕度感染,然后產生抗體,。這一技術是現代醫(yī)學免疫學的起源,。
1688年,,俄國首先派人到中國學習人痘接種,,隨后引起了更多國家的注意和仿效。 法國哲學家伏爾泰曾在《哲學通信》中對中國的人痘術有過這樣的評價:“這是被認為全世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 “天壇株”,,中國造,! 如今艾滋病疫苗也是以它為載體 中國的人痘接種術保護了世界各地無數人的生命,,但遺憾的是,被接種的人還是有2%的死亡率,。 18世紀末,,受到人痘接種術的啟發(fā),英國鄉(xiāng)村醫(yī)生琴納從牛身上發(fā)現了天花病毒的近親——牛痘,牛痘病毒感染人以后,,產生的癥狀不像天花那么嚴重,,但它產生的免疫反應足以使人能夠抵御天花病毒的侵犯。從此,,比人痘更安全的牛痘接種法正式誕生并開始在全世界推廣,。 1805年,牛痘接種法傳入中國,,而生產天花疫苗的毒種也都全部來自國外,。 1926年,一個三十歲的年輕人下定決心,,要用中國的毒株生產中國的疫苗,。他就是中國生物制品事業(yè)的奠基人和開創(chuàng)者——齊長慶。在中國消滅天花的戰(zhàn)斗中他居功至偉,,同時,,新中國狂犬疫苗的研制他也功不可沒。 1926年2月,,一名天花病患者來到京師傳染病醫(yī)院,,齊長慶和他的助手李嚴茂提取了患者身上提取的病毒,接種到猴子的皮膚上傳了2代,,再接種到家兔的皮膚和睪丸上傳了5代,,又接種到牛的皮膚上傳了3代,經過十代減毒之后,,一種免疫力好,、副作用小的天花痘苗毒種“天壇株”就此誕生。 現在,,“天壇株”已經成為多種重組疫苗的載體,,除了天花疫苗、乙肝疫苗外,、世界上第一個全面進入二期臨床實驗的艾滋病疫苗也是以“天壇株”為載體重組的,。 從齊長慶的“天壇株”出現到新中國成立的23年間,舊中國也曾實行過義務種痘,,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控制天花的流行。1950年1月至8月,,中國境內天花患者仍然有44211例,,分布在全國廣泛的地域,這一年,,因天花而死亡的有7765人,。 痘苗室的牛 要用高級香皂溫水清洗七八遍 1950年8月2日,為時13天的第一屆全國衛(wèi)生工作會議在北京隆重開幕,,新中國第一任衛(wèi)生部長李德全在會議上指出,,對天花等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就是要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以服務人民大眾為前提,。 在戰(zhàn)爭期間,,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就十分重視衛(wèi)生工作,為新中國成立后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方針的制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50年10月,,為了在新中國徹底消滅給人類帶來極大危害的天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了由周恩來總理簽發(fā)的《關于發(fā)動秋季種痘運動的指示》,,于是,,全國迅速掀起了普遍種痘的高潮。 解放初期,,老百姓的生活還十分困難,,為了不給人民群眾增加負擔,國家承擔了種痘的所有費用,,還撥巨款先后成立或完善了專門研究疫苗等防疫制品的北京,、長春、蘭州,、成都,、武漢、上海等六大生物制品研究和檢定所,。 五十年代初,,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曾是痘苗最主要的生產基地。生產痘苗的原材料是5歲的雌性黃牛,,從千里之外的大草原經過一路奔波來到北京后,,還要經過60天的隔離檢疫,而后才能用于生產,。 送到痘苗室的牛先要洗澡,,他們得先用溫水和高級香皂給牛洗上七八遍,一點兒糊弄不得,。制備痘苗還是一個體力活,,僅“剃毛”這一項就要4個男性來完成。接下來種痘、看護,、刮痘等等,,整個過程要耗費30個人力。 接種天花毒種五天以后,,也就到了收獲痘苗的日子,,粗略地算,一頭牛身上刮下來的痘苗大致夠10萬人使用,。 1952年,,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三年,全國各地接種疫苗達五億多人次,,有效地控制了天花的泛濫和蔓延,。但是,這個古老的疾病并沒有向人們期盼的那樣迅速退出歷史舞臺,。當時,,國產天花疫苗只能靠牛體培養(yǎng)獲得,過程復雜,、成本高昂,。培養(yǎng)無污染的痘苗,成為科技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大學剛畢業(yè)的趙鎧參加了痘苗的制作,那時,,他負責給痘苗做檢定,,參與了痘苗生產的全過程。趙鎧,,畢生致力于病毒疫苗的研究開發(fā),,曾為甩掉中國乙肝大國的帽子作出了巨大貢獻,也是中國消滅天花的一大功臣,。 1956年,,26歲的趙鎧主動扛起了天花疫苗革新的大旗。摒棄傳統(tǒng)思維,,他在借鑒國際經驗后,,創(chuàng)新提出用“雞胚細胞”來培養(yǎng)痘苗,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此后不久,,中國科技工作者又研制出了耐熱液體痘苗,延長了疫苗的保存期,,滿足了廣大農村邊遠地區(qū)和氣候炎熱而又無冷藏設備地區(qū)種痘的需要,。 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初,,中國進行了三次強制性全民種痘和兩次接種,五億多人口共發(fā)放了18億劑疫苗,。為了防止病毒從境外輸入,,從1961年3月開始,中國在云南靠近邊境50公里的范圍內對當地居民實行了三年普遍種痘一次的方法,,以加強免疫,,在與緬甸,、老撾,、越南三國的國境線上開辟了一條長達4061公里天花免疫地帶。
1961年6月,中國最后一名天花病人胡小發(fā)痊愈出院,, 新生的人民政府只用了十一年時間,,就消滅了這個困擾了人類數千年的瘟疫,比世界衛(wèi)生組織宣布全球消滅天花的時間整整提前了16年,。 1979年12月9號,,全球撲滅天花證實委員會在日內瓦簽署的認證書上用六種文字寫道:我們證實撲滅天花已在全世界實現。 今晚(3月31日)20:00 敬請收看 CCTV4《國家記憶》 《戰(zhàn)“疫”》之《滅天花》 趙鎧,、李蘭娟,、張伯禮、王辰,、楊寶峰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帶您一起了解 中國防疫抗疫歷史,! 【本期編輯:郭冉】 來源:CCTV4《國家記憶》 |
|
來自: 袁承志dtau70na > 《瘟疫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