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原名三變,因排行第七,世人稱柳七,。 他出身官宦世家,,父親柳宜,,本在南唐做官,,剛坐上監(jiān)察御史的位置,就碰上了趙匡胤陳橋兵變,,柳宜充分發(fā)揮了一代新人勝舊人的精神,。 回家就脫下了南唐的官服換上了趙宋的大袖官袍。 宋朝第一代老板一看這人如此識時務(wù),,當即給了一個縣長干干,。 此后,,柳宜輾轉(zhuǎn)費縣、濮州,、開封、全州,、揚州五座城池,,作為柳宜最看重的孩子,柳永一路追隨,。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屢遷至國子博士,,命其弟攜畫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隨叔歸鄉(xiāng),。 返回家鄉(xiāng)的柳永很快就被家鄉(xiāng)的景色吸引,,沒事做的時候領(lǐng)著一幫狐朋酒友四處溜達,,懷里揣著相機看到好景色就拍上一張,,迅速發(fā)個朋友圈,。 舒適的生活立即引來了不少青春美少女的贊揚,。 但這些顯然是不夠的,。 為了吸引更多的目光與贊揚,,他嘗試著寫詞,。 詩在宋代就不如大唐那么吃香了,,反而是從南唐后期流出來的詞更有發(fā)展?jié)摿Α?/p> 這些句子可長可短,,以西域胡樂與民間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種新型音樂,比起詩好操作得多了,。 他決定試一試,。 寫文章當然得尋個好地方,經(jīng)過一番比對,,他決定去名勝中峰寺,,這座寺廟本是北魏時修建,因明果和尚降伏蟒蛇有功,,廟中道士承師學佛,,遂改觀為寺。 經(jīng)過將近千年的演變這座寺廟已成為當?shù)氐闹攸c旅游景點,,每年來這兒的讀書人上萬,。 每年的綠色旅游費用也頗為壯觀,寺廟的主持也是個有野心的和尚,。 在他的打理下,,廟宇不斷的擴建,建筑宏偉,,雕梁畫棟,,各種花鳥草木,、飛禽走獸著實不少。 好東西看得是人多,,留下的東西也多。 主持顯然是個有格調(diào)的人,,也懂得名人所帶來的經(jīng)濟效益,。 所以在寺廟的側(cè)墻上留下了一塊名人堂,。 只要你覺得自己的是個名人便可留下自己的文章與墨寶,。 這樣展示的機會并不多,,但也有不少人留下了自己自認為最得意的文章書法,。 這是柳永第一次讀到《眉峰碧》,,其中“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葉上心頭滴”,。兩句,讓他心頭一動,,那種雨滴落在芭蕉葉上就好似點點滴滴的痛苦落在心中。這種苦澀之情,,令無比的熟悉,。 他對這詞十分的喜歡,,當即抄寫了下來反復(fù)吟唱。 多年后,,他試為詞,,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歌頌家鄉(xiāng)風景武夷山,,有“飄飄凌云之意”。 從此這份愁苦的格調(diào)伴隨著他一生,,便是到死也沒能改變。 在這之前,,他是不知道的,。 作為一個官宦家的人子弟,他們天生比別人的條件要優(yōu)越,,不去插秧種地,,也用不著去為了吃而將自己弄得愁眉苦臉。 似賣火柴的小姑娘那種遭遇,,他們一輩子都碰不上,。 但生活給他們的壓力一樣的大,。 他們比誰都明白,,科舉對于他們意味著什么,。 一個家族,,一個世家想要富二代,,富三代就必須參加科舉,,并且取得不錯的成就才能一代一代的維持下去,。 作為家族的重點培養(yǎng)對象,,科舉是柳永義不容辭的大事,。 經(jīng)過十五年的磨煉與苦讀,,他自問有把握中個科舉什么的,。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計劃進京參加禮部考試,, 青山無盡樓閣連綿望不見頭,西湖上的歌舞幾時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風吹得貴人如醉,簡直是把杭州當成了那汴州,。 這是整個杭州的生活態(tài)度,繁華的杭州城讓他們骨子里有一種優(yōu)越感,。 這種感覺吸引著無數(shù)的外地人,恨不得立即變成杭州人才好,。 就好比今日的上海,。 柳永也不例外,,這是他第一次來杭州,,繁華的景象,,美麗的西湖,衣服少得可憐的妹子,,從未吃過的美食,一波接著一波的娛樂活動,,讓他在這里流連忘返,。 他開始舍不得離開。 這一停就是五年,。 當然了,,這樣的繁華大都市消費是高了些,生活的壓力是大了些,,但不否認機會是多了些,。 在這五年里,柳永也不是什么都沒做,。 他的文章開始頻繁的出現(xiàn)在各大杭州報紙上,,那些莫名而來的歌姬開始花高價請他填詞,。 稿酬低了點,,但勉強能維持生活的局面,。 最關(guān)鍵的是,他名頭出來了,。 缺的只是一部可以枕著睡的代表作而已,。 多少次,,他在夢里回憶著眉峰碧字句,想象著自己如何寫出比這個更精妙的文章,。 這樣的夢他做了五年,,他開始頻繁的出現(xiàn)在西湖湖畔上。 這里不僅有白娘子與許仙會面的地方,,還有讓人感慨的白堤,。 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樓閣高高低低,數(shù)十萬的人家,。 秋天桂花飄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歡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劃船采菱唱歌,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 這些畫面仿佛是一場電影一般在他的腦海里不斷的重復(fù)。 終于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他大喊了一聲,,我可以寫了,。 從湖州買來的湖筆經(jīng)過他的手,不斷的龍飛鳳舞,。 《望海潮·東南形勝》這首傳世名作就在這個早上落入了紙張,。 如此耗費苦心,自然不是為了留個名那么簡單。 身為這首詞的最直接人,,他很清楚這首詞的分量,,說是當今第一詞也不為過。 為此他不惜一改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的格調(diào)謳歌了杭州城的繁華景象,。 他相信這樣一首大唱贊歌的文章,,定能引起杭州最高長官孫何的注意。 這是他走向仕途的敲門磚,,若能獲得孫何這樣的名人賞識,,未來必有好處。 但孫大人門禁甚嚴,,他是一介布衣,,正常渠道下他根本到不了孫大人的辦公室。 他聽聞孫大人喜歡聽歌,,尤其是在下班后沒事總會請幾個歌星唱兩句時下最流行的歌曲,,他便尋了一個著名歌星小桃紅。 將自己剛剛填好的《望海潮·東南形勝》低價賣給了她,,只求在她陪孫大人唱曲的時候,,能把自己這首新歌當著孫大人的面唱一遍。 小桃紅本就是柳永最忠實的粉絲,,當即一口答應(yīng)了,。 孫大人果然上當,歌剛開了頭就問這首詞的作者,,小桃紅說是你的老朋友柳三變所作(那時柳永還沒有改名),。 孫何就請柳永吃了一頓飯,說了一些贊揚鼓勵的話就走了,。 一看,,靠人舉薦沒戲。 柳永決定參加科舉了,。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入京師汴京(今開封)參加考試。 有了《望海潮·東南形勝》打造了影響力,,柳永已經(jīng)有一定的知名度,。 知名度所帶來的好處,那就是不管你在哪兒總能聽到你的名字,,總有些人當著你的面贊揚你,。 據(jù)說就是隔壁的老金也對這首詞贊揚有加,,沒事的時候,老金亮聞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當然這只是小道消息,,但消息不在大小,與柳永而言,,這都是一件好事,。 為了進一步壯大自己的才名。 他決定寫更多的好詞,,讓自己的名頭能隨時隨地上熱搜榜,。 為此他開始注重了節(jié)日。 元宵,,與民同樂,;清明,郊外踏青,;端午,,龍舟競渡;汴京風情,,紙迷金醉,,他都耍了個遍。 手中的筆下來也是言之有物無的,。 短短幾個月,,柳永凌云辭賦,將帝都的“承平氣象,,形容曲盡”,。 偌大的汴梁城也到處都傳播著柳永的名字,就連宮中的真宗也知城外來了一個能寫的柳永,。 巨大的名望,,讓柳永有些飄飄然。 考取功名指日可待,。 這種志得意滿的感覺壓抑了多日,,終于在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徹底爆發(fā)了出來。 多年來,,柳永只顧低頭創(chuàng)作,,寫出好的文章,卻忘了一點北宋當權(quán)者的意圖,。 對于汴京電視臺每日播報的晚間新聞,,柳永幾乎不看。 剛剛登基的仁宗是個文藝范最重的皇帝,,平日里沒少看柳永的文章,,許多經(jīng)典名言張口就能說出來。 去帝國最大的皇家歌廳娛樂,,挑的歌也都是柳永寫的詞兒,。 要說他不是柳永的粉絲。 打死也沒人相信,。 但世人容易忘記他的身份,,作為一個普通的文藝愛好者,他愛柳永筆端伸向平民婦女的內(nèi)心世界,,為她們訴說心中的苦悶憂怨的正能量,。 但他是個皇帝。 首先考慮的是影響,。 留意儒雅才是他對外的聲音,,這個姿態(tài)他不能變。 當他在臨軒放榜時想起柳永這首詞中那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時,,內(nèi)心忍不住一嘆,可惜了,。 他對著主考官說道:“這個人既要淺斟低唱,,何要浮名”那就讓他去吧。 這一句話徹底改變了柳永一生,。 ”汗,,我只是說說而已,何必大那么當真……,?“ 但沒人把這句話當作玩笑話,。 誰都知道這話的分量。 準備了大半生,,到頭來卻被人一句話徹底封殺了,。 巨大的失落讓他好幾個晚上沒有睡覺,一方面他恨自己這張嘴,,什么大實話都往外說得罪了皇帝毀了自己大好的前頭,。 另一方面罵仁宗不講情面,幾句鬧騷的話兒能有多大的危害,,有必要把人的后路直接抹殺了么,。 經(jīng)過無數(shù)個夜晚悔恨與不甘思索。 他的心才好過了一些,。 現(xiàn)實巨大的落差讓他不得不重新面對這個現(xiàn)實,。 不能做官,,我能做什么呢? 搬磚,,我沒力氣,,插秧種地我沒這個能耐,開個飯館好像還不錯,,可又拉不下臉面,。 做什么好,做什么好呢,,對,,寫詞。 這個是我的老本行,。 既然“未遂風云便”,,理想落空了,就得轉(zhuǎn)變 生活還得繼續(xù),。 數(shù)個無法睡去的夜晚,,他做出了這輩子最艱難的抉擇。 從此,,他過上了一種放蕩而自在的生活,。 “偎紅倚翠”、“淺斟低唱”,,成了他的生活目標,。 對外他自稱奉旨填詞,名號還不小,,白衣卿相,。 這種頹廢而又漂泊的生活,給了他無數(shù)的靈感,。 在他的筆下名篇一篇接著一篇《甘草子·秋暮》,、《定風波·自春來》、《戚氏·晚秋天》,、《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 當然,,他偶爾也會回過頭來,追憶“卻返瑤京,,重買千金笑”,,感嘆“芳年壯歲,離多歡少”,。 詞越寫越多,,回憶就越來越痛苦。 汴京繁華依舊,,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觸目傷懷,還是離開吧,,天下那么大,,何必眷戀這塊傷心之地呢? 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他鄉(xiāng)沒有烈酒沒有問候 ,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 …… 唱完了歌,,他離京,,沿長江向東,過湖南,、抵鄂州,。 期間他將跟情人難分難舍的感情融入了筆端,一口氣寫下了《雨鈴霖》,,其中“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一句更成為千古名句,。 而該詞也被后人稱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超越《望海潮·東南形勝》的存在,。 在宋詞的排行榜上,,即便是后來出現(xiàn)了李清照、蘇軾,、辛棄疾,、陸游這樣詞大家,這首詞仍毫不遜色的排在了前十位,。 火爆程度可想而知了,。 這是柳永沒想到,他更沒想到在不久的將來,,甚至更遙遠的時間里,,他的名字因為這些詞而被世人熟知。 無論他是柳永還是叫柳七,、柳三變,,沒人能忘記他,。 后來的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禮,、萬俟詠都將他看作畢生追求的目標,即使是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也從他的詩詞里學習技巧與營養(yǎng),。 凡是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也許才是真實的生活,。 只可惜,,柳永沒能看明白,。 與人生他一直很灑脫,,很看得開,,甚至很多時候表現(xiàn)出來的淡定讓人以為他就是一個游戲人間的高人,。 但在功名上,,他一直沒能說服自己,。 哪怕離開他的名字天天上熱搜榜,天天被全國各地的當紅歌星艾特都不能讓他釋懷,。 功名仿佛就是他心頭的魔咒,,讓他一直念念不忘。 苦苦的追尋,,終于尋來了好果子,。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親政,,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顛沛流離了半生的柳永重新回到了這個讓他傷心的城市,。 也許是老天垂憐,也許是仁宗掛念的緣故,。 這一年春闈,,柳永與其兄柳三接同登進士榜,授睦州團練推官,。 這一年他五十歲,。 年過半百高中,即便是他想淡定,,也忍不住熱淚長流,。 多少年了,我終于等到了,。 他被調(diào)任余杭縣令,,撫民清凈,深得百姓愛戴,,短短幾年的功夫,,就被世人稱為“名宦”。 功名上的滿足,,仿佛限制了他的靈感,。 他的作品雖還有,除了一首進獻新詞《醉蓬萊·漸亭皋葉下》還算過得去外,,他的詞再沒有引起狂風驟雨的效果,。 他開始為了政績努力奔走,官卻始終不如意,公務(wù)的繁忙與仕途的不如意消耗了他的健康與才情,。 皇祐五年(1053年),,為了仕途奔波了十九年的柳永就此死去。 這個長期占據(jù)熱搜榜才華橫溢的男人死后沒有親人,、沒有朋友,,甚至沒有俠義之人來替他收尸下葬。 唯獨一幫歌姬湊錢替其安葬,。出殯時,,東京滿城名妓都來了,半城縞素,,一片哀聲,,這樣的虛榮,世間又有幾人能做得到呢,? 生活固然有它的不公,,可公平總會來的,你覺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