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孟子說:“人無志,非人也”又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古往今來的智達之士,,鮮有不勵志自強者,。 本篇旨在培養(yǎng)人的意志力,并提出了“暗室逢燈”的告誡:生活一旦有了目標,,便要執(zhí)著追求,、孜孜不已,斷不能虎頭蛇尾,、朝秦暮楚,。 那么,“養(yǎng)志”為什么要效法靈龜這種瑞獸,?據(jù)《孫氏瑞應圖》和《尚書中侯》記述,,它有三大特點,可以為師:“一是不偏不黨,,唯義是從,;二是性穩(wěn)善守,不失故舊,;三是以樸勝詐,,以靜制動?!贝碎g諸行,,是為“志意堅實”的基礎。 【正文】 養(yǎng)志法靈龜,。養(yǎng)志者,,心氣之思不達也。有所欲,,存而思之【1】,。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也【2】。故心氣一,,則欲不徨,;欲不徨,則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則思理達矣【3】。理達則和通,,和通則亂氣不煩于胸中【4】,。故內(nèi)以養(yǎng)志,外以知人,。養(yǎng)志則心通矣,,知人則分職明矣。將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養(yǎng)氣志。知人氣盛衰,,而養(yǎng)其志氣,,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5】,。 志不養(yǎng),,則心氣不固;心氣不固,,則思慮不達,;思慮不達,則志意不實,;志意不實,,則應對不猛;應對不猛,,則志失而心氣虛,;志失而心氣虛,則喪其神矣,。神喪,,則仿佛;仿佛,,則參會不一,。養(yǎng)志之始,務在安己,;己安,,則志意實堅;志意實堅,則威勢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6】。 【注釋】 【1】筆者注曰:“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孟子日‘持其志,,無暴其氣’,,此言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也,。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 【2】筆者注曰:“思路閉塞者,,緣其多欲,。” 【3】高金體注曰:“楊子演玄,,必曰泊如,;張衡思玄,亦曰晏如,。故知欲多者理淺,,情淡者志深,思郁則害乘于心,,理達則和通于氣,,故莊生逍遙,列子御風,,皆理達之驗也,。” 【4】筆者注曰:“亂氣者,,謂體內(nèi)逆亂之氣,。《左傳》曰‘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強中乾’,此之謂也,?!?/span> 【5】筆者注曰:“此謂以養(yǎng)志之術授于所用之人,觀其所為,。養(yǎng)志則氣盛,,不養(yǎng)則氣衰。盛衰既形,,則其所安,、所能可知矣?!?/span> 【6】俞棪引孔子曰:“夫談說之術,,齊莊以立之,端誠以處之,,堅強以待之,,辟稱以喻之,分以明之,,歡忻芬芳以送之,,寶之珍之貴之神之,如是,,則說恒無不行矣。夫是之謂能貴其所貴,。若夫無類之說,,不形之行,不贊之辭,,君子慎之,。” 【譯文】 想要培養(yǎng)志向要修習道家所推崇的“龜息”之法,。之所以要培養(yǎng)志向,,是因為如果不這樣做,內(nèi)心的思維要略便不能暢達無阻,。假若產(chǎn)生某種欲望,,整日不眠不休的加以考慮,那么,,志向便會被心魔所利用,,失卻本原。欲望多了,,思想就分散,;思想一旦分散,,追求志向的動力就要減弱;追求志向的動力一旦衰弱,,就沒有辦法籌謀劃策,。努力克制與實現(xiàn)宏愿不相干的思想活動,心無旁騖,,雜念就會減少,;大腦一旦不彷徨兩顧,成就夢想的愿望就不會衰弱,;志向和意圖始終不渝,,思考事情就事半功倍。如果切實明白上述道理,,并時時自我警誡,,就能讓體內(nèi)的陰、陽二氣得到中和,,保持正常健康的活動機能(反之,,清陽不升,濁陰不降,,互相干擾,,會造成氣血逆亂)。(但是,,想要行“縱橫”之事,,游說各國)對內(nèi)要培養(yǎng)志氣,對外還要明察各種人物,。培養(yǎng)志氣,,就會心思暢通,遍見無礙,,(所要游說之人在自己眼前就會纖毫畢現(xiàn)),;明察各種人物,才能知人善任,、量才授職,,從而擇選出最合適的外交使臣。我們想要任用人,,一定要先了解他的養(yǎng)氣功夫如何,。待到完全了解他心氣盛衰的程度之后,再將養(yǎng)志四法(即潛心,、潛息,、真定、出定)傳授給他,,看看他是否勤加練習,、奉行不輟,就能知道他能否擔當大任,。 養(yǎng)志之法若想獲得成效,,在于持之以恒,若半途而廢,,先前所聚集的心氣就會潰散,心氣潰散則所慮不周,,所慮不周底氣就會顯得不足,,底氣不足(在談判時面臨對手的詰問)應對便不能迅猛快捷,應對不迅猛快捷那么任務就無法完成,、志向就無法實現(xiàn),,體內(nèi)的氣血也會因身遭敗績而動蕩不安,終至衰疲虛弱,。謀不如志,、氣血兩虛就會一蹶不振、精神頹喪,。精神頹喪,,便會恍惚不清;神志恍惚不清,,就不可能專一地探求,、領會事理(由此可見,培養(yǎng)志向的事情不能半途而廢),。培養(yǎng)志向的法門首先要使自己鎮(zhèn)定,;自己鎮(zhèn)定了,志向意愿便會充實堅定,;志向意愿充實堅定,,威勢就不會分散,。精神明暢,,經(jīng)常固守,就能夠?qū)θ魏问虑槌榻z剝繭,、條分縷析,、動中肯綮。 【案例分析】 范雎:蠶食諸侯,、助秦成帝的他緣何大起大落,? 范雎早年間曾經(jīng)周游列國,四處陳說自己的主張,。但由于家境貧寒,,沒有辦法籌集活動資金,,因而在縱橫事業(yè)上一籌莫展。無奈之下,,只有先寄身魏國中大夫須賈門下,,以殘羹冷炙聊以自存。 一,,死里逃生,,秉志不回 據(jù)清末李春霖著《辯經(jīng)》旁引所載:有一次,須賈出使齊國,,范雎為其仆從,。他們在齊國逗留了幾個月,也無法完成魏王之命,,不得不做出離開的決定,,于是向齊襄王告辭。當時齊襄王久聞范雎之名,,就將其召來飲酒敘話,,席間襄王問道:“我聽說,羽毛豐滿的老鷹必定想要高飛,,爪牙銳利的野獸必定圖謀進擊?,F(xiàn)在先生談鋒高妙,辯才無礙,,將做出什么打算呢,?”范雎見對方以禮相待,態(tài)度懇切,,遂不加掩飾的表露出自己的志向:“佐堯舜,,除檮(杌)、窮(奇),,治太平,。”意思是自己想要在亂世之中輔佐一位雄主,,助其廓清寰宇,,統(tǒng)一天下,開創(chuàng)盛世,。齊襄王欣賞他的才能和志向,,想要把他留在齊國。范雎不愿無故辯詰,,便委婉拒絕了他的請求,。齊襄王終究一代帝王,城府極深,,雖然未能如愿,,卻并未對范雎稍加見責,,反而以珠寶酒肉相贈。 須賈得知此事大為惱火,,認為范雎必定與襄王私相授受,,里通外國,,所以才得到這種饋贈,于是他讓范雎收下牛肉美酒之類的禮品,,而把黃金送回去,。回到魏國后,,須賈心里嫉恨難平,就把這件事報告給了魏國宰相,。宰相聽后勃然大怒,,就命令左右近臣用板子、荊條抽打范雎,,打得范雎脅折齒斷,。幸而范雎急中生智,佯裝死去,,宰相就派人用席子把他卷了卷,,扔在廁所里。又讓宴飲的賓客喝醉了,,輪番往范雎身上撒尿,,故意污辱他借以“殺雞儆猴”,讓別人不準再亂說,。只剩下半條命的范雎為了茍全性命,,就對看守說:“您如果放我走,我日后必定加以重謝,?!笨词匦膽巡蝗蹋蛯⒎饿庐敵伤廊?,扔在了亂墳崗,,范雎因而得以逃脫,。 其時,,鄉(xiāng)里的無業(yè)游民紛紛出言譏刺他說:“如果召忽遭受您這樣的境遇,恐怕早就一頭撞死了吧,?!逼饺绽锔饿掠邢酉兜娜艘布娂妱袼詺?。 歷代希求建功之士大都會碰到類似“范雎”式的困厄,或是受到強權的蹂躪踐踏,,或是受到世人的冷嘲熱諷,。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太史公對此曾經(jīng)有過評述:“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阱欖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入,;削木為吏,議不對,,定計于鮮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箠,幽于圜墻之中,。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心惕息,。何者,?積威約之勢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謂強顏耳,曷足貴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陰,,王也,,受械于陳;彭越,、張敖,,南面稱孤,系獄抵罪,;絳侯誅諸呂,,權傾五伯,囚于請室,;魏其,,大將也,衣赭衣,,關三木,;季布為朱家鉗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將相,,聲聞鄰國,及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裁,,在塵埃之中。古今一體,,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 意思是:猛虎生活在深山之中,,百獸就都震恐,,等到它落入陷阱和柵欄之中時,就只得搖著尾巴乞求食物,,這是人不斷地使用威力和約束而逐漸使它馴服的,。所以,士子看見畫地為牢而決不進入,,面對削木而成的假獄吏也決不能接受他的審訊,,把思慮計謀定在自我了斷上面,。如今我的手腳捆在一起,被木枷鎖住,、繩索捆綁,皮肉暴露在外,,受著棍打和鞭笞,,關在牢獄之中。在這種時候,,看見獄吏就叩頭觸地,,看見牢卒就恐懼喘息。這是為什么呢,?這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威逼約束所造成的形勢,。事情已經(jīng)到了這種地步,再談什么不受污辱,,那就是人們常說的厚臉皮了,,有什么值得尊貴的呢?況且,,像西伯姬昌,,是諸侯的領袖,曾被拘禁在羑里,;李斯,,是丞相,也受盡了五刑,;淮陰侯韓信,,被封為王,卻在陳地被戴上刑具,;彭越,、張敖被誣告有稱帝野心,被捕入獄并定下罪名,;絳侯周勃,,曾誅殺諸呂,一時間權力大于春秋五霸,,也被囚禁在請罪室中,;魏其侯竇嬰,是一員大將,,也穿上了紅色的囚衣,,手、腳,、頸項都套上了刑具,;季布以鐵圈束頸賣身給朱家當了奴隸;灌夫被拘于居室而受屈辱。這些人的身份都到了王侯將相的地位,,聲名傳揚到鄰國,,等到被加罪于身的時候,不能夠下決心自殺,,處在污穢屈辱的地位,。古今都是一樣的,哪里能不受辱呢,?照這樣說來,,勇敢或怯懦,是由于時勢所造成,;堅強或荏弱,,也是環(huán)境所決定。范雎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并未輕生,。 范雎的朋友們聽說他大難不死,也都紛紛趕來為他擺酒壓驚,,并建議說:“您是一介草莽,,卻總想著出人頭地,怎么能不招致禍端呢,?不如放棄不切實際的理想抱負,,踏踏實實的做個平民百姓,以求躲避災難,?!狈饿禄卮鸬溃骸叭绻驗橐粫r時運不濟,就改變自己的志向,,即使賢如管仲,、圣若仲虺,也難以流芳后世吧,?”險死還生的范雎不但沒有放棄本業(yè),,反而對捭闔之策鉆研日深,“養(yǎng)志之始,,務在安己,;己安,則志意實堅”恰是他此時的真實寫照,。 二,,乘時進言,克成大業(yè),。 后來,,范雎通過鄭安平與王稽的幫助,,輾轉(zhuǎn)來到秦國,易名張祿,,并成為那里最下層的一個幕僚,。 王稽不忍見到范雎懷才不遇,于是跟秦昭王說:“魏國有個叫張祿的,,是個難得的縱橫家,。他曾經(jīng)跟我閑聊,說‘秦國已有倒懸之急,,累卵之危,,我祈求親自向圣上陳說利害和禍?!?。我看他言之鑿鑿,不像胡言亂語,,希望您能抽空接見他,!” 昭王剛想推辭,王稽便說:“張祿先生說昭王您自恃戰(zhàn)功赫赫,,辟土千里,,肯定不屑于與說客討論政事,一定會拒絕他的請求,。不過沒關系,,他托我呈上書信一封,您看過后如果覺得言無可采,,我就替您把他哄走,!” 秦昭王見范雎竟能未卜先知,不禁興趣盎然,,于是靜心閱讀他的信件,,其文意大略如下:“我聽說圣明的君主推行政事,有功勞的不可以不給獎賞,,有才能的不可以不授官職,,勞苦大的俸祿多,功績多的爵位高,,能管眾多事務的官職大,。所以沒有才能的不敢擔當官職,有才能的也不會被埋沒,。假使您認為我的話可用,,希望您推行并進一步使這種主張得以實現(xiàn);如果認為我的話不可用,,那么長久留我在這里也沒有意義,。 諺曰‘庸主賞所愛而罰所惡,;明主則不然,賞必加於有功,,而刑必斷于有罪,。’如今我的胸膛耐不住鍘刀和砧板,,我的腰也承受不了小斧和大斧,,怎么敢用毫無根據(jù)疑惑不定的主張來試探大王呢?即使您認為我是個微賤的人而加以輕蔑,,難道就不重視推薦我的人對您的擔保嗎,?況且我聽說周室有砥砨,宋國有結(jié)緣,,魏國有縣藜,,楚國有和氏璞玉,這四件寶玉,,產(chǎn)于土中,,而著名的工匠卻誤認為是石頭,但它們終究成為天下的名貴器物,。既然如此,,那么圣明君主所拋棄的人,難道就不能夠使國家強大嗎,?我聽說善于中飽私囊的大夫,,是從諸侯國中取利;善于使一國富足的諸侯,,是從其他諸侯國中取利,。而天下有了圣明的君主那么諸侯就不得獨自豪富,這是為什么,?是因為它們會削割國家而使自我顯貴,。高明的醫(yī)生能知道病人的生死,圣明的君主能洞察國事的成敗,,認為于國家有利的就實行,,有害的就舍棄,有疑惑的就稍加試驗,,即使舜和禹死而復生,,也不能改變這種方略。要說的至深話語,,我不敢寫在書信上,,一些淺露的話又不值得您一聽。想來是我愚笨而不符合大王的心意吧,?還是推薦我的人人賤言微而不值得聽信呢,?如果不是這樣,,我希望您賜給少許游覽觀賞的空閑時間,讓我拜見您一次,。如果一次談話沒有效果,,我請求伏罪受死?!?/span> 昭王于是接見范雎,,問他說:“您將以什么方略教導寡人?” 范雎的回答很有藝術,,堪稱剛?cè)嵯酀?、勸諷并用:“秦國地勢險要,山川形利,,北有高山,、谷口,南臨涇,、渭二水,,東倚隴山,、蜀道,,西據(jù)函谷、肴坂,,兼有雄師百萬,,戰(zhàn)車千輛, 進可攻,,退可守,,這是據(jù)以建立王業(yè)的好地方啊。您的百姓不敢因私事而爭斗,,卻勇敢地為國家去作戰(zhàn),,這是據(jù)以建立王業(yè)的好百姓啊。 現(xiàn)在大王同時兼有地利,、人和這兩種有利條件,。憑著秦國士兵的勇猛,戰(zhàn)車的眾多,,去制伏諸侯,,就如同放出壯犬去捕捉跛足的兔子那樣容易,建立霸王的事業(yè)是完全能夠辦到的,,可是您的臣子們卻都不稱職,。秦國到現(xiàn)今閉關固守已經(jīng)十五年,之所以沒有完全霸控山東諸國,,都是因為穰侯為秦國出謀劃策不肯竭盡忠心,,而大王的計策也有失誤之處?。?/span>” 秦昭王長跪于地,,道:“愿意聽從您的開導,!” 范雎首先直斥其非:“秦國越過韓、魏兩國去進攻齊國綱壽,,這不是個好計策,。出兵少就不能損傷齊國,出兵多反會損害秦國自己,。我猜想大王的計策,,是想自己少出兵而讓韓、魏兩國盡遣兵力來幫助秦國,,這就違背情理了?,F(xiàn)在已經(jīng)看出這兩個友國實際并不真正親善,您卻要越過他們的國境去進攻齊國,,合適嗎,?這在計策上考慮太欠周密了。況且曾有過這種失算的先例,,先前齊湣王向南攻打楚國,,殺楚軍、斬楚將,,開辟了千里之遙的領土,,可是最后齊國連寸尺大小的土地也沒得到,難道是不想得到土地嗎,,是形勢迫使它不可能占有啊,。各諸侯國看到齊國已經(jīng)疲憊困頓、國力大衰,,國君與臣屬又不和,,便發(fā)兵進攻齊國,結(jié)果大敗齊國,。齊國將士受辱潰不成軍,,上下一片責怪齊王之聲,說:‘策劃攻打楚國的是誰,?’齊王說:‘是田文策劃的,。’于是齊國大臣發(fā)動叛亂,,田文被迫逃亡出走,。由此可見齊國大敗的原因,就是因為它耗盡兵力攻打遠方的楚國反而使韓,、魏兩國從中獲得厚利,。這就叫做‘倒持干戈,,授人以柄’?!?/span> 秦昭王點頭稱是,。 范雎趁熱打鐵,提出“遠交近攻”的戰(zhàn)略:“大王不如結(jié)交遠邦而攻伐近國,,這樣攻取一寸土地就成為您的一寸土地,,攻取一尺土地也就成為您的一尺土地。如今放棄近國而攻打遠邦,,不也太荒謬了嗎,?再說,過去中山國領土有方圓五百里,,趙國獨自把它吞并了,,功業(yè)建成,聲名遠播,,利益到手,,天下沒有誰能侵害它。現(xiàn)在韓,、魏兩國,,地處中原是天下的中心部位,大王如果打算稱霸天下,,就必須先親近中原國家,,把它們作為進取天下的踏腳石,,以此威脅楚國,、趙國。楚國強大您就親近趙國,,趙國強大您就親近楚國,,楚國、趙國都親附您,,齊國必然恐懼了,。齊國恐懼,必定低聲下氣拿出豐厚財禮來奉事秦國,。齊國親附了秦國,,那么韓、魏兩國便乘勢可以收服了,?!?/span> 秦昭王聽從了范雎的建議,果然在開疆拓土方面大收成效,。 兩年后,,范雎又設下計謀,,幫助秦昭王剪除國內(nèi)的利益集團,華陽君,、涇陽君,、高陵君等蠹政害民、貪污公帑的貴族都被清理,。自此而后,,秦國“內(nèi)登至治,外服四夷”,,范雎也得以封爵應侯,。 鑒古明今,不少人認為范雎之所以能為秦國所重,,一方面在于他對昭王的性格有著深刻的認識,,知道與他交談應該采取何種技巧;另一方面,,在于其遣詞絕妙,、分條析理、言能中的,。確實如此,!但是,觀面知心的本領和深刻犀利的談鋒并非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后天長期砥礪修行的結(jié)果,。 《養(yǎng)志法》云:“內(nèi)以養(yǎng)志,外以知人,;養(yǎng)志則心通矣,,知人則分職明矣”又云:“志意不衰則思理達”。信然不虛,! 三,,妒心熾烈,終以亡身,。 公元前264年,,秦國進攻韓國,奪取汾陘,,并靠著廣武山筑造城墻,。五年之后,秦昭王采用范睢的謀略,,施行反間計,,使趙國疑其老將,趙王因而讓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代替廉頗統(tǒng)帥軍隊。結(jié)果大敗虧輸,。 常言道:“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贝撕蟛痪?,武安君白起的鋒芒漸起、圣眷日盛,,范雎深以為憂,,就向秦昭王進讒,將白起殺害,。 白起死后,,秦國一時將才難覓,只能讓鄭安平臨危受命,。鄭安平素無韜略,,加之不孚眾望,根本無法調(diào)度三軍,,最后只落得個臨陣倒戈的下場,。對此應侯自知罪責難逃,整日閉門不出,。 秦昭王安慰他說:“吾聞楚之鐵劍利而倡優(yōu)拙,。夫鐵劍利則士勇,倡優(yōu)拙則思慮遠,。夫以遠思慮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圖秦也。夫物不素具,,不可以應卒,,今武安君既死,而鄭安平等畔,,內(nèi)無良將而外多敵國,,吾是以憂!”欲讓范雎不以前事為念,,精研苦思,再出奇計,。 范雎一時彷徨無計,。過了幾天,辯士蔡澤力勸范雎引咎退位,。范雎十分惱火,,罵道:“你有什么資格這么說呢?” 蔡澤引經(jīng)據(jù)典道:“夫四時之序,成功者去,。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吳起,越之大夫種,,其卒然亦可原與,?” 意思是,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它們(代指春夏秋冬)各自完成了使命就自動退去,。這是天道運行的規(guī)律啊,!您強行霸占著丞相的位置不肯歸隱,,難道是想要重蹈商鞅、吳起,、文種的覆轍嗎,? 范雎知道對方是故意拿這三個人來堵自己的嘴,于是反駁道:“公孫鞅奉事秦孝公,,終身沒有二心,,設置刀鋸酷刑來禁絕奸詐邪惡,切實論賞行罰以達到國家太平,,終于為秦國擒敵建功,,開拓了千里之遙的疆域;吳起奉事楚悼王,,使私人不能損害公家,,奸佞讒言不能蔽塞忠臣,他議論從不隨聲附和,,辦事也不茍且保身,,不因危險而改變自己的行動,堅持大義不躲避災難,,楚國因為他的存在而興旺發(fā)達,;大夫文種奉事越王,君主即使遭困受辱,,仍然竭盡忠心和毫不懈怠,,君主即使面臨斷嗣亡國之難,也仍然竭盡全力挽救而不離開,,越王復國大功告成而不驕傲自夸,,自己富貴也不放縱輕慢,。像這三位先生,本來就是奉行道德大義的標準,,堅守忠誠氣節(jié)的榜樣,,為什么說不能效法?” 蔡澤繼續(xù)詰問道:“人們要建功立業(yè),,難道不期望功成人在嗎,?自身性命與功業(yè)名聲都能保全的,這是上等,。功名可讓后世效法而自身性命不能保全的,,這是次等。名聲被人詬辱而自身性命得以保全的,,這是下等,。如今您的人主親近忠臣,不忘舊情比不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而您的功績以及受到的信任,、寵愛又比不上商鞅,、吳起、大夫文種,,可是您的官職爵位顯貴至大,,自家的富有超過了他們?nèi)唬约翰恢?,恐怕您遭到禍患要? 他們?nèi)桓鼞K重,,我私下替您感到危險。老百姓常說‘日中則昃,,月滿則虧’,,圣人也教導我們說‘成功之下,不可久處’,,就連《易經(jīng)》上都有‘亢龍有悔’的說法,。事物發(fā)展到鼎盛就要衰敗,這是天地間萬事萬物的常規(guī),。進退伸縮,,附合時勢的變化,這是圣人恪守的常理,?!?/span> 范雎聽罷,為之語塞,。 蔡澤抓住了應侯“不應”的這個縫隙,趁勢說:“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吧,翠鳥,、鴻鵠,、犀牛、大象這些動物,,都是難得一見的猛禽,,在百獸之中地位顯赫,老虎和獅子都對它們忌憚三分,。然而,,它們卻還是無法避免死亡,紛紛死在獵人手里,,這是為什么呢,?其原因就是被誘餌所迷惑。您現(xiàn)在死死的攥住名位,,跟那些猛禽死死的叼住誘餌有什么不同呢,?您為什么不在這個時候送回相印,把它讓給賢能的人,,自己泛舟西湖,,頤養(yǎng)天年呢?這樣的話,,您一定能夠保全爵位,,世代稱侯,而且擁有許由,、延陵季子那般謙讓的聲譽,,像王喬、赤松子一樣的高壽多福,,這么做比起來終遭災禍怎么樣,?道家推崇‘欲而不知,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失其所以有’,希望您理解這句話,!” 范雎無奈道:“先生幸教,,雎敬受命?!庇谑寝o官,,不久后抑郁而亡。 按理說,,范雎與蔡澤同為縱橫大家,,論辯之術不相伯仲,。可此次雙方交戰(zhàn)不到三個回合,,范雎就無言以對了,。原因無非有二:一是形格勢禁,范雎已經(jīng)沒有了昔日的“恩深雨露”和“興國之謀”,,故而失去了繼續(xù)為相的底牌,;二是惱恨自己曾為利欲所蔽,排擠同僚,,以致秦國走上了下坡路,,覺得有愧前志(佐堯舜,除檮(杌),、窮(奇),,治太平。),,心氣先就怯了,,所以敗下陣來! 《養(yǎng)志法》云:“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志意不實,則應對不猛”,。誠是此理,!后世養(yǎng)志者當以范雎為鑒! 《鬼谷子–大智慧》 已成書,,可加微信zhaodanyangok購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