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位于膠東半島西部,,是山東省面積最大的縣級市,;位于中國經濟強勁增長的環(huán)渤海灣經濟圈、山東半島制造業(yè)中心地帶,,是連接青島,、濰坊、煙臺三大城市的“樞紐”,,被譽為青島的“后花園”,;地形大體北高南低,呈傘形向東南,、西南,、西北傾斜;屬暖溫帶東亞半濕潤季風區(qū)大陸性氣候;2016年總人口137.26萬人,。 清末平度州境之縣城分正東,、東南、東北,、正西,、西南、西北六廂,;鄉(xiāng)村分門村,、大駕、長樂,、寧公,、官亭、蓼蘭,、橫欒,、金錢、李仙,、云山10個鄉(xiāng),;鄉(xiāng)領126個社轄1622個自然村。 民國二十年(1923年)廢社擴鄉(xiāng)鎮(zhèn),,全縣設7個區(qū)85個鎮(zhèn)195個鄉(xiāng)1770個自然村,。 民國二十四年(1925年)合并鄉(xiāng)鎮(zhèn),設40個鎮(zhèn)22個鄉(xiāng),。 民國四十一年(1942年)9月平度縣南境析置平南縣,,7月平度縣西境析置平西縣。 民國四十四年(1945年)1月平南縣東境析置平東縣,,同年將昌邑64個三泊飛村劃屬平南縣管轄,。至1951年平度縣轄城廂、李園,、蟠桃,、青楊、崮山,、豹竹、龍山,、洪山,、大田、云山,、兩目,、天柱、舊店13個區(qū),;平西縣轄店子鎮(zhèn)和門村,、唐田,、昌里、長樂,、黑羊山,、三埠、新河,、城子,、張舍、官莊,、古莊,、田莊、辛安,、灰埠14個區(qū),;平南縣轄白埠鎮(zhèn)和三合山、臺頭,、斜溝,、挑河、宅科,、周戈莊,、亭口、崔家集,、白埠,、馬丘、蓼蘭,、中莊12個區(qū),;平東縣轄古峴、南村兩鎮(zhèn)和峰山,、和平,、仁兆、洪蘭,、麻蘭,、古峴、柳林,、運河,、白沙、民主,、杜家11個區(qū),。 1952年6月精簡政區(qū),平度縣撤銷洪山、龍山區(qū),,平西縣撤銷店子鎮(zhèn)和唐田,、黑羊山、三埠,、古莊,、田莊、城子區(qū),,平南縣因與廣西平南縣重名而更名為蓼蘭縣,,并撤銷馬丘、宅科,、挑河,、亭口、斜溝區(qū),,平東縣撤銷和平,、民主、柳林區(qū),。 1953年8月平西縣并入蓼蘭縣,,轄18個區(qū)201個鄉(xiāng),縣政府駐蓼蘭,;平東縣并入平度縣,,轄20個區(qū)182個鄉(xiāng),縣政府駐平度城,。 1956年2月蓼蘭縣并入平度縣,,轄城關鎮(zhèn)和古峴、新河,、白埠,、兩目、門村,、麻蘭,、昌里、南村,、三合山,、崮山、萬家,、張舍,、豹竹、崔家集,、舊店、周戈莊、白沙,、蘭底,、蓼蘭、天柱20個區(qū),,縣人民委員會駐平度城,。 1957年3月將周戈莊區(qū)全部及崔家集、萬家,、蘭底區(qū)的部分村莊共95個自然村,,分別劃屬高密、昌邑,、膠縣管轄,。 1958年2月撤區(qū)并鄉(xiāng),全縣設城關鎮(zhèn)和蟠桃,、青楊,、大澤山、天柱,、崮山,、徐里、大田,、舊店,、孟戈莊、兩目,、鐵嶺莊,、云山、風臺,、何家店,、蓼蘭、萬家,、許丘,、亭口、中莊,、崔家集,、白埠、三合山,、辛安,、孫家莊、下埠,、麻蘭,、古峴,、張戈莊、冷戈莊,、杜戈莊,、南村、仁兆,、吳家口,、蘭底、門村,、昌里,、灰埠、三堤,、長樂,、新河、馬戈莊,、官莊,、田莊、張舍44個鄉(xiāng),,轄1855個自然村,。同年9月實行人民公社化,隨又撤鄉(xiāng)建社,,全縣設紅旗,、舊店、大澤山,、崮山,、青楊、大田,、兩目,、云山、蓼蘭,、中莊,、崔家集、白埠,、蘭底,、三合山、萬家,、昌里,、新河、田莊,、灰埠,、門村,、馬戈莊,、張舍,、麻蘭、古峴,、南村,、張戈莊、仁兆27處人民公社,。 1962年4月紅旗公社分為城關,、蟠桃公社。 1964年3月萬家公社析置宅科公社,,全縣為29處人民公社,。 1975年12月為加強基層,大社劃小,,增設李園,、龍山,、石橋,、洪山,、王家站、何家店,、亭口,、前樓、唐田,、三堤,、長樂,、官莊、香店,、冷戈莊,、郭莊、亭蘭16處公社,,全縣為45處人民公社,。 1981年12月城關公社改稱城關鎮(zhèn)。 1984年2月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xiāng)政府,,全縣設置城關、蓼蘭,、南村,、古峴、新河,、舊店,、麻蘭、田莊,、昌里9個鎮(zhèn)和李園,、王家站、香店,、蟠桃,、青楊、大澤山,、崮山,、龍山、大田,、石橋,、兩目、云山,、何家店,、張家坊、郭莊,、洪山,、冷戈莊、仁兆,、亭蘭,、蘭底、門村,、唐田,、長樂,、三堤、灰埠,、官莊,、張舍、萬家,、宅科,、白埠、馬戈莊,、三合山,、前樓、崔家集,、中莊、張戈莊36個鄉(xiāng),。 1985年11月白埠,、灰埠、崔家集,、中莊,、張戈莊、蘭底,、仁兆,、大澤山8個鄉(xiāng)均改為鎮(zhèn),崮山鄉(xiāng)改為崔召鎮(zhèn),,三合山鄉(xiāng)改為明村鎮(zhèn),。 1991年云山、馬戈莊,、三堤3個鄉(xiāng)均改為鎮(zhèn),。 1993年門村、郭莊,、官莊,、長樂4個鄉(xiāng)均改為鎮(zhèn),平度市轄26個鎮(zhèn)19個鄉(xiāng),。 1994年12月調整鄉(xiāng)鎮(zhèn)規(guī)模,,取消鄉(xiāng)建制,市區(qū)建立街居管理體制,,平度市設置城關,、李園、同和,、香店4個街道辦事處和新河,、灰埠,、長樂、大澤山,、大田,、舊店、店子,、崔召,、祝溝、張舍,、蟠桃,、云山、馬戈莊,、田莊,、門村、麻蘭,、古峴,、明村、白埠,、中莊,、蓼蘭、張戈莊,、崔家集,、萬家、蘭底,、郭莊,、仁兆、南村28個鎮(zhèn),。 2001年1月中莊鎮(zhèn)成建制并入白埠鎮(zhèn),,撤銷蟠桃鎮(zhèn)并以平祚路為南北界,17個村并入城關街道辦事處,、20個村并入李園街道辦事處,。 市境內主要河流近20條,分屬北膠萊河和大沽河兩大水系,,白沙河以西約五分之三的流域面積歸北膠萊河水系,,有白沙河、秦皇河,、雙山河等,;白沙河以東約五分之二的流域面積歸大沽河水系,有小沽河、祝溝河,、黃同河等,。其中膠萊河、大沽河,、小沽河是邊界河流,,澤河為人工開挖的河道。 目前平度市下轄12鎮(zhèn),、5街道:南村鎮(zhèn),、新河鎮(zhèn)、云山鎮(zhèn),、明村鎮(zhèn),、田莊鎮(zhèn)、蓼蘭鎮(zhèn),、大澤山鎮(zhèn),、舊店鎮(zhèn)、崔家集,、古峴鎮(zhèn),、仁兆鎮(zhèn)、店子鎮(zhèn),、東閣街道、李園街道,、同和街道,、鳳臺街道和白沙河街道。 |
|
來自: 茶香飄萬里 > 《山東地理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