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攝影發(fā)明以來,它的實踐者便需要一而再地解釋他們在做什么以及為什么這樣做是有價值的,?!泵绹骷姨K珊·桑塔格在《論攝影》中提出的令無數(shù)攝影工作者困惑的價值問題,在攝影家解海龍的身體力行中得到了“最大化”的詮釋:鏡頭中最真實的記錄和鏡頭后無數(shù)被改變的人生,。
昨天,,當身為中國文藝志愿者協(xié)會副主席的解海龍(右圖)以中國文聯(lián)文藝志愿者代表的身份來青,,用質樸而又詼諧的語言,向記者講述他作為一名志愿攝影師的勵志人生時,,現(xiàn)場始終涌動著一股炙熱的能量,。
真實地記錄是第一要務
攝影的第一屬性是什么?解海龍說,,不是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攝影,,更不是作為商品供人消費的攝影,而是真實地記錄,。也就是八個字:“記錄今天,,告訴未來?!?/div>
從1987年開始,,解海龍作為一名志愿者,加入了一項名為“中國貧困地區(qū)基礎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頭一年,,他就自費走遍了12個省份的28個偏遠貧困縣,用照片記錄那里孩子的辛酸生活與對讀書的渴望,。
他拍過革命老區(qū)在墻上畫鉛筆畫的孩子,,那孩子畫帶軍帽的軍人,畫飛機,、大炮,,背影中有踮著腳努力畫著的姿態(tài);他拍過互相攙扶著過河的同學和老師,,孩子在跳躍間飛揚的頭發(fā)和胸前抱著的一雙鞋子……當時還不覺得,,多年后翻揀出來,反倒愈加顯現(xiàn)出平實中的動人與醒目,。
解海龍說,“真實地抓拍和記錄,,有時雖然不到位,,卻是難得的好作品。因為我們的這個社會,,缺少的就是真實,,而所謂的創(chuàng)意卻講得太多?!?/div>
照片背后的故事更重要
解海龍自言工人出身,,只讀過8年書,做工人時在工會,,喜歡拍照,,后來到了文化館,,開始給自己設定拍攝作品公開發(fā)表的目標,目標很快就實現(xiàn)了,,獎項和知名度也紛至沓來,。可這時,,一位攝影老前輩的話讓他深思:照片拍得 “令人喜”不如 “令人思”,。
那時解海龍的作品多是歌頌美好生活的,充滿了欣欣向榮的鮮花和美景,。老前輩的話讓他開始重新思考攝影的意義與價值,。同時,他也開始跑書店,,先自我充電,。此時,文化館承辦的一名攝影記者表現(xiàn)鳳陽花鼓傳承的攝影展,,給了解海龍不小的啟發(fā),,那些隱藏在照片背后的動人的故事,比圖片本身更令他著迷,。
“我拍片子不是拍完就過去了,,我要為這張照片堅持個幾十年,記錄它背后的改變,?!本驮趲滋烨埃夂}垊倓偱牡搅艘粡埲宋镎掌?,那是他20年前用拍照的方式幫助過的一個孩子,,因為那張照片,他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資助?,F(xiàn)在解海龍拍到了他穿博士服的畢業(yè)照,。
用攝影把故事繼續(xù)下去
解海龍最著名的那張照片“大眼睛”,后來成為希望工程的標志性圖片,,照片中女孩兒的命運也從此改變,。在過去的27年中,解海龍像這樣用攝影改變了數(shù)不清的孩子的命運,。他笑著告訴記者,,“這么多年來,我到各處拍攝或是講座,,兜里總會有陌生人塞過來的裝著錢的信封,,可那錢都是有名有姓的。”他當場便掏出一只信封,,信封上果然詳注了姓名住址,,那是一名曾經(jīng)入獄的攝影愛好者硬塞給他的,留下一句話:看誰家窮就給誰吧,。
解海龍自己也從未停止過拍攝之后故事的“書寫”,。著名的“大眼睛”圖片以30.8萬元被拍賣,所得款他全部用于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學,,學校的名字叫作 “大眼睛”,,他說,要讓全體攝影人都因此贏得尊重,。不久前他將所獲 “關注全球扶貧大獎”的獎金8000美金全部捐給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
解海龍說,如果你總上微博,,會發(fā)現(xiàn)這個社會真可怕,,可是我的照片可以給你講出一大堆真實的故事,證明這個社會其實還挺好,。
采訪現(xiàn)場,,曾任中青報攝影記者的解海龍還特別“規(guī)勸”同仁:時效性的動態(tài)傳播已經(jīng)面臨手機帶來的業(yè)余對于專業(yè)的致命沖擊,攝影記者應該轉換思路,,介入到歷史性的國家檔案的記錄中去,。只有這樣,手中的相機才算真的有了生命,。
|
|
來自: 杏壇好歌 > 《攝法.攝論.網(wǎng)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