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緒,,漢族,,生于遼寧省沈陽市,是我國近代著名中醫(yī)經(jīng)方臨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醫(yī)界贊譽為'中國有獨特理論體系的,、著名的《傷寒論》研究者、經(jīng)方家',。 胡希恕青年時拜清末進士,、名醫(yī)王祥徵為師學習中醫(yī),,于1919年參加沈陽市政公所中醫(yī)考試,,獲取中醫(yī)士證書并個體行醫(yī),后于1931年在北京個體行醫(yī),,與陳慎吾,、謝海洲等老中醫(yī)辦學,傳播中醫(yī)學術,。1952年經(jīng)北京市衛(wèi)生局批準,,開設北京私立中醫(yī)學校。1958年調入北京中醫(yī)學院任內科學教授,、附屬東直門醫(yī)院學術委員會顧問等職,。 《傷寒論》第71條: 太陽病,發(fā)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燥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傷寒論》第72條: 發(fā)汗已,脈浮數(shù),,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傷寒論》第73條: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傷寒論》第74條: 中風發(fā)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里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茯苓散主之,。 《傷寒論》第141條: 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與五苓散,。 《傷寒論》第156條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傷寒論》第244條 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fā)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y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屬陽明也,,小便數(shù)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出,,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傷寒論》第386條: 霍亂,,頭痛,、發(fā)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五苓散方: 豬苓(去皮),、白術,、茯苓各十八銖,(去皮)澤瀉一兩六銖 右五味,,為散,,更治之。 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 醫(yī) 案 分 析 (一) 【87】 李某,,男,47 歲,,住院病案號17020,。 初診日期1975 年7 月27 日 自感上腹有腫物已兩月多,因無不適未曾檢查治療,。近一月來因感到左上腹痛疼而來門診,,經(jīng)內外科檢查,懷疑是腫瘤而收住院治療,。體查:上腹左右均可觸及拳頭大實性腫物,,表面不光滑,輕度壓痛,,部位深在與體位無關,。尿常規(guī):蛋白(十一),紅血球15~20,白血球3~50,,血沉61 毫米/小時,。尿酚紅排泄試驗:一杯3%、二杯5%,、三杯5%,、四杯7%。靜脈腎盂造影:左腎擴大,,右腎來顯影,。 臨床診斷:雙腎腫瘤?腎結核,?動員手術治療,,尚等待按排手術,要求服中藥一斌,,因找胡老會診,。 依證所見:左腹脹痛,頭暈心悸,,汗出惡風,,口干思飲,飲后渴仍不止,,而心下水響,,尿頻、尿澀痛,,舌苔白,,脈浮數(shù),心率100 次/分,。 此屬表虛心下停飲而兼津傷挾瘀之證,,為五苓散合豬苓湯加大黃方證,與五苓散合豬苓湯加大黃:豬苓三錢澤瀉五錢蒼術三錢茯苓四錢桂枝三錢 滑石一兩阿膠三錢生大黃一錢生苡仁一兩 結果:上藥服二劑后,,小便增多,,尿中排出綠豆大結石。 三劑服完后,,連續(xù)四五天排出細砂樣結石,,腹部腫物消失,其他癥狀也全消失,。 追訪五年未見復發(fā) 醫(yī) 案 分 析 (二) 【92】方某,,男,43 歲,,病案號132645,。 初診日期1965 年12 月7 日:三個月來尿不盡,、尿頻、陰囊抽縮,,曾查前列腺液,,白細胞15~20,卵磷酯小體( ),,診斷為慢性前列腺炎,,西藥治療,療效不明顯,。后轉中醫(yī)診治,,以補腎、舒肝等治療,,癥不減反加重,。 近癥:常腰痛,小便不暢,,尿不盡,,尿頻,食后則少腹拘急,、心中擺忙,、暈眩,、陰囊和陰莖攣縮,,現(xiàn)癥惡寒、頭暈加重,,舌苔白,,脈細弦。 此外寒內飲為患,,為五苓散方證:桂枝三錢茯苓四錢澤瀉五錢豬苓三錢蒼術三錢結果:上方服三劑癥減,,繼原方服六劑,諸癥基本消除 醫(yī) 案 分 析 (三) 【22】費某,,男,,46 歲,住院病案號92282,。 初診日期1965 年8 月20 日:1961 年6 月發(fā)現(xiàn)急性黃疸型肝炎,,不斷治療,病情反復,。近半年來,,出現(xiàn)腹脹、腹水,,某醫(yī)院查有食道靜脈曲張,、脾大,,診斷為肝硬化腹水,服西藥癥狀反而加重,,而求中醫(yī)治療,。 現(xiàn)癥:腹脹甚,胸脅滿,,納差,,暖氣,頭暈目花,,口干稍苦,,有時鼻衄,舌苔白,,脈沉弦滑,。 證屬血虛水盛,水郁久化熱,,治以養(yǎng)血利水,,與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加減:柴胡四錢桂枝三錢黃芩三錢天花粉四錢干姜二錢炙甘草二餞生牡蠣三錢當歸三錢川芎三錢白芍三錢蒼術三錢澤瀉五錢茯苓四錢生地炭三錢阿膠三錢 結果:上藥服十四劑,9 月4 日復診,,口苦咽干已,,鼻衄未作,腹脹稍減,,改服茯苓飲合當歸芍藥散,、五苓散:茯苓四錢黨參三錢枳殼三錢陳皮一兩蒼術三錢當歸三錢白芍三錢川芎二錢桂枝三錢砂仁三錢木香三錢大腹皮三錢木瓜三錢上藥加減治療五月余,腹脹,、腹?jié)M已不明顯,,下肢浮腫消,腹水明顯減少,。 囑其回原籍繼續(xù)服藥,,并加服鱉甲煎丸,以圖進一步好轉,。 注:本文選摘自《胡希恕經(jīng)方醫(yī)案集》 ⊙版權聲明:本文原創(chuàng),,版權歸【小貓醫(yī)話】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尊重個人勞動成果,,侵權自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