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三年(676年),唐高宗讀《滕王閣序》后,不禁拍案,,驚道:“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 便要下詔招他入朝,,但太監(jiān)卻吞吞吐吐的答道:“王子安已經(jīng)落水身亡了”,。 唐高宗黯然垂首,默默地站了起來,,走出了御書房,。 半晌后從外面?zhèn)鬟M來三聲嘆息:“可惜,可惜,,可惜!”
若是他能多活幾旬,,怕是那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李白,,也只能對月自斟對影三人了。 王勃是個天才,。 他六歲就能作詩,、寫文章,文詞通達,,情詞豪邁,。一首《春莊》,震驚四座:
九歲時,他讀大學(xué)者顏師古的《漢書注》,,竟然洋洋灑灑寫了十卷《漢書指瑕》,,批評顏大師的錯漏。 他的童年就是一個奇跡般的存在,,完全無法直視,。 公元666年,在當(dāng)朝宰相劉祥道的舉薦下,,16歲的王勃應(yīng)科及第,,被授于朝散郎。 朝散郎是個七品官,,按當(dāng)時的制度,,一般進士及第者只能授八九品的官職,王勃直接就被授予七品官員,,成了整個朝廷年紀(jì)最小的官員,。 高宗的兒子沛王李賢,很賞識王勃,,于是招募他到王府為侍讀兼修撰,。 這期間王勃認識了一位姓杜的友人,這位友人因為工作能力強被任命為蜀川少府,。到了友人出發(fā)的日子時,,王勃在長安城外為他設(shè)宴餞行。 在唐朝,,凡是送別都要寫詩,。 這次也不例外,王勃當(dāng)場寫了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這首詩里沒有折柳垂淚、依依惜別,、酸楚悲戚,,而是掩藏不住的樂觀豪邁。 在沛王府中王勃以其出眾的才華,,成為京城之中有名的才子雅士,官場新貴,。 在十幾歲時已經(jīng)站在了絕不大部分人一輩子也到不了的高度,。 然而,也就是在他風(fēng)頭最勁的時候,,命運和他開起了殘酷的玩笑,。 那時候的王公貴族流行斗雞游戲,,有一次,沛王邀英王斗雞,。 王勃為博沛王歡心,,在沛王李賢與英王李顯斗雞時,他當(dāng)場作《檄英王雞》一篇,,為沛王助陣,。 年少輕狂的王勃不知他的此舉已深深地觸痛了高宗的逆鱗。 歷朝歷代,,諸王之間爭權(quán)奪位、相互構(gòu)陷的事屢見不鮮,,唐代也一樣,。 前有玄武門之變的慘禍,又親身經(jīng)歷了哥哥李承乾和李泰的奪嫡風(fēng)波,,唐高宗對兄弟相爭之事極為敏感,。 當(dāng)他讀到“兩雄不堪并立”,讀到“見異己者即攻”,,讀到“與同類者爭勝”,,心中早已怒不可遏,。他斥責(zé)王勃不僅沒盡勸諫之責(zé),,而且有挑撥離間之嫌,下令革除王勃官職,,并將其逐出沛王府,。 轉(zhuǎn)眼之間,王勃的無量前程就化為了泡影,。這一年王勃19歲,,遇到他政治生涯里的第一次低谷。 王勃便辭別了長安,,開始了他的巴蜀漂泊之旅,。想起過往的耀眼輝煌,再看此刻的棲棲遑遑,,他的心境變得難以言喻,。 同樣是寫送別詩,他的詩風(fēng)由豪邁轉(zhuǎn)而變?yōu)槠嗲?,如《江亭夜月送別(其二)》:
再由凄清轉(zhuǎn)為悲切,如《秋日別薛華》:
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他因才華外露,,被同僚所妒,,遭人陷害,說他殺害官奴,,被判死刑,。 不幸中的萬幸,恰逢朝廷大赦天下,,王勃撿回了一條性命,。 只是,因這件“殺奴”事件,,他的父親也受到牽連,,被貶到蠻荒之地交趾當(dāng)縣令去了。 第二年,,朝廷查明案情,將他恢復(fù)原職,。但此時的王勃已畏懼官場,,決心隱居創(chuàng)作。他收拾好行裝,,要去交趾看看他的父親,。 他不知道,此去交趾,,只有去程,,沒有歸程。 他也不知道,,此行途中,,他將迎來人生中最輝煌的一刻,。 公元675年,王勃從山西出發(fā)前往交趾,。在路經(jīng)江西南昌時,,恰逢都督閻伯嶼重修的滕王閣完工。閻都督正準(zhǔn)備在重陽節(jié)這天大宴賓客,。聽說王勃恰好路過,,閻都督趕緊差人送上了邀請函。 在宴會進行正酣的時候,,他邀請各位來賓作序文助興的時候,,賓客們都知道閻都督是想借此機會讓他的女婿吳子章名揚天下。大家自是心照不宣,,拱手推讓,,唯有王勃沒有推辭,接過紙筆,,說道:“我來試試,!” 王勃揮筆就寫: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幾句下來,,閻公與女婿吳子章相視一笑,都是一些老生常談的東西,,這個公認的才子也不過爾爾,,空有虛名而已。 當(dāng)王勃寫出“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時,閻伯嶼已不再說話,,等到傳誦千古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躍上紙面時,閻伯嶼已經(jīng)被王勃的才華折服了,,他知道此人是注定要名垂青史的天才,。 就是這一句,,讓日月失色,,讓江山無價,也是這一句,,讓當(dāng)朝文豪乃至后世都認可了王勃的蓋世才情,。 王勃將仕途的艱辛,,閱世的滄桑,人生的悲涼,,一股腦兒融匯到《滕王閣序》中,,創(chuàng)下這千古絕唱。 作完閣序,,他仍有余力,,隧再起身揮毫,提序詩一首:
如果王勃沒有碰巧路過,那我們不會知道曾有過這場宴會,。但王勃趕巧參加了,,這場宴會也就永遠地留在了史書上、傳奇中,,被后來的人一說再說,。 也多虧他的主動,,才為我們留下了千古雄文《滕王閣序》,。700余字的駢文,一掃南朝胼文空有詞藻華而不實的綺麗之風(fēng),,對仗之工,,詞韻之美,才思之敏捷,,風(fēng)骨之傲然,,自漢以來,王子安第一人也,!他像是一把鑰匙,,開啟了盛唐華彩文章之門,這才有了之后的李太白,,張若虛,。 他用了20多個典故,創(chuàng)造了30多個成語:
可惜天妒英才,,作完此篇文章后,,王勃就在乘船前往交趾的途中遭遇了風(fēng)浪。一代才子,,葬身于茫茫水波之中,。 他雖然只活了27年,,卻留給世界一千年,。 當(dāng)我再次感悟王子安時,除了贊嘆唏噓,,也就只能說天道循環(huán),損有余補不足,,既承載了盛世才華,,便也只能天不假年。 對他的評價只能引用唐高宗的三聲嘆息:“可惜,,可惜,,可惜!” 人活在世上,,一定要避免被忽悠,怎么避免,,多看史書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