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陽中風易傳太陰少陰,,太陽傷寒易傳陽明少陽,。 2.病有發(fā)熱惡寒,發(fā)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fā)于陰也。 3.邪氣盛則實,,正氣奪則虛,,邪盛可能正不虛,但是正虛未必邪不盛,。 3.所以應該以寒熱來理解陰陽,,以寒多熱少或熱多寒少來判斷陰陽。 4.寒多熱少或熱多寒少者,,三陰三陽也,。 5.三陰三陽變化多端,遠比二分法的八綱更符合實際情況,。 6.所以,,太陽變證未必仍是太陽證,太陽壞證肯定不是太陽證,。 7.太陽篇夾陽明.夾少陽,,那是為了辨別,乃辨證的思路,,而不是太陽上篇出現(xiàn)白虎湯,,白虎湯仍屬太陽證,中篇出現(xiàn)小柴胡湯,,小柴胡還是太陽證,。 8.至于苓桂術甘湯證.五苓散證.桃核承氣湯證.葛根黃連黃芩湯證,等等,,自然也不是,,或者不全是太陽證,其展示或夾雜的氣血飲瘀,,背后所隱藏的,,正是《黃帝內(nèi)經(jīng)》里所蘊含的中醫(yī)特色的生理病理。 9.《傷寒雜病論》絕對不是拋棄了中醫(yī)特色的生理病理的,。 10.苓桂術甘湯證其實己到了太陰階段,,如同豬苓散證己到了陽明階段,,當然它們是由水飲痰濕引起的,水飲痰濕就是它們的生理病理,,而太陰或陽明則是它們的病性-疾病的偏性或本質(zhì),。 11.所以,出現(xiàn)在陽明病篇的吳茱萸湯證,,自然也不是陽明病,。 12.以此類推,《金匱要略》的當歸芍藥散證,,百合地黃湯證,,等等,也就有了它們各自的六經(jīng)歸屬,。 13.它們各自的六經(jīng)歸屬加上它們各自的生理病理,,則為《金匱要略》,《金匱要略》諸方證的本質(zhì)仍在六經(jīng),。 14.因為《傷寒論》是從狹義傷寒病切入的,,是為解除傷寒病痛苦的。 15.論傷寒疾病而不同時論其它疾病,,就無法形成對比鑒別傷寒疾病的目的,。 16.所以,太陽上篇里有白虎湯證條文,,中篇里有小柴胡湯證條文,,下篇有結(jié)胸證條文,爾后又有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諸篇章,。 17.從而形成辨證論治體系,,掌握了辨證論治的思維和方法,雖不可能“盡愈諸病”,,亦“思過半矣”,。 18.從一病切入到整體辨證謂《傷寒論》,從整體審視到具體辨證謂《金匱要略》,, 19.《傷寒論》如《周易》,《金匱要略》如馬克思辨證法,。 20.《傷寒論》一氣周流中最后都要落實到《金匱要略》中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金匱要略》中并沒有須臾離開三陰三陽的疾病本質(zhì)。 21.“病有發(fā)熱惡寒者,,發(fā)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fā)于陰也”,。 “邪氣盛則實,,正氣奪則虛”,。 22.此陰陽寒熱之辨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