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選項中,屬于足太陰經(jīng)辨證要點的是 A.四肢厥冷 答案與解析 1、D 足太陰病證臨床表現(xiàn):腹?jié)M而吐,,食不下,,口不渴,自利,,時腹自痛,,四肢欠溫,脈沉緩而弱,。 2,、A 足太陰脾經(jīng)病證臨床表現(xiàn):“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 3、A 上焦病證臨床表現(xiàn):微惡風(fēng)寒,,身熱自汗,,口渴或口不渴,午后熱甚,,脈浮數(shù)或兩寸獨大,,邪入心包,則舌蹇肢厥,,神昏譫語,。 第十四單元 三焦辨證 三焦辨證是清代吳鞠通在其《溫病條辨》中創(chuàng)立的一種溫?zé)岵”孀C方法。三焦所屬臟腑的理變化和臨床表現(xiàn),,也標(biāo)志著溫?zé)岵“l(fā)展過程的不同病理階段,。在三焦病證中,,上焦包括手陰肺經(jīng)和手厥陰心包經(jīng)的病變,其中手太陰肺勺證候多為溫病的初起階段,,病較輕淺,。中焦病E主要包括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和足太陰脾的,,變。脾胃同屬中焦,,陽明主燥,,太陰主濕,邪,、陽明而從燥化,,則多呈現(xiàn)里熱燥實證;邪入太月從濕化,,多為濕溫病證,。多見于溫?zé)岵〉闹衅诟陿O期階段,病情較重,。下焦病證主要包括足少月腎和足厥陰肝的病變,,多為肝腎陰虛之候,屬溫?zé)岵〉哪┢陔A段,,病情深重,。三焦辨證治療原是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權(quán),。 細目一 上焦病證 要點 上焦病證的臨床表現(xiàn)、鑒別要點,、治法方藥 上焦病證指溫?zé)嶂扒忠u手太陰肺和手厥陰>包,,以發(fā)熱汗出、咳嗽氣喘,,或譫語神昏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證候,。 (一)臨床表現(xiàn) 1.邪襲肺衛(wèi)證 發(fā)熱,微惡風(fēng)寒,,咳嗽,,頭角,口微渴,,舌邊尖紅赤,,舌苔薄白欠潤,脈浮枚等,。辨證要點:本證以發(fā)熱,、微惡風(fēng)寒,、咳嗽為癢證要點。 2.邪熱壅肺證 身熱,,汗出,,咳喘,口渴,,苔黃,,脈數(shù)等。辨證要點:本證以身熱,、咳喘,、苔黃為辨證要點。 3.濕熱阻肺證 惡寒,,身熱不揚,,胸悶,咳嗽,,咽痛,,苔白膩,脈濡緩等,。辨證要點:本證以惡寒,、身熱不揚、胸悶,、咳嗽,、苔白膩為辨證要點。 4.邪陷心包證 灼熱,,神昏,,肢厥,舌蹇,,舌絳等,。辨證要點:本證以神昏、肢厥,、舌絳為辨證要點,。 5.濕蒙心包證 神志昏蒙,時清時昧,,舌苔垢膩,,舌質(zhì)紅或絳等。辨證要點:本證以神志時清時昧,、舌苔垢膩為辨證要點 (二)鑒別要點 邪襲肺衛(wèi)證為表證,,以衛(wèi)受邪郁,肺氣失宜所致的發(fā)熱,,微惡風(fēng)寒,,咳嗽為特征,。邪熱繼肺為肺熱實證,以邪熱繼肺,,肺氣閉郁所致的身熱,、咳喘、苔黃為特征,。濕熱阻肺證為肺熱實證,,以濕熱阻肺,肺失清肅所致的惡寒,、身熱不揚,、胸悶、咳嗽,、苔白膩為特點,與邪熱塞肺的區(qū)別在于邪熱塞肺是單純里熱證,,濕熱阻肺除里熱外,,還有濕邪致病的特點,如身熱不揚,、胸網(wǎng),、苔白膩等。邪陷心包證與濕蒙心包證病位均在心包,,均有神志昏迷,,但前者單純里熱,后者兼有混邪,。邪陷心包證為邪熱內(nèi)陷,,機竅阻閉所致的灼熱,神昏,,肢厥,,舌蹇,舌絳等,。濕蒙心包證為濕熱釀痰,,蒙蔽包絡(luò)所致的神志昏蒙,時清時昧,,舌谷垢膩,,舌質(zhì)紅或絳等。 (三)治法方藥 1.邪犯肺衛(wèi)證 治法:辛涼解表,,宣肺泄熱,。代表方劑:銀翹散、桑菊飲,。藥物:(銀翹散)連翹,、銀花,、桔梗、薄荷,、竹葉,、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桑菊飲)杏仁,、連翹,、薄荷、桑葉,、菊花,、桔梗,、甘草、蘆根。 2.肺熱壅盛證 治法:清熱宣肺,。代表方劑:麻杏石甘湯,。藥物:麻黃,、石膏,、杏仁、甘草,。 3.濕熱阻肺證 治法:芳香辛散,,宣氣化濕。代表方劑:三仁湯(加減),。藥物:杏仁,、飛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葉、厚樸,、生薏仁,、半夏。 4.熱陷心包證 治法:清心開竅,。代表方劑:清宮湯送服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紫雪丹,。藥物:元參,、蓮子、竹葉,、連翹,、犀角(水牛角代),、麥冬。 5.濕蒙心包證 治法:清熱化濕,,豁痰開竅,。代表方劑:菖蒲郁金湯合蘇合香丸或至寶丹。藥物:(菖蒲郁金湯)石菖蒲,、炒梔子,、鮮竹葉、牡丹皮,、郁金,、連翹、燈心,、木通,、淡竹瀝(沖)、紫金片(沖),。 細目二 中焦病證 中焦病癥的臨床表現(xiàn),、鑒別要點、治法方藥 中焦病證指溫?zé)嶂扒忠u中焦脾胃,,邪從娛化和邪從濕化,以發(fā)熱口渴,、腹?jié)M便秘,,或身熱不揚、嘔惡脘痞,、便溏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證候,。 (一)臨床表現(xiàn) 1.陽明熱熾證 壯熱,大汗,,心煩,,面赤,口渴引飲,,舌紅苔黃燥,,脈洪大而數(shù)等。辨證要點:本證以壯熱,、大汗,、渴飲、脈洪大而數(shù)為辨證要點,。 2.陽明熱結(jié)證 日晡潮熱,,大便秘結(jié),或熱結(jié)旁流,,腹部硬滿疼痛,,舌苔黃,、灰、黑而燥,,脈沉實有力等,。辨證要點:本證以潮熱、便秘,、苔焦燥,、脈沉實有力為辨證要點。 3.濕熱中阻證 身熱不揚,,或高熱持續(xù)不為汗衰,,或煩躁,胸脘痞滿,,泛惡欲嘔,,舌苔白膩,或白厚,,或黃膩等,。辨證要點:本證以身熱、脘痞,、嘔惡,、苔膩為辨證要點。 4.濕熱積滯腸腑證 身熱,,煩躁,,汗出不解,嘔惡,,脘腹脹滿疼痛,,大便溏垢不爽,舌苔黃膩或黃濁,,脈滑數(shù)等,。辨證要點:本證以身熱、腹痛,、大便溏垢,、苔黃膩黃濁為辨證要點。 (二)鑒別要點 四證均有發(fā)熱,、脈數(shù),,均屬里實熱證。但陽明熱熾證因邪熱人胃,,里熱蒸迫所致,,以壯熱,大汗,渴飲,,脈洪大而數(shù)為特征,。陽明熱結(jié)證因腸道熱結(jié),傳導(dǎo)失司所致,,以日晡潮熱,,大便秘結(jié),或熱結(jié)旁流,,腹部硬滿疼痛,,舌苔焦燥,脈沉實有力為特征,。濕熱中阻證因濕熱困阻,,升降失司所致,以身熱不揚,,脘痞,,嘔惡,苔膩為特點,。濕熱積滯腸腑證系由濕熱積滯搏結(jié)腸腑所致,,以身熱,腹痛,,大便溏垢,,苔黃膩、黃濁為特點,。 (三)治法方藥 1.陽明熱熾證 治法:清熱生津,。代表方劑:白虎湯。藥物: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2.陽明熱結(jié)證 治法:軟堅攻下泄熱。代表方劑:調(diào)胃承氣湯,。藥物:大黃,、甘草、芒硝,。 3.濕熱中阻證 治法:辛開苦降,,清化濕熱。代表方劑:王氏連樸飲,。藥物:厚樸,、黃連(姜汁炒)、石莒蒲,、制半夏,、香豉炒,、焦梔、蘆根,。 4.濕熱積滯搏結(jié)腸腑證 治法:導(dǎo)滯通下,,清熱化濕。代表方劑:枳實導(dǎo)滯湯,。藥物:枳實,、大黃、山楂,、檳榔,、厚樸、黃連,、神曲,、連翹、紫草,、木通,、生甘草。 細目三 下焦病證 下焦病癥的臨床表現(xiàn),、鑒別要點,、治法方藥下焦病證指溫?zé)嶂胺讣跋陆梗賷Z肝腎之陰,,以身熱顴紅,、手足蠕動或瘛疚、舌絳苔少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證候,。 (一)臨床表現(xiàn) 1.腎精耗損證 低熱持續(xù)不退,,手足心熱甚于手足背,神憊萎頓,,消瘦無力,,口燥咽干,耳聾,,舌絳不鮮干枯而萎,,脈虛等。辨證要點:本證以手足心熱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舌絳不鮮干枯而萎、脈虛為辨證要點,。 2.虛風(fēng)內(nèi)動證 神倦,,肢厥,耳聾,五心煩熱,,心中儋儋大動,,手足蠕動甚或瘛瘓,舌干絳而萎,,脈虛等,。辨證要點:手足蠕動,甚或瘛疾,,舌干絳而萎,,脈虛。 (二)腎精耗損證與虛風(fēng)內(nèi)動證的鑒別要點 腎精耗損證與虛風(fēng)內(nèi)動證均為下焦病證,,肝腎陰虛,,舌干絳而黃,脈虛,。但腎精耗損證系因邪熱久羈,,耗損腎陰所致,以低熱持續(xù)不退,,手足心熱甚于手足背,,口燥咽干等為特征;虛風(fēng)內(nèi)動證系因腎精虛損,肝失涵養(yǎng)所致,,以手足蠕動,,甚或瘛疝為特點。 (三)治法方藥 1.腎精耗損證 治法:滋補肝腎之陰,。代表方劑:加減復(fù)脈湯,。藥物:炙甘草、干地黃,、生白芍,、麥冬、阿膠,、麻仁,。 2.虛風(fēng)內(nèi)動證 治法:滋陰息風(fēng)。代表方劑:三甲復(fù)脈湯或大定風(fēng)珠,。藥物:(三甲復(fù)脈湯)炙甘草,、干地黃,、生白芍,、麥冬、阿膠,、麻仁,、生牡蠣、生鱉甲、生龜甲,。(大定風(fēng)珠)生白芍,、阿膠、生龜甲,、干地黃,、麻仁、五味子,、生牡蠣,、麥冬、炙甘草,、雞子黃(生),、鱉甲(生)。 細目四 三焦病證的傳變要點 順傳與逆?zhèn)鞯母拍?/strong> (一)順傳 三焦病證多由上焦手太陰肺經(jīng)開始,,傳入中焦,,進而傳人下焦,為順傳,,標(biāo)志著病情由淺人深,,由輕到重的病理進程。 (二)逆?zhèn)?/strong> 病邪從肺衛(wèi)而傳人心包者,,稱為逆?zhèn)?,說明邪熱熾盛,病情重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