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詩詞 每周一至周五晚7:50 長治電視臺都市頻道 清平樂·村居 宋 辛棄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臥剝蓮蓬,。 注釋譯文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清平樂·村居》,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人,,是詩人中能夠領兵打戰(zhàn)的將軍,,是將軍中能夠賦詩填詞的詞人。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親眼目睹了老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復失地,渴望讓老百姓過上安居樂業(yè)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為抗金做著不懈努力,。42歲時,他遭受投降派的打擊,,被貶到遠離戰(zhàn)火的江西農(nóng)村,,一住就是十八年……在這期間,他對農(nóng)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老百姓有了更多的接觸,,所以寫出了許多反映當時農(nóng)村生活的詞作,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一幅有聲有色的鄉(xiāng)村風俗畫.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一所低矮的小茅草屋,,緊挨著一條潺潺流淌的小溪,,小溪的岸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作者只用了淡淡的兩筆,,就把茅屋,、小溪、青草組成的清新秀麗的畫面勾勒了出來,。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房子的主人是一對滿頭白發(fā)的老夫妻,,剛剛喝了點兒小酒,,親昵地坐在一起嘮家常。這幾句雖然寫得很平淡,,但是,,作者卻把一對白發(fā)翁媼,,乘著酒意,彼此“媚好”,,親密無間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現(xiàn)出來了,。這真是無奇之中的絕妙之筆!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老人有三個兒子, 大兒子是家中的主要勞力,,在小溪東邊的豆地里鋤草;心靈手巧的二兒子正忙著編織雞籠,;對于"小兒"的描寫,,共用了兩句,小兒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調(diào)皮玩耍,,“無賴”,是頑皮,,是愛稱,,并無貶義。 "溪頭臥剝蓮蓬"刻畫出小兒子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tài),。見到此景,,作者感到由衷的歡喜,。 作者雖然歸隱田園,但他一直心系抗金,,胸懷家園,。“四十三年,,望中猶記”可以看出他沒有一刻不惦記著故土的老百姓,,沒有一刻不想著國家統(tǒng)一!所以,,當詩人看到江南世外桃源般的鄉(xiāng)村生活,,他陶醉之時,誰又能說不是心醉之時呢,?觸景傷情,,又想起了“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誰又能說這不是作者為故土的老百姓而做的一個夢呢,? 本期嘉賓:東街小學 老師:陳榮 學生:楊佳毅 編輯:李慧芳 監(jiān)制:史艷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