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句三年得,, 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 歸臥故山秋,。 這首《題詩后》是賈島在《送無可上人》“獨行潭底影,數(shù)息樹邊身”句后的題注,。為寫成兩句詩而用盡三年心血,,著實讓人唏噓,賈島“苦吟詩人”的做派及其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偏執(zhí)和堅持由此可見一斑,。 賈島,,唐代詩人,出生于平民家庭,,祖上無人任官,,門第寒微,早年行事多不可考,,只知其窮苦潦倒,,迫于生計出家為僧。賈島一生不喜與常人往來,,《唐才子傳》稱他“所交悉塵外之士”,,惟喜作詩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常常為構思佳句而忘乎所以,。《題李凝幽居》一詩就是賈島對文字苛刻追求的又一例證,。 題李凝幽居 唐·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钡瓋晒P,,勾勒出清幽的環(huán)境,暗示友人李凝的隱士身份,。朋友悠閑地獨居在一個偏僻的地方,,附近沒有鄰居的院落,只有一條雜草叢生的小路通向他荒蕪的庭院,。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此聯(lián)因構思之巧,,用心之苦為后世傳誦,。朗月當空,萬籟俱寂,,老僧輕輕的敲門聲,,驚動了池塘邊大樹上夜宿的鳥兒,紛紛從巢中飛出,,繞了幾個圈兒,,重又回到樹上?!驹娙俗畛鯇懙氖恰吧圃孪麻T”,,后經(jīng)一番周折改為“僧敲月下門”,后文有詳細說明,?!?/p>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寫的是詩人返回路上見到的景象:走過小橋,兩邊是一望無際的田野,,在潔白如銀的月色下美得如詩如畫,;晚風輕拂,低垂的云幕飄搖,,仿佛山石在移動,。古人認為“云觸石而生”,常用“云根”來代指石頭,。這里是反用,,把云比作石頭,以此混淆天地的界限,,使得場景更加闊大,,別具神韻。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的意思是我暫時離開這里,,不久還會再來,不負你我的歸隱之約,。詩的前三聯(lián)寫景,,幽雅的環(huán)境,悠閑的情趣,,恬淡的景致,,引發(fā)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故在最后一聯(lián)重提約期,,托出詩歌主旨,。 全詩寫的是夜訪友人不遇的尋常小事,草徑,、荒園,、宿鳥、池樹,、野色,、云根,無一不是尋常景物,,閑居,、敲門、過橋,、暫去,,無一不是尋常舉動。然而尋常的語言里藏著出神入化的功力,,尋常的景致中有著醇厚別致的韻味,,于是尋常處寫出了不尋常的境界。這也是“苦吟詩人”賈島“雕字琢句求工,,鑄字煉句取勝”的走火入魔的境界,。 據(jù)《詩話總龜》記載,,題詩后的第二天,賈島騎驢走在長安街上,,心里卻還在斟酌詩中的字句,。對“僧推月下門”一句用“推”還是“敲”字猶豫不決,。于是嘴中吟誦詩句,手上比劃“推”和“敲”的動作,,不斷地思考到底用哪一個字好,。賈島念念有詞又手舞足蹈的樣子讓路人覺得好奇又可笑,而他也在不知不覺間沖撞了京兆尹韓愈的出行隊伍,。 韓愈問怎么回事,,賈島老老實實地回答:“不才昨日吟詩一首,今天覺得‘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一聯(lián)還有待斟酌,。不知是‘僧推月下門’好,還是‘僧敲月下門’好,?心在詩句,,驚擾大駕,乞恕免罪,?!?/p> 韓愈見賈島如此沉迷作詩,大為欣賞,,說道:“忠于藝術者,,神游象外之事常有,不足為怪,。不妨將全詩念來,。”賈島念了全詩,,韓愈認真思索之后,,說道:“依我看,用‘敲’字比較好,,如果門是關著的,,那推怎么能推得開?晚上去朋友家,,敲門是必要的禮貌,。而且夜深人靜之際,敲門聲驚擾了鳥雀,,多了幾分聲響,,靜中有動,有活潑之氣,,另外‘敲’字讀起來也更響亮,。”賈島聽了之后覺得很有道理,連連稱贊,,于是把詩句定為“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韓愈分析的非常有道理,賈島詩句描繪的是一個幽靜的境界,,從鳥和僧落筆,借池和樹,,門和月創(chuàng)造氛圍,,用“敲”字,以聲顯靜,,響中寓靜,,更覺幽靜,有出人意料之勝,;而“推”則缺乏這樣的藝術效果,。 這就是家喻戶曉的“推敲”的故事,也是“推敲”一詞的由來,。研討過“推敲”之后,,韓愈邀賈島“并轡而歸”,“教其為文,,遂去浮屠,,舉進士?!保ā缎绿茣ろn愈傳》)臨別時,,韓愈還為賈島賦詩:“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風云頓覺閑,。天恐文章渾斷絕,,再生賈島在人間?!背删土艘欢卧妷言?。 賈島聽從了韓愈的建議,還俗參加科考,,卻屢試不中,,后雖千辛萬苦考取了進士,但仕途不順,,沒有成就什么功名,。倒是因為太過醉心文學,數(shù)次沖撞官員甚至皇上,留下了幾個故事,。 如《太平廣記》中的記載:元和中,,元白尚輕淺,島獨變格入僻,,以矯艷,。雖行坐寢食,吟詠不輟,。嘗跨驢張蓋,,橫截天街。時秋風正厲,,黃葉可掃,。島忽吟曰:“落葉滿長安?!鼻舐?lián)句不可得,,因搪突大京兆劉棲楚,被系一夕而釋之,。又嘗遇武宗皇帝于定水精舍,,島尤肆侮慢,上訝之,。他日有中旨,,令與一官謫去,特授長江縣尉,,稍遷普州司倉而終,。 元和年間,,詩壇風氣虛假輕艷,元稹和白居易詩名未成,,賈島獨自一人尋求詩歌的突破,,廢寢忘食地吟詠作詩。有一年秋天,,賈島騎著驢打著傘在長安的街道上漫步,,見到秋風掃落葉的景象突然有感而發(fā),吟出了“落葉滿長安”的句子,,卻無論如何也想不出對應的下聯(lián),。恰好這時京兆尹劉棲楚出行,賈島沉浸在詩中沒有避讓,。劉棲楚沒管什么吟詩“推敲”,,直接把賈島抓去關了一晚上才放出來,。 還有一次,是賈島考取進士做了官之后的事,。武宗皇帝微服私訪,,走到了賈島的館舍。當時賈島不在,,武宗拿起書案上的詩稿瀏覽,。賈島回來后,見陌生人未經(jīng)允許動自己的詩稿,,很是生氣,,言語輕慢放肆,觸怒了皇帝,。后來賈島被一貶再貶,,最后在貧困中死去。 一生坎坷的賈島,,將作詩融入自己的生命,才學不夠的他苦心孤詣地對詩句精雕細琢,,“雖行坐寢食,,苦吟不輟”,幾乎病態(tài)地追求著五言律詩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像是被五言律詩戴上鐐銬的囚徒,,故而被稱為“詩奴”。北宋大文豪蘇軾將賈島與“詩囚”孟郊并稱,,說“郊寒島瘦”,,主要是指二人詩作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狹隘的格局,艱澀的文辭,,窮愁的情緒,,“奇僻”的詩風,清寒幽晦的藝術特征和極端苦吟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 賈島的詩作中,,沒有李白狂浪不羈的氣質,沒有杜甫憂國憂民的心境,,也沒有韓愈“以文為詩”的才氣,,在唐代勉強算得上是一個二流詩人。但賈島的“苦吟”在中晚唐形成了一種不同于前人的流派,,對晚唐及后世詩歌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幾乎在每個時代都有大量的詩人追隨、模仿賈島,。不得不說,,二流詩人賈島,有著如同一流詩人的名聲和獨特的地位。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