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的興盛源于一個單親的放牧孩童。而北魏的衰亡源于一對夫妻,。我國歷史上,,曾經盤踞在中國北方,叱咤風云,,盛極一時的北魏占有一段很重要的歷史時期,。這個北魏政權由鮮卑族人創(chuàng)建。在我國西漢末年至東漢末年這一段時間,北方的匈奴一族經過大漢王朝懷柔,,分化策略和武力并兼的謀略下分裂為南北兩部,,國勢日衰,其后北匈奴西遷,,一直打到了西歐,。而南部匈奴歸順于大漢王朝,率部內遷中原,,散布在今山西北部一帶,,為漢帝國守護邊疆。 這時由于原匈奴生活的北部廣闊的蒙古草原出現(xiàn)了勢力真空,,本來生活在大鮮卑山一帶的鮮卑人開始西遷,,占領了原匈奴人的地盤,逐漸發(fā)展強盛起來,。而鮮卑本來是被東漢北部守邊將領利用來打擊匈奴的,,但是沒想到匈奴衰亡后鮮卑人卻發(fā)展了起來,并逐漸變得不可控制,。時間來到西晉末年,,當時八王之亂,中原發(fā)生了空前的大饑饉,,北方的五支胡族先后登場主宰歷史走向,。中原士人紛紛南下江南避禍,成立東晉皇朝,。而在中原地帶,,胡族之間的撕斗中,鮮卑一族表現(xiàn)得尤為亮眼,。鮮卑一族分為東部的慕容氏鮮卑,,宇文氏鮮卑,段氏鮮卑,。其中的慕容氏鮮卑相繼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北燕南燕等,。在中部的山西一帶則是建立代國的拓跋氏鮮卑一族,在西邊則有著乞伏氏的涼國和在青海一帶的慕容氏,。青海這支慕容氏由東邊的前燕慕容氏先祖中的一支西遷而來,。這支慕容氏便是后來唐朝年間勢力強大的吐谷渾的由來。所以今天那些姓慕容的,,姓段的,,姓元的(后來拓跋氏改姓為元氏),姓宇文的,,都極有可能是鮮卑氏族的后代,。 拓跋鮮卑氏的興盛源于一個一個人——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當時中國北方歷經諸族競逐之后剩下了鮮卑拓跋氏的北魏和鮮卑慕容氏的后燕對壘,在參合陂一役中,,后燕大敗,,此后后燕軍神慕容垂親征北魏,于半路逝世,。從此拓跋珪再無敵手,,一舉滅了后燕。北魏歷經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燾三代的經略征戰(zhàn),到拓跋燾攻打統(tǒng)萬城,,結束了匈奴人最后一個政權大夏國后終于統(tǒng)一了北方,。而自拓跋燾始,一直到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一直想滅亡南朝進而統(tǒng)一中國,,奈何南朝就像一個打不死的小強,即使歷經內亂,,改朝換代,,被北魏接連吞沒土地卻憑著長江天險,在歷代王朝的帝王將領的共同努力下依然在南方茍延殘喘著,,保留著一席之地,。從拓跋珪興國始,一直到拓跋宏漢化改革期間,,北魏一共歷經七代君主,,一直保持著強盛的態(tài)勢,北抑柔然汗國,,南壓南方諸朝,。其實嚴格來說北魏的衰落源于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孝文帝的改革把鮮卑一族天生的勇猛彪悍武功謀略給革沒了,,特別是拓跋氏宗室的統(tǒng)治能力開始下降,。 而改革帶進來的官僚主義使得北魏朝廷內部的權力傾軋越演越烈。進而惡化了基層人民的生活環(huán)境,,引發(fā)了民眾起義,,動搖了帝國的統(tǒng)治基礎。并且改革降低了北魏北方舊都平城的鮮卑族戍邊將士的待遇和地位,,引起了底層的鮮卑族人的普遍不滿。這為以后的北方六軍鎮(zhèn)大起義埋下了伏筆,,也為軍閥勢力爾朱榮的發(fā)展壯大埋下了伏筆,。但孝文帝拓跋宏還算得上是一代明君,,能hold得住整個帝國,北魏的真正的滅亡始于一對夫妻,。這對夫妻分別叫做元恪以及胡充華,。元恪是北魏孝文帝的兒子,北魏第八君,,為北魏宣武帝,。宣武帝年間,寵信各種奸臣,,這些奸臣胡作非為,,擾亂了北魏正常的政治生態(tài)。同時吏治開始腐敗,,宗室元雍和元琛斗富,,相比于西晉的石崇王愷。吏部尚書元暉,,賣官鬻爵,。北魏開始從內部政治管理層面走向衰落。民間大批農民破產,,沒入豪強之家為奴,。元恪死后,其妻胡充華做了太后,,臨朝稱制,。此時北魏在北方設置用來抵御柔然入侵的六方軍鎮(zhèn)豪強勢力發(fā)展壯大,其中以爾朱榮為顯著,。胡充華的兒子孝明帝元詡長大成年后,,胡充華戀權不肯歸還國政,元詡大怒,,密詔北方藩鎮(zhèn)首領爾朱榮入朝,。豈料事情被胡充華發(fā)覺,毒死了元詡,。此后便發(fā)生了東漢末年詔董卓入洛陽那樣的引狼入室的事件,。天柱大將軍爾朱榮以胡充華毒死皇帝為借口,興兵入洛陽,,裹脅著胡太后和朝臣到河陰,,把胡太后沉入江中,并當場誅殺了兩千余大臣,。此一事件史稱河陰之變,。爾朱榮把北魏宗室元子攸立為新一任北魏皇帝,史稱孝莊帝,。孝莊帝不滿于軍將攝權,,誘殺了爾朱榮,。爾朱榮的堂侄爾朱兆為爾朱榮報仇,發(fā)兵攻破了洛陽,,擄走孝莊帝元子攸,,將之勒死在佛寺之中。此后的北魏皇帝就再也沒有作為一國之尊的尊嚴可言了,,統(tǒng)治力江河日下,。 反叛的爾朱兆和爾朱世隆擁立元曄為帝,當殺死元子攸后又將之廢黜,,另立元恭為節(jié)閔帝,。在北方六軍鎮(zhèn)叛亂中獲得發(fā)展的另一軍將高歡與爾朱氏決裂,起兵討伐爾朱兆,,擁立元朗為帝,,在廣阿一役中大敗爾朱兆。并在紫陌之戰(zhàn)中將爾朱氏徹底擊敗,,爾朱兆在秀容自縊身亡,。高歡得勝,大權獨攬,,貶黜元朗,,以元修為帝,是為北魏孝武帝,?!藭r的北魏已是被任意廢黜和擁立的角色了。而元修繼承了拓跋氏人天生的骨子里不甘人下的脾性,,和手下大臣密謀除掉高歡,。奈何元氏人已經大勢已去,元修只得往關西依附在六軍鎮(zhèn)大起義中發(fā)展起來的另一將領宇文泰,?!梢哉f,后來主宰北魏的各大權臣都是在六軍鎮(zhèn)起義中的既得利益者,,而六軍鎮(zhèn)大起義是由拓跋宏的漢化改革引起的,。所以說,拓跋宏當初的改革,,其實是在為自己的帝國滅亡埋下了伏筆,,就因為他仰慕漢儀,而相反地戰(zhàn)國時期的趙武靈王因軍政胡化而使得國家強大,,兩相差異之對比,,實在令人唏噓。話說孝武帝元修投奔宇文泰后,,其實是剛離虎穴,,又入狼窩,,哪有一個手握軍權的將領控制住了一個皇帝后不會篡位之理,。元修西奔關西,,此時北魏其實已經宣告正式滅亡,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兩個國家,。元修后來被宇文泰毒殺,。而高歡另立元善見為帝。曾經盛極一時的北魏,,就此在軍鎮(zhèn)大起義的肇始之中,,崩亡于歷史滾滾洪流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