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暉先生的《箜篌圖》(70x49cm)完稿于1978年5月,。曾作為單幅年畫印刷出版,并收錄于數種王叔暉畫集,。原作多年不見蹤影,。2019年10月,兀然出現在國家畫院美術館主辦的《翰墨流金——中國國家畫院經典美術作品展》(9月30日—10月7日)上。我在溫州出差,,來不及趕回北京觀看,。把這消息告訴了叔暉先生的侄子王維澄,他也未及去看到原作,,但托關系拍攝了電子版,,并轉給了我一份。連趣網總裁趙剛見維澄發(fā)的消息后,,立刻奔國家畫院美術館而去,。我告他畫展已結束,他頗遺憾,,發(fā)朋友圈說:這幅畫在民間流傳的贗品很多,,這下有照妖鏡了。 中國國家畫院的前身是中國畫研究院,,是在文化部中國畫創(chuàng)作組的基礎上組建的,,創(chuàng)作組的集中活動地點,在北京頤和園的藻鑒堂,。那里是頤和園中的一個小園林,,從不對游人開放。創(chuàng)作組在此活動期間,,曾約請了全國各地的一批畫家來此居住,、創(chuàng)作,錢松巖,、宋文治,、黎雄才、亞明,、陸儼少等都在其列,。叔暉先生去藻鑒堂的時間不長,大約只畫了《箜篌圖》這一幅畫,,且是帶回家來畫完的,。此前,她于同年3月完成了《紅樓夢》系列人物之林黛玉,,那是她十年不畫仕女(古裝女子),、只畫少數民族婦女階段之終結,重畫仕女畫的開篇之作,。 從已畫過的作品中提取構圖、意境等元素,,進行再創(chuàng)作,,是叔暉先生仕女畫創(chuàng)作的一個特點。那些已畫過的作品,大多是一部連環(huán)畫中的某一幅,,或是文學作品(含中學《文學》課本)插圖,。她于1954年創(chuàng)作的連環(huán)畫《孔雀東南飛》,其圖十是一個劉蘭芝彈箜篌,,她的丈夫焦仲卿和小妹一起聽琴的畫面,。這幅畫被叔暉先生另眼相看,以其為模本,,略為修改后,,重畫,著色,,當作了這本連環(huán)畫的封面,。2015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經典連環(huán)畫原稿原寸系列”,,《孔雀東南飛》收入其中,。可惜的是,,封面畫沒有一并出版,。更可惜的是,缺了十幾幅原稿,,其中包括圖十,。 連環(huán)畫《孔雀東南飛》圖十 連環(huán)畫《孔雀東南飛》封面 連環(huán)畫《孔雀東南飛》封面畫稿 連環(huán)畫《孔雀東南飛》的腳本是根據漢樂府敘事詩改編的,描述劉蘭芝的原詩寫道:“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笨梢娺h在漢代就已有這種樂器。箜篌大略分為豎箜篌和臥箜篌兩種,,樂府詩沒有細說彈的是哪一種,;確定劉蘭芝彈豎箜篌,當是叔暉先生的貢獻,。此外,,畫中的箜篌,不是歷史記載中提及較多的鳳頭箜篌,,而是云頭箜篌,。我沒有查到史料,但我估計這不是叔暉先生的創(chuàng)造,,而是有所依據,。這與先生的習慣有關,,她在創(chuàng)作之前,總要先圈定所畫內容的朝代范圍,,搜集相關資料,,絕不會宋冠唐戴的。至于創(chuàng)作《孔雀東南飛》之前對漢代文物資料的細致收集,,她曾給我講過,,惜我記得不甚清晰了。 這幅封面畫中劉蘭芝彈箜篌的局部,,三十年后轉化成了她獨自彈琴的單幅仕女畫《箜篌圖》,。前后兩圖明顯不同的是,人物掉了個個(《紅樓夢》系列人物之王熙鳳那幅也是同樣做法),。其次,,是將環(huán)境從室內改到了室外,竹席,、茶幾,、漆盒妝匣等依舊保留,身后增加了一座花壇,、一塊石頭和一叢棕櫚類的植物,。比起原來的封面畫來,《箜篌圖》免去了畫面過堵,、過滿的缺點,,人物造型完整完美,典雅飄逸,,表情生動,,營造了一種悠然自得、愜意舒適,、靜心對樂的意境,。 畫冊中的《箜篌圖》(攝于此畫完成后初年,還沒有出現“返鉛”現象) 《箜篌圖》的講究,,一在設色,,二在“界畫”手法的嫻熟。 衣服用的主色是洋紅,,大面積的洋紅,,略摻白粉后,從衣紋的褶處自深至淺染開,,由此顯出衣服附著于人體后的明暗關系,。衣領、衣袖的花邊,,則是純洋紅自深至淺染開,,然后淺石綠描花,。裙子是白粉“漸染”,不是平涂,,顯出白粉與白紙的區(qū)別,也是為了體現明暗,。染綠地之前要先調好足夠的顏料(藤黃加花青加水),,從畫面右下方染起,也是自深至淺,,最后淺到與無色處無縫銜接,。染過待干之后,用稍重些的草綠色點苔,。箜篌的琴框是朱砂平涂,,云頭是藤黃(可能加了一點赭石)平涂。茶幾是赭墨平涂(正面?zhèn)让娣殖錾顪\),。妝匣是墨涂,,朱砂勾花。 “界畫”,,以依靠界尺畫直線為主要表現手段,,畫時最難把握的是右手中指要墊在毛筆和界尺之間,一條線最好一氣畫完,,分兩次畫完的線不能顯出接頭,。茶幾、竹席的線都是墨線,,席子當中的圖案是藤黃畫線,,琴弦是白粉畫線,這二十五根琴弦是這幅畫中最“技術”,、最見功力的活兒,。 1978年叔暉先生創(chuàng)作《箜篌圖》時,已是我相對集中時間隨其習畫的末期,。當時,,她曾將此畫攤在畫案上,或釘在“抗震床”上層的床沿上,,給我詳細地解析過?,F在想來,那就是我最早,、也是最后一次看到,、欣賞這幅畫了。那年3月我上了大學,,暑假期間,,依先生意,,按先生畫稿,我臨摹了這幅畫,,用的是以前沒用過的一種熟宣紙,,叫“蟬衣箋”。紙?zhí)?,顏色明顯不如原作那般明麗,。我躊躇著,沒敢貿然開臉(面部涂色),,也沒敢畫琴弦,。我生怕哪一處不慎,使一幅先生基本認可,、自己也還滿意的臨摹之作成了廢品,。 國畫顏料中的白粉,又稱鉛粉(許是粉中有“鉛”的緣故),,一幅國畫,,年代久了,若保存不當,,白粉或含粉的地方會出現“返鉛”,。先生畫作中的史湘云、連環(huán)畫《楊門女將》封面,,都出現了“返鉛”,。從本文所附的第一幅《箜篌圖》中可以看到,人臉,、琴弦和花壇等處,,也出現了“返鉛”。修補“返鉛”的方法,,先生是教過我的,,當場示范,立刻見效,??上缃駴]人要求我來做這件事,也不知四十年前學會的本事還靈不靈了,。 2019年12月冬至后一日記于滬西綠茵苑,。 圖文:蔣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