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jīng)病代表方劑常用劑量 (一兩=5克) (一)表陽(yáng)證代表方劑常用劑量 1,、麻黃湯:麻黃三兩(15克)、桂枝二兩(10克),、炙甘草一兩(6克),、杏仁七十個(gè)(15克)。 2,、葛根湯:葛根四兩(30-60克),、麻黃三兩(15克)、桂枝二兩(10克),、白芍二兩(10克),、炙甘草二兩(10克)、生姜三兩(15克),、大棗十二枚(10枚),。 3、桂枝湯:桂枝三兩(15克),、白芍三兩(15克),、炙甘草二兩(10克)、生姜三兩(15兩),、大棗十二枚(10枚) (二)表陰證代表方劑常用劑量 1,、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二兩(10克),、炮附子一枚(15-30克)、炙甘草二兩(10克),。 2,、麻黃附子細(xì)辛湯:麻黃二兩(10克)、炮附子一枚(15-30克),、細(xì)辛二兩(10克),。 3、桂枝湯加附子:桂枝三兩(15克),、白芍三兩(15克),、炙甘草二兩(10克)、生姜三兩(15兩),、大棗十二枚(10枚),、炮附子一枚(15-30克)。 (三)半表半里陽(yáng)證代表方劑常用劑量 1,、小柴胡湯:柴胡半斤(25克),、黃芩三兩(15克)、半夏半升(15克),、人參三兩(15克),、炙甘草三兩(15克)、生姜三兩(15克),、大棗十二枚(10枚) 2,、四逆散:柴胡15克、白芍15克,、枳實(shí)15克,、炙甘草15克。 (四)半表半里陰證代表方劑常用劑量 1,、柴胡桂枝干姜湯:柴胡半斤(25克),、黃芩三兩(15克)、桂枝三兩(15克),、干姜二兩(10克),、天花粉四兩(20克)、生牡蠣二兩(20克),、炙甘草兩(10克),。 2、烏梅丸:烏梅15克,、細(xì)辛6克,、干姜10克、黃連6克、當(dāng)歸10克,、炮附子15-30克,、川椒10克、桂枝10克,、人參10克,、黃柏6克。 3,、半夏瀉心湯:半夏半升(20克),、黃芩三兩(15克)、人參三兩(15克),、炙甘草三兩(15克),、干姜三兩(15克)、大棗十二枚(10枚),、黃連一兩(6克) 4,、甘草瀉心湯:炙甘草三兩(20克)、半夏半升(15克),、黃芩三兩(15克),、人參三兩(15克)、干姜三兩(15克),、大棗十二枚(10枚),、黃連一兩(6克) 5、生姜瀉心湯:生姜20克,、半夏半升(15克),、黃芩三兩(15克)、人參三兩(15克),、炙甘草三兩(15克)、干姜一兩(15克),、大棗十二枚(10枚),、黃連一兩(6克) (五)里陽(yáng)證代表方劑常用劑量 1、白虎湯:知母六兩(30克),、石膏一斤(60-90克),、炙甘草二兩(10克)、粳米六合(30克),。 2,、承氣湯(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diào)胃承湯):三方合一為“三一承氣湯”:炙甘草20克,、大黃10克、厚樸10克、枳實(shí)10克,、芒硝10克,、生姜15克。 (六)里陰證代表方劑常用劑量 1,、四逆湯:炙甘草二兩(10克),、干姜一兩半(10克)、生附子15-30克,。 2,、理中湯:人參15克、干姜15克,、白術(shù)15克,、炙甘草15克。 來(lái)源公眾號(hào) 韋安理 菜鳥學(xué)經(jīng)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