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萌 《今生自述》是吳桐林(1859年-1927年)晚年的一篇回憶錄,,文中追憶了他不到九歲那年的春天(即1868年3月),,因其父吳友德(又名平軒、楚雄,,四川提督右營游擊,,兼攝川北鎮(zhèn)總兵官印,署懋功協(xié)副將,。誥授振威將軍,,晉封榮祿大夫)帶兵“營駐閬中”,兄弟三人在祖母的帶領下,,前往閬中游攬后留下的深刻印象,。 正如《今生自述》開篇所云:“八歲侍父游,遍歷川藏邊,。閬州古跡茂,,嘉陵江水妍”。實際上“閬州古跡”即為這四句詩的部分注解,。全文雖用了不到五百字,,卻不僅描述了“神仙往來,代不乏紀”的古閬苑眾多勝跡,;且旁證博引記載了川軍救烏市,、金鐘的傳說,杜工部題詠等事件,;還睹物思人,,發(fā)出逝者如斯、真情至深的喟嘆,,實為一篇難得的游記范文,。 吳桐林 網絡圖片 此文的發(fā)現(xiàn),不僅可以讓我們再次一睹閬苑名勝的風采,,而且也為填補清末民初的研究空白,、補偏救弊歷史傳承中的疏漏大有裨益,是為幸事,。
同治三年,,先大夫奉朝旨,統(tǒng)帶四川軍,,督提八營官兵,,救援烏魯木齊。丁卯,凱撤回川,。川督駱文忠公檄委署理川北中營游擊,。營駐閬中。蒞營數(shù)月,,總兵鶴齡病故,,先大夫遂兼攝總兵官印。 總兵署相傳為張桓侯帥府,,古柏數(shù)十株,,為桓侯手植。侯墓亦在城內,,土人立廟祀之,,種柏數(shù)十本,亦郁郁長青云,。閬中縣城三面臨水,,故名。 拍攝于1910年的閬中張飛廟 對岸山勢如屏,,蒼翠欲滴,,世傳為古閬苑,神仙往來,,代不乏紀,。山側峻崖,有八仙洞,。洞懸鐵鏈,,可以攀援上下。洞旁古木一株,,老干橫撐,,枝葉繁茂,距地四五丈,。干懸金鐘一,,高尺余,口徑四五寸,,鐵紐嵌懸樹干,,樹皮連合無痕如天然生成。遇風雨,,鐘聲郎當,,滿山應響。 詢之土人云:是羅壯勇公思舉官總兵時,,來游于此,,適見山廟有古金鐘,戲挈至巖下,飛身上樹,,懸于老干云,。英雄舉動,,山林增色,,迄今百年,猶令人景仰不置也,!北山有滕王亭子,,即杜工部題詠處也?!斗捷泟儆[》:玉臺觀在閬州城北七里,,唐滕王嘗游,有亭及墓,。 拍攝于1910年的閬中南津關渡口 烏乎!祖訓殷殷,,倏忽五十余年,。兩弟早亡,余獨生存,,未能仰體懿德,,有負老人矣! 考釋: ②從文中可知,當時駐扎閬中的最高軍制為綠營兵“總兵署”,,按清代兵制釋義,,“總兵”系鎮(zhèn)守總兵官之簡稱,又稱總鎮(zhèn),,為正二品,,受提督節(jié)制,是綠營兵的高級武官,,所直轄之營兵稱鎮(zhèn)標,。明末清初,戰(zhàn)亂綿延,,順治三年(1646年),,豪格率清軍進入保寧,并“以保寧為大鎮(zhèn),,中江,、順慶為邊”作為圖川根據(jù)地,直到順治十七年(1660年)始于成都建立官署,,康熙四年(1665年)經歷了長達十九年才由保寧遷入成都(龍顯昭《試論歷史上的南充》),,之后這里仍然是重兵屯集之地。今天的官菜園街,、左營街等的得名想必應始于此,。 ③張桓侯帥府,文中所述十分清楚,,總兵署駐址即為“帥府”,里面有恒侯“手植”的“古柏數(shù)十株”,。據(jù)推測有可能在今老干局原址(即文革前的機關托兒所住址),但究竟何處,,尚待考證,。否則,一個重要的三國圣地,,一個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鎮(zhèn)守七年之久的遺址,,總不能奉獻給海內外游客的,,永遠僅有一處祭祀的廟宇吧?,! ④錦屏山鐵鐘傳說眾多,,近年來各種相關資料都有介紹,但描述之翔實尚屬第一次所見,,且還特地提到羅思舉的故事,,既豐富了史料,又與傳說中的游俠掛鐘相得益彰,、妙趣橫生,。 ⑤本文再次證明滕王亭子而非“滕王閣”,中國古人對樓臺亭閣的區(qū)別和用法是大有考究的,,絕不會隨心所欲。而且滕王亭子在玉臺“觀內”也不是“座落在城北玉臺山上”,。過去雖有人也提議過應恢復“滕王亭子”,但始終未能還其本來面目。長期沿用自上世紀八十年后期重建后使用的“滕王閣”一名,,不僅于史無據(jù),,名不正言亦不順;也容易引起步人后塵,、仿冒名勝的誤導,,貶損閬州滕王亭子自身獨特的人文價值。 注: 本文摘自《屏山文史資料》第十八輯,,吳桐林撰寫的五言詩體裁遺著“今生自述”,,原文載《中日戰(zhàn)爭》(六)一書。 吳桐林小傳:吳桐林(1859年-1927年),,名質卿(或作蟄卿),,自號耽道人,,四川屏山縣人,。以嗣父吳友德陣亡,蔭云騎尉(爵號,,正五品)。 1892年12月,,四川藩司龔兆瑗聘,,總辦全川輿圖。1895年受欽差辦理臺灣防務劉永福聘,,任總理黑旗諸軍文案兼總理營務處。1896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全國運送公司,,后奉兩湖總督張文襄派往南洋群島考察商務(其次子兆鑒亦隨侍前往),。1899年奉張之洞命再次出洋考察商務,并在新加坡辦學傳授儒教,。 1901年秋,,由慶親王電召回國咨詢要事,于是父子同返京都,。1903年7月上書請創(chuàng)辦商部,,奉旨報可,所有一切規(guī)章制度,、辦事細則,、機構設置等,均出自吳手,。且準父子同部供差,,賜黃馬褂,官封商部郎中,。 1903年12月又在京始創(chuàng)《商務報》(旬刊),,任總辦。1911年任四川紅十字會副會長,,1913年后任參議院秘書,、農商部有獎實業(yè)債券局庫房主任等職,并再次赴南洋考察商務,,1924年因病回國,。1927年任濟南同善社國學專修館館長,同年病逝于煙臺,。 吳桐林屬于中國早期“睜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他游跡各省,并六度前往南洋各國,,涉獵廣泛,,履歷非凡。曾多次上書清廷設立商務機構,,發(fā)展貿易,,保護華僑,振興交通,,改革科舉等等,,堪稱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歷史性人物。其主要著述有《南洋群島識略》,、《商務答問》,、《保商興教錄》,、《黑旗戰(zhàn)記》、《南洋華僑事略》等,。 |
|
來自: 光輝rlbr1vjwmb > 《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