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前此講了盛唐“山水田園”詩派,,講了王維,,講了孟浩然。其實還有一個不得不講的人物,,剛好他跟我還是老鄉(xiāng),,是潤州延陵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蘇省鎮(zhèn)江市的丹陽人,。既然份屬鄉(xiāng)賢,,且在古人看來他的山水田園詩與“王、孟”各擅勝場,,《唐詩品匯》l甚至說:“儲光羲詩高處似陶淵明,,平處似王摩詰”。而胡應(yīng)麟《詩藪》更說:“儲光羲閑婉真至,,農(nóng)家者流,,往往出王、孟之上,?!痹u價不可謂不高,那我們今天就來賞讀一首他的五律名作《詠山泉》,,詩云: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 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zhuǎn)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 恬淡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這樣的詩作,真可謂是清澈見底,,真可謂是清可鑒人,。題目很明確,就叫《詠山泉》,,所以全詩緊扣“山泉”而來,。“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這樣的筆法確實像極了陶淵明的“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純?nèi)缱匝宰哉Z,,平實之極??墒瞧綄嵦幤?,起后卻又陡起一筆,讓人必須產(chǎn)生眼前一亮的效果,。所以陶淵明說“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緊接著一句“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誠為千古妙語。一句“心遠地自偏”,,我們在前此的《飲酒其五》中分析過,,這樣的意境,這樣的境界,,甚至超越了梭羅的《瓦爾登湖》,。 儲光羲同樣有這樣的筆力,有這樣的功夫,。首聯(lián)“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本褪菍懸粭l不知名的清泉而已,,可是接下來的頷聯(lián)卻突然說“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換做我們來寫清泉,,你會怎樣寫呢,?寫潺潺流水、寫自得其樂,,而泉水的狀態(tài)也不過就是清澈而已,。可儲光羲卻由清幽的泉水,,陡然宕開一筆,,先寫泉色、天色,,說天空倒映在泉水之面,,于是周圍地面的顏色和天空的顏色,是完全一樣的,,從小小的泉水而見天地的顏色,,視覺陡然開闊起來。而“飛空作雨聲”,,則是說泉水從高高的山崖上飛流直下,,雖然不如瀑布壯觀,卻如雨聲作響,,叮叮咚咚,別有情趣,。于是汩汩的泉水,、橫流的山泉,突然變成了一個豎流的狀態(tài),,這樣狀態(tài)的山泉一下子就延展了時空,。當然不僅在視覺上做出了延展,“飛空作雨聲”,,那種雨聲的感覺,,又一下子在聽覺上讓人產(chǎn)生了豐富的想象。視覺聽覺俱得延展,,那一道清澈而靈動的山泉,,一下子宛如精靈一般,如在目前,。所以這一聯(lián)把山泉寫得動態(tài)十足,。 所以,首聯(lián)與頷聯(lián)的四句,,由平實轉(zhuǎn)靈動,,這種處理的高妙完全可以和王維的《山居秋暝》相媲美。“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也是一樣的清新樸實,,而“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下子便動感十足,。所以別看這山水田園詩作,,寫景寫物既要有清新平實處,又要有靈動鮮活處,,這才算是得了山水田園的精髓,。王維的《山居秋暝》,接下來的頸聯(lián)與尾聯(lián)說,,“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是為山水注入了人的精神,而儲光羲接下來依然不離山泉卻又暗含著人性的自喻,。頸聯(lián)說“轉(zhuǎn)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這表面上是說,,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漲滿了一條條山澗與小溪,甚至它分出的支流也貯滿了一個個的小池塘,??墒羌毤毾雭恚@種流到深澗之中,,或者水滿則溢又分到小池塘中,。在這種種狀態(tài)下,原本那種靈動與靈氣,,便仿佛被低洼的環(huán)境,、窒息的環(huán)境所遮掩了。在低洼的小池中,,在幽深的山澗中,,如何再能看出“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的歡樂呢,?如此前后的對比便不由得讓人想到作者以山泉自喻的可能,。 儲光羲考中進士之后,一直仕宦不得意,,屈居下僚,。他中年的時候和王維一樣隱居終南山的別業(yè)之中,,后出山任“太祝”一職,,所以世稱“儲太?!薄怍艘驗橐恢鼻酉铝?,所以特別關(guān)心百姓疾苦,。雖然他是山水田園詩派,可其實他的田園詩作要遠勝于山水詩做,。他的《田家即事》,、《樵夫詞》,尤其是《田園雜興》,,其實是開了南宋范成大著名的《四時田園雜興》的先河,。天寶末年,儲光羲奉使至范陽,,當時安祿山兼任范陽,、平盧、河東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強兵勁卒,,正密謀準備叛亂,而唐玄宗委任權(quán)奸,,荒于政事,。儲光羲一路之上,既能見民生艱苦,,又能洞如觀火,,察見時事,留下了很多寓意深切,、憂念時局之作??上拿\和王維一樣,,后來“安史之亂”,他和王維都俱未能逃離,,甚至杜甫一開始也為叛軍所捉,,幸而最后得以脫身,這就使得杜甫的命運與王,、儲大不相同,。可是王維寫下了《凝碧池》,,以詩作證忠心,,又有好友裴迪與弟弟王縉出手相救,,終于得以死里逃生。而儲光羲長安被破時被俘,,被迫和王維一樣接受偽職,,“安史之亂”之后被論失于晚節(jié),雖免于被斬卻被遠貶嶺南,。儲光羲沒有王維那么好運,,不能經(jīng)受嶺南瘴癘之氣,最終貶死嶺南,。 所以回看他的人生,,回想他的憂憤,那如山泉般自喻的精神自我——“轉(zhuǎn)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質(zhì)本高潔的山泉在低洼的小池與幽深的山澗之中,在窒息的人生與逼仄的環(huán)境之中又能怎樣呢,?是的,,面對命運可能無可奈何,可詩人還要說,,即便無可奈何,、即便落落寡合、即便“恬淡無人見”,,也要“年年長自清”,。你看,那道山泉的恬靜與淡泊,,哪怕世人,、哪怕這個世界無從知曉它的品質(zhì)、它的高格,,但不論怎樣,,這樣的泉水年復(fù)一年地流淌,永遠是那樣的清澈,。到此雖然語詞猶不離山泉,,可詩人以山泉寄寓精神的自我、譬喻其恬淡自然,、飄逸出俗的高潔人生追求卻是呼之欲出,,到此完美合一。 所以《河岳英靈集》評論此詩說“格高調(diào)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那是說這種格調(diào),、這種譬喻,、這種境界,,非一般人可以道出。事實上卻如儲光羲自己證實的那樣,,在盛唐詩壇,,雖然他的官運不濟,命運也偃蹇多舛,,甚至到最后被貶死嶺南,,可《唐才子傳》與《河岳英靈集》俱說他“挾《風》、《雅》之跡,,得浩然之氣”,;而《唐詩別裁》更說他“學陶而得其真樸,與王右丞分道揚鑣”,。這就是說他人格與詩品的影響,,以及在當時的號召力。事實上不僅在當時,、在盛唐,,在日本,儲光羲的名聲也很大,,還是因為前此我們說到過的那位晁衡——那位阿倍仲麻呂,,作為日本的遣唐使留學生,生于日本奈良的阿倍仲麻呂入唐之后改名晁衡,。他天資聰穎,,尤其酷愛漢文化與漢文學,甚至于開元年間參加了科舉考試,,高中了進士,,被任命為左春坊司經(jīng)局校書,職掌校理刊正經(jīng)史子集,,并輔佐太子研習學問,。當時儲光羲就曾用“朝生美無度,高駕仕春坊”的詩句贊美過他,。其實晁衡的人生就是當時大唐氣象,、盛唐之世的影響下,所謂四夷賓服,、萬國來朝的包容與學習之精神的一個經(jīng)典表現(xiàn)。晁衡與王維,、與李白,、與儲光羲俱過往甚密,后來晁衡歸國時,,王維寫下《送秘書晁衡還日本國》,,留下“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的名句,;而晁衡在琉球附近遭遇風暴,當時誤傳晁衡遇難,,李白更寫下《哭晁卿衡》的千古名篇,,所謂“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而儲光羲的送別詩《洛中貽朝校書衡,朝即日本人也》也是一首千古名作,。詩云:“萬國朝天中,,東隅道最長。吾生美無度,,高駕仕春坊,。出入蓬山里,逍遙伊水傍,。伯鸞游太學,,中夜一相望。落日懸高殿,,秋風入洞房,。屢言相去遠,不覺生朝光”,。這是以梁鴻贊晁衡,,并表達了與晁衡的互相砥礪、互相治學的知己之情,。這首詩被晁衡最終帶回了日本,,儲光羲因此在日本名聲大振,并被供奉于日本京都的詩仙祠中,。所以雖然人生在世不稱意,,甚至最終散發(fā)被貶,死于嶺南,,可儲光羲的詩與他的人格卻如那清澈的山泉,,在歷史的流淌中,留下了永恒不滅的印記,。是啊,,不論怎樣的命運,,不論怎樣的人生際遇,即便滄桑滿眼,,即便泥濘滿地,,心中應(yīng)自有汩汩流淌的清泉,哪怕“恬淡無人見”,,也要“年年長自清”,。不論怎樣的命運,我流淌,、我清澈,、我生活! |
|
來自: AHC雪松 > 《國學(詩詞)|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