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90后”,就會被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簽:宅,,個性,,自信等等。對于消費行業(yè)來說,,目前,,整個大消費品市場對于“90后”的理解可以說是充滿著錯誤和荒誕。事實上,,“90后”是沒有共同標簽的一代人,。并且,他們就是正常的人類,有愛,,有恐懼,,有貪婪,有懶惰,,有夢想。要說明白這個事情,,我們先把時間拉回1990年代,。 當歷史進入20世紀的最后10年,中國度過改革開放的第一階段后,,即將進入一個全面騰飛的階段,。1990年中國的人均GDP還只有344美元,到1999年的時候人均GDP就達到了865美元,。 那么到底“90后”有什么共性和分化呢?
既然是局部富人,那么局部之外的地方往往是要回歸現實的。對性價比的追求是非??粗械?。同時“90后”擁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和高度對稱的消費信息,他們擅長使用各種工具去比價,,擅長躲過商家的“花招”,。 線下社交退化、 KOL影響力下降,、周邊消費 KOL對“90后”的影響力正在下降。但“90后”女性從KOL那里脫粉后,,開始成為電視劇周邊產品的消費主力,,許多電視劇同款珠寶飾品、女包,、女鞋,、裙裝等都成了爆款。而“90后”男性新人的“心頭好”是動漫周邊,,不僅要給自己買動漫周邊的睡衣,、家居服、男上裝,,還愛給孩子買動漫IP玩具,。 先說一個“80后”“90后”比較熟悉的品牌——李寧。前幾年,,網上還在討論李寧的沒落,,但是這兩年,它以潮牌的形象,,重新回到了我們的視野中,。而當我和“95后”討論李寧品牌重新崛起的時候,他們告訴我的是“李寧不是本來就很好嗎,?”或許我們老一代人說的是老品牌再崛起,,新時代的消費者卻以為他們一直很牛。很多“老字號”的品牌都出現了逆增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