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文藝本身并沒有錯,文藝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而不是一種矯揉造作故作清高的姿態(tài),,很多人嘲諷文藝青年,,其實嘲諷的是偽文藝,自我感動,,表演的痕跡太強,。 我曾說過,我也曾是個文藝青年,,甚至是文藝少年,,初中起就坐在陽臺上抱個吉他,聽些沒什么人聽過的小眾歌,,夜深人靜的時候在QQ空間寫些別人看不懂的話,,覺得所有人都不懂我,然后覺得自己和這個世界有許多需要抗爭的地方,。 上了大學后,,不知是因為隨著年紀的增長,被世界干得太慘,,開始尋求和解了,,還是因為有了性生活,我骨子里的那個文藝逼被逐漸消解,。盡管表面上依然時常干著些文藝的勾當,,依舊彈琴唱歌寫文章什么的,但內(nèi)心深處早已不是那么回事兒了,。 我很敏感地開始和“文藝青年”這個標簽劃清界限,,一旦有人說我是文藝青年,我都會很生氣地跳起來反駁,,說你丫才是文藝青年,,你全家都是文藝青年,仿佛這是什么了不得的罵人話似的,。 現(xiàn)在想來,,或許是當時的我已然非常自我覺醒地意識到,自己曾經(jīng)追捧的所謂“文藝”并非是真正的文藝,,它更像是個精神庇護所,,具體形容起來,大概是你很想被承認很想被人愛,,但是怎么也得不到,,于是在一些小眾的東西里尋找一種慰藉,以說明并不是我不夠好,,而是我生來品味獨特,,太特別太酷因而很難輕易獲得大眾的承認,難以尋求到靈魂上的契合與共鳴。 這些話可能有的人不愛聽,,但絕大多數(shù)偽文藝青年的內(nèi)心深處確實都是自尊且自卑的,,當年丑而作的我,現(xiàn)在可以很大方地承認,,我曾以為搞了文藝以后就再也不需要姑娘了,,我的愛情和精神生活都會得到去欲望化的升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fā)現(xiàn)自己搞文藝的終極目的還是為了搞姑娘,。 例如半夜約姑娘出來在湖邊彈琴,說是聊人生,,其實還是盯著人家的胸脯看,,從這個角度看,文藝如同華而不實的高級餐廳,,增加了上菜的程序和儀式不說,,最后還讓人吃不飽。 因此偽文青和真文藝的人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在于,,前者虛偽的儀式感太強,,總是信仰一些自欺欺人的玩意,旅行就旅行,,你別跟我講什么靈魂,,又不是去見閻王爺。 人可以在泡沫里尋找到安全感,,但不可能一直活在泡沫里,,那些穿著波西米亞長裙在鼓浪嶼拍照的姑娘,從內(nèi)心深處說,,并不比下班路上穿著職場裝坐在地鐵里看書的姑娘文藝多少,。 真正的文藝青年從來都是不拘泥于形式的,而且都挺低調(diào)不張揚的,,最重要的是接地氣,,不至于看了點東西就兩腳不沾地了。說到底偽文青被嘲弄,,并非是世俗的誤讀與隔離,,而是他們自己忙著和世俗劃清界限,沉溺于那些形而上的符號里不可自拔,。 有一篇文章中說得特別好:“大家嘲笑的文藝青年,,恰恰是一些,聲稱自己追求的是‘文藝和智慧’,,實際上只是追求一種已經(jīng)成為套路的生活方式,并想以此作為自我標榜的人,我們反感的是他們對自己內(nèi)心欲望的不誠實,?!?/p> 說到底偽文青們也想有錢,只是他們不愿意承認罷了,,你以為偽文青們真的喜歡窮游嗎,,那是因為他們真窮。 最后說一個曾經(jīng)的故事,,大學時我有個朋友,,是個文藝女青年,我倆關(guān)系不錯,,而且挺簡單的,,但我挺受不了她身上的“文藝氣息”。 例如我每次在湖邊唱歌,,她坐我旁邊聽,,都會說一些不明所以的騷話,偶爾還會哭,,我一轉(zhuǎn)頭看到她滿臉淚痕,,我都想笑,卻又不能笑,,那憋得我是相當難受,。更過分的是有次下雨天非得讓我背個吉他說要聽我彈琴,我實在無法忘懷那天撐著傘路過的路人看我們坐在屋檐下的眼神,,仿佛在說:“這倆人怕不是傻子吧,?” 很多年后說起這些往事,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你沒有覺得很文藝很浪漫的原因可能只是她不夠漂亮吧,? 換種角度思考,,或許也沒錯,好看的人即使坐在馬路邊喝杯奶茶都感覺挺文藝的,,咱這種不好看的人,,做啥事兒都感覺挺作的,如此想想還真是讓人心塞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