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是沒有辦法控制的,是不受制于人的,,越是控制越是反彈,。有個心理學(xué)實驗,叫白熊效應(yīng),,又叫反彈效應(yīng),,源于美國哈佛大學(xué)心理學(xué)家的實驗。他要求被試著去嘗試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結(jié)果人們的大腦出現(xiàn)強烈反彈,,大家很快在頭腦中浮現(xiàn)出一只白色的熊。 所以,,不要和想法做斗爭,,越是斗爭越會卷入頭腦。消除頭腦的想法不可能的,,讓自己心中無雜念也是不可能的,,是人就逃脫不掉,。 重要的是當你有雜念想法的時候,不被自己的想法所控制,,不會被想法所糾纏,,你清楚地知道想法是虛幻的,允許想法的存在,,能和自己的想法保持距離,,成為觀察者,任想法來去自由,,和想法游戲玩耍,,和平共處。 所謂的解脫,,不是沒有想法,,沒有雜念,而是想法依然存在,,但你已經(jīng)不受影響,,依然可以安住于自己的本心,有條不紊地做自己的事情,。 所以,,當你能夠臨在于當下,能夠全神貫注于當下的事情上,,就不會被頭腦的想法所糾纏,。 如何臨在當下,專注于當下呢,?可以通過正念練習(xí)來提升自己的覺察力和專注度,。 “正念”的概念最初起源于佛教禪修,是從坐禪,、冥想,、參悟等發(fā)展而來,是一種自我調(diào)節(jié)的方法,??ò徒饘⑵浞Q為是一種精神訓(xùn)練的方法。 在正念訓(xùn)練中,,強調(diào)的是專注于當下,,有意識地覺察自己,對自己的一切觀念都不作評判,。正念就是有意識的關(guān)注,、覺察當下的一切,并且不作任何判斷、分析,,只是看著,。 在現(xiàn)代心理學(xué)中,正念是一種系統(tǒng)的心理療法,,即正念療法,。正念療法,就是以“正念”為基礎(chǔ)的心理療法,,它并不是一種心理療法的特稱,,而是一系列心理療法的合稱,這一系療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以“正念”為基礎(chǔ),。 當前較成熟的正念療法包括:正念減壓療法、正念認知療法和正念行為療法,。 正念幾種特征: 1,、你能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是放松的,呼吸是均勻穩(wěn)定的,。你可以做到讓自己全神貫注,,絲毫不被周圍的環(huán)境所打攪。 2,、你允許想法和感受的存在,,允許它們?nèi)我鈦砣プ杂桑愫芮宄藭r此刻你在哪里,,不會被這些想法和感受所糾纏,。 3、你的工作效率很高,,內(nèi)心安靜穩(wěn)定,,即便需要處理很多雜亂的事情,,也能做到淡定自若,。 4、不管什么時候,,不管當下你在做什么事情,,即使在專注的工作,或者在做家務(wù),,在休閑娛樂,,或是其他事情,你都能同時觀察到自己的想法和內(nèi)心感受,、身體感受,。 所以,正念練習(xí)的目的不是讓我們消除痛苦和雜念,而是懂得和它們保持距離,。 很多人對頭腦中的雜念感到痛苦,,不是逃避就是控制,總想試圖消除,,可是越要消除,,反而越痛苦,因為消除雜念的過程就是和痛苦對抗的過程,,越是對抗,,痛苦的能量就越強。 痛苦和幸福不是孤立分開的,,它是一個人的兩面,,就如手心和手背,都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舍棄不掉,。如果要試圖消滅痛苦,那意味著讓自己又多了一層痛苦——處在分裂的痛苦當中,。 因此,,我們要學(xué)著接納,要明白雜念和痛苦本身不是問題,,自己和它們的關(guān)系才是問題,,最大的痛苦就是對痛苦本身的控制和回避。 所謂的接納,,就是能夠覺察到自己的雜念和痛苦,,坦然的面對生活,不再為此困擾,,你能做的,,只是看著,看著自己所經(jīng)歷的一切,,如同看潮起潮落,,云卷云舒。 |
|
來自: 衆(zhòng)妙之門 > 《智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