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劉邦,,大家便會想起他殺功臣的事情,認為他殘暴不仁,。 可事實上,,這位47歲起兵,54歲當皇帝的漢高祖劉邦,,他對百姓非常仁義,,對自己的父親也十分孝順,。 古人崇尚見到皇帝要行跪拜之禮,那么劉邦稱帝后,,是如何避免父親行跪拜之禮時的尷尬場面的呢,? 1、劉邦該不該讓父親給自己下跪的難題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舉行了登基大典,,他的身份也一躍成為了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但當皇帝之后,,劉邦并不像我們想象中那樣開始沉迷享樂,,這位54歲的老人,需要面臨的問題實在太多了,。 例如如何分賞功臣,,如何制定國家的法律制度? 【劉邦劇照】 這些擺在面前的難題,,是劉邦即便有張良,、蕭何等謀臣在,都要頭疼一陣的問題,。 劉邦做皇帝的時候,,一開始每過5天,就抽出時間,,去瞧瞧自己的老父親,,好好盡一下孝道。 這在我們看來,,儼然就是一個孝子形象,,有錢就不顧家人的情況并沒有在他身上出現(xiàn),好事嘛,!劉太公高興了,,可劉太公的屬官就緊張起來,他對劉太公講:“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今高祖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柰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則威重不行?!?/p> 這句話翻譯過來的大意便是,,高祖雖然是您的兒子,,可國家不能有兩個統(tǒng)治者。現(xiàn)在高祖是皇帝,,全天下都屬于他,您雖然是他的父親,,卻也屬于他的臣子,,哪里有讓國家統(tǒng)治者給自己大臣行禮的道理呢!這樣下去,,高祖的威望就會慢慢下降呢,! 聽完這話,劉太公雖然并沒有考慮那么多,,但卻聽懂了一件事:這樣下去對自己兒子不利,。 作為疼兒子的老父親,劉太公在劉邦下一次來見他時,,拿出掃帚就把劉邦趕了出去,,并且對他說:“帝,人主也,,柰何以我亂天下法,!” 2、劉邦有妙招 如果換一個人,,遇到這件事,,肯定會為難好久。 畢竟,,一面是君臣秩序,,一面是父子親情,兩者是很難取舍的,。 在劉邦生活的年代里,,君主通常要死去了,才會由他的后代繼承職位,,而像劉邦這樣創(chuàng)業(yè)黨,,就完全沒有可以借鑒的經(jīng)驗了。 所以,,擺在劉邦面前的這道,,如何處理老父親要堅持的君臣禮儀問題,就成了一道開放創(chuàng)新題,。 這道題,,就是劉邦摸著石頭過河的一次重大考驗,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也就意味著找到了皇權與繼承者之間和諧相處的秘訣,,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父子反目的劇情發(fā)生,。 所以,此時的劉邦不僅要想出辦法,,還要想出能夠讓天下人滿意,、又不破壞世俗倫理道德的方式! 《史記》記載劉邦想出的辦法是:於是高祖乃尊太公為太上皇,。心善家令言,,賜金五百斤。 這句話里面有兩個重要消息: 其一,、劉邦下令,,封劉太公為太上皇,自此他便開創(chuàng)了皇帝可以提前退休,,然后以太上皇的身份接受兒子跪拜的名分,; 其二、劉邦認為劉太公的屬官做得很好,,既維護了帝王的聲望,,又兼顧了道德禮儀,因而劉邦賞了他500斤黃金,。 事情到此,,機智的劉邦,便開創(chuàng)了一種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制度,,解決了自己如何避免父親給自己下跪的難題,。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參考資料:《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