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寫作時,經(jīng)常會有兩種現(xiàn)象: 湊了半天的字,,寫不長作文,; 啰嗦了一大篇,表達不清,,中心不突出,。 其實,對于小學生來說,,掌握重要的基本句式,,就能使文章結(jié)構(gòu)清晰,且中心突出,,句式也富有變化,,內(nèi)容也會變得生動具體。陶子在此整理一些常用句式,,供孩子們寫作時使用,,相信,一定會給孩子們動筆寫作有啟發(fā),。 小學階段,,有一些經(jīng)典句式,非常好用,。如:一邊……一邊……,,不是……而是……等等。這些句式,,可以使表達更清晰,,學生在使用時也比較容易上手。 今天,,陶子重點講講“有的……,,有的……,還有的……”,,這句句式非常好用,,表達效果也非常好,因為: 第一,,本身就是一句排比句,,句式整齊有氣勢,有非常好的表達效果,。 第二,,有時候,結(jié)合比喻句,使表達更生動,。 第三,,在“先概括后具體”的段式結(jié)構(gòu)中,非常常見,。 第四,,一般適用于場面描寫或是景物描寫中。
當學生的描寫對象中牽涉到的“角色”較多時,,就可以引導(dǎo)學生采用該句式,,可以免去許多啰嗦重復(fù)的語言,使中心更突出,。 做一件事總是有先有后,、有步驟的,它們之間緊密相連,、順序清楚,哪個在前,,哪個在后,,順序不能顛倒。很多學生,,尤其是初學作文的孩子,,寫某個操作過程時,總是描述混亂甚至步驟顛倒,。而一組合適的先后順序承接關(guān)系詞,,就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寫清楚每一步,,同時,,把每步都寫清,內(nèi)容也就具體生動了,。 尤其是具有操作性的過程來說,,用上承接詞語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寫做家務(wù)方面,,基本都是需要孩子寫清楚步驟,;做某個實驗也是如此;甚至要把某個人做的某個舉動分步寫下來的話,,也可以按照先后順序做“慢鏡頭”處理,。 在寫事寫人的文章中,人物的對話描寫也是很常見的,。很多學生只會采用一種對話形式,,即: ***說:“……。” 如果是人物之間的對話,,完全可以采用多種對話形式,。即: ***說:“……?!?/span> “……,。”***說,。 “……,。”***說,,“……,。” 這樣一來,,局勢就富有變化,,而且人物的特點在對話中也更豐滿了。 在段落與段落之間,,需要一定的過渡句式,,使文章結(jié)構(gòu)更緊湊。有的學生,,很喜歡分段,,但是讀起來總感到段與段之間前后脫節(jié),“分段”變成了“分家”,,使一篇作文變得前后不連貫,,氣不通,意不順,。問題就出在段落與段落之間缺少了必要的過渡,。 一般來說,常用的過渡句式有以下幾種: 用一些表示遞進,、轉(zhuǎn)折等關(guān)聯(lián)詞,,將某個內(nèi)容順利過渡到下一個內(nèi)容。 比如: 明明不僅學習好,,而且喜歡幫助同學,。…… 在寫人的文章中,,常用該句式從人物的一個特點轉(zhuǎn)換到另一個特點,。
又如: 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p> 寫景狀物的文章中,,也常用該句式將事物的一個特點過渡到另一個特點。
采用關(guān)聯(lián)句式,,不僅使句式簡潔清晰,,而且也使文章內(nèi)容更緊湊。 當上下兩個層次內(nèi)容比較復(fù)雜,,層次跟層次之間意思有較大轉(zhuǎn)換或跳躍時,,用過渡詞語可以連接不起來,但用一個較簡單的句子可以連接清楚,,在這種情況下應(yīng)該用過渡句,。 例如: 在一篇文章中,上一段寫了廣州的冬天,,下段要寫上海,,就可用設(shè)問句過渡:“廣州的冬天是這樣,上海呢,?”
又如: 《詹天佑》這篇課文中,,前面寫了中國提出用自己的工程師修筑京張鐵路,寫了帝國主義的嘲笑和工程的艱巨,,接著在第四自然段開頭有一個過渡句:“詹天佑不怕困難,,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wù),,開始勘測線路?!边@一句前半部分承接上文,,下半句開啟下文,即轉(zhuǎn)入到勘測線路的敘述,。
在兩個段落之間,,安排一個句子來承上啟下。 如《頤和園》中的“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自然地從寫萬壽山過渡到寫昆明湖。 以上句式,,實在是不能再普通的經(jīng)典句式了,,教材中出現(xiàn)得也比較多,老師在閱讀教學時,,也常會作為重點句式給學生們講,,目的就是為了孩子們在自己寫作表達時使用,但很多孩子落筆時卻將這些簡單句式拋諸于九霄云外,,實在可惜,。相信,能夠靈活應(yīng)用這些經(jīng)典句式的學生,寫作將不會是一件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