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珊1975年9月出生,,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專業(yè),。東南大學碩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婦女委員會秘書長,,淮安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蘭亭會九畹書院執(zhí)行院長,專職導師,。2019年入展第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2004年入展全國第五屆楹聯(lián)展(中書協(xié)主辦)2010年獲全國首屆篆書展提名獎(中書協(xié)主辦)2011年獲全國廉政文化書畫大賽三等獎(中國教育部主辦)2016年入展全國第二屆篆書展(中國美術學院主辦) 硯邊心語 我而立之年習書,,之前從未涉獵,入門便得中國美術學院諸師指教,,真是三生有幸,。我從小篆入手,一路走來已逾十載,,個中滋味,,萬千萬千。其實習書也罷做學問也罷,,無非是抬頭看路和埋頭拉車,,也就是在美院學習時我的恩師張愛國先生給我的四個字:“明理得法”,這四個字解決了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問題,,這四個字讓惠我良多,。 篆字是漢字的本源,篆書是現(xiàn)有各種書體的祖先,,追本溯源是成就書業(yè)的不二法門。初學時,,我很畏難,,不僅要大量的臨習范本,還要辯識篆字,,十分吃力,,我還是選擇了堅持。這一堅持就是十幾年,,常臨池過晌不覺饑,,漏夜揮筆不覺倦,寒來暑往,,數(shù)年已去,,我取得了一些進步,也增強了的信心,。長期的磨練有了一些技法上的積累,,使我對篆書有了一定程度的認知。從二李(李斯,、李陽冰)筆法經(jīng)典秦篆《三墳記》,、《泰山刻石》等開始臨習,對漢篆《袁安碑》,、《袁敞碑》的手追心摹,,對大篆鐘鼎、甲骨,金文,、石鼓文的廣涉,,與清篆鄧石如,吳讓之,,吳昌碩等諸家經(jīng)典的耳鬢廝磨,,我苦苦思索,反復實踐,,如何將整飭單一的清篆表現(xiàn)的高古而生動,,我的導師劉燦銘先生和仇高馳先生給了我很多指點,劉師曾說:“書法就是試錯的過程”,。我做了很多嘗試,,將大篆的用筆融合于小篆,將枯潤相生的墨韻變化運用到小篆的書寫,,將各種章法呈現(xiàn)于作,,盡管差強人意,但這個探索的過程讓我感到充實而欣慰,。 習書歷程中,,有太多的艱辛、太多的驚喜,,特別是一個女性寫手尤為不易,,家庭瑣事,父母孩兒,。我的親人給了我極大的支持,,給了我很多的時間空間,讓我得以專心研書,,我心懷感恩,,用筆靜靜書寫美好的時代,美好的人生,。 林海珊 2019年5月1日燭下 十二屆國展入展作品 |
|
來自: 攸州刀郎 > 《書法醫(yī)學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