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的解釋版本有很多,,其中有一種解法,是'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加上了兩個逗號,,給出的解釋是'智者快樂,就想水一樣,,仁者快樂,,就像山一樣'。對這個解釋請恕在下不敢茍同,,簡單想想,,論語里為什么要放這么兩句話,按照這個解釋,,完全沒有意義嘛,,這也太無聊了,,這個解釋肯定是不對的,,純粹從字面上按現(xiàn)代含義進行生解,,要都這么翻譯,古文簡直太簡單了,。 言歸正傳,,館主是怎么理解這段話的。首先像論語這種文章,,每一篇的篇幅都很小,,但每一篇的主旨都是很明確的,所以看的時候應該結合全文來看,,先弄懂文中的主旨,,只要弄懂了主旨,哪怕其中一兩個字,、詞不理解,,翻譯不出來,那也無傷大雅,,讀這個主要就是為了領悟圣人教誨,,要能夠提煉精華。 這段文字主要講的就是人啊,,如何成為一個知者,如何成為一個仁者,,如何成為一個知仁合一的人,,成為了'知仁合一'的人,就可以開心長壽,。 '知',,一般翻譯成智,這個問題不大,,很多翻譯說就是聰明人,,這個譯法不能說不對,但不夠深刻,,個人認為應該是形容對大多事物有透徹理解的明白人,,而不僅僅是聰明那么淺顯。 '仁',,這個是形容那種胸懷闊達,,善解人意,不悲不喜的類似長者之風的人物,,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家中德高望重的長輩,,整天笑呵呵的,很少大喜大悲的形象,,有點像布袋和尚那樣,,哈哈,。 '水',很多翻譯就是動,,說智者像水一樣動,,這么翻譯估計是受了后面那句'知者動'的影響。這里確實有動的意思,,但不全面,,大家想想,如果只是表達'動',,為什么要說水,,兔子不可以嗎。 古人說話,,寥寥幾個字,,意思卻都包含在里面,每個字,,尤其是關鍵的字,,用的時候都是有講究的。 '水',,何許物也,?水最大的特點就是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其次水無孔不入,,善于滲透。也順便說一下'山',,山在古人眼里是很穩(wěn)定的一種事物,,擋風擋雨,千百年不動分毫,,很可靠很穩(wěn)定的存在,。說到這里,有沒有感覺到水和山的各自相反特點,?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此處的'樂'不是快樂,,而是'樂于像...去做'的意思,。大致的意思就是:所謂智者就像那水一樣,知道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仁者,就像那山一樣,守成持重,,不悲不喜,。 細心的讀者,你們如果跟著我的思路讀下去,,應該感覺到了水和山的一動一靜的對比,,其實古人常常這樣說話,,放兩個相反的事物在一起,,這也符合陰陽的定理。明白了山水,,也該再深入體會下'知者'和'仁者',,陰陽是相對的,但也是合一的,,'知者'和'仁者'肯定是兩個事物,,但一定歸為一體,我的理解就是:知者,,行為,、想法;仁者,,心態(tài),、性格。兩者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人,,按古人的說法,這種人就是'圣人',。其實可以說,,這段文字講的就是什么是圣人,圣人是怎么樣的,。 '知者動,;仁者靜'這句話已經不難理解了,智者積極主動,,仁者安靜篤定,。 '知者樂;仁者壽'就簡單了,,智者快樂,,仁者長壽,因為看事物透徹,,做事順應時機,,就會事半功倍,自然開心了,。而情緒穩(wěn)定,,不大喜大悲,,篤定的心態(tài),自然便會長壽,。最后把兩者合二為一,,一個做事明白,心態(tài)穩(wěn)健的,,那就是一個完人,,這樣的人自然開心長壽,兩者是缺一不可的,,心思敏捷,,但氣量狹小,好比周瑜,,英年早逝,,反之亦不行。 全文翻譯如下:智者樂于像水一樣,,看問題透徹,,懂得見機行事,順應時勢,;仁者樂于象山一樣,,守成持重,不悲不喜,。兩者一靜一動,,做到了這兩點,便可以開心,、長壽了,。 個人原創(chuàng),,交流分享,。不足之處,虛心求教,。 無月文化,,共讀經典,品味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