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7.3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p> 【翻譯】 孔子說:“不去培養(yǎng)品德,,不去講習學問,聽到義在那里卻不能去追隨,,有缺點而不能改正,,這些都是我所憂慮的?!?/p> 【解讀】 孔子四憂 面對世風日下的社會,,孔子提出了自己的四大憂慮,即“道德不修,、學問不講,、知善不從、有過不改',。如果我們來個反向思考,,就可以說孔子對我們的個人修養(yǎng)提出了匹條建議,一是加強道德培養(yǎng),,二是勤奮為學,,三是擇善固執(zhí),多行義舉,,匹是有了錯誤及時改正,。這四點建議能夠促使我們不斷進步,實現(xiàn)自我完善,。 首先,,我們來看下加強道德培養(yǎng)的重要性。人的全部行為無外乎言與行,,若是歸納起來,,言行可以分成兩種,即有益于大家的言行和無益于大家的言行。凡是有益于大家的言行,,自然屬于仁善的范疇,,而無益于大家的則是不道德的。所謂修德,,就是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完善自己的人格,進而造福社會,。若是不注重修德,,可能就會言行失當,害人害己,,嚴重時還會對整個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其次,要勤奮為學,??鬃釉诒菊轮刑岬降摹皩W之不講”,他雖然沒有明說要我們學習什么,,但是只要稍微動動腦子就能想明白,。孔子一生所推崇的就是“仁,,'道,,也就是說,,我們所要學的便是行仁的學問,。不過,學習只是為學一個方面而已,,將自己所學應用到實際中才是為學的最終目的,。對此,大家只有對自己所學的東西有著熟練的掌握,,才能將所學到的東西完美地運用到實際之中,,做到學以致用。若是學而不用或是濫用,,不是成為書呆子,,就是成為社會的禍害,這可不是人們愿意看到的結果,。 冉次,,擇善固執(zhí),多行義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接觸許多理論,其中很多是合乎仁善指導的真理。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明明知道,應該用仁善之道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可是在做事的時候,,卻不能依此而行。這種行為,,正是孔子所說的“聞義不能徙',。正確的做法是,聽到正確的意見,,我們應該牢記在心,,并立即把它付諸實踐。其實,,無論是小善還是大義,,其關鍵就在于做與不做,為善就能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不為則會日漸走向墮落,。 最后,發(fā)現(xiàn)了錯誤應當及時悔改,。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人們在犯了錯誤以后,,只要能夠及時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就能從中獲得不小的利益。而且,,犯了一次小錯,,若是能夠亡羊補牢,也算為時未晚,。廉頗負荊請罪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倘若廉頗不肯認錯,等到小錯變成大錯時,,可就不是將相不和的結果了,,甚至還會動搖國本,直接影響到國家的安定與團結,。若到那時冉想悔過,,可就回天乏術了。因此,,知錯就改也是提高自身修養(yǎng)的一種手段,。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