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很有意思,艾草本身是山上的一種植物,,把它的葉子曬干碾碎了,,做成艾條,把它點燃后對準人的經(jīng)絡(luò),,對準人的穴位,,一點燃之后,,身體好多癥狀沒了,。 艾灸有什么作用,?艾灸是古代流傳下來養(yǎng)生保健的好方法,我們身體不同地方都有穴位,,通過對這個穴位的艾灸,,能夠激發(fā)經(jīng)絡(luò)里面的氣血和能量,能夠保證健康狀況,。 艾草本身還有一個補陽的作用,在所有的植物當(dāng)中,,艾草是一個典型的,,補充我們身體陽氣的一種藥。 對于我們中醫(yī)來講,,艾灸一般在腰上居多,,因為腎為腰之腑,而我們現(xiàn)在很多人經(jīng)常有腰疼的毛病,,像腎腧穴,、夾脊穴這些進行艾灸。 下面我們介紹一些平時能用到的常見穴位,,通過艾灸以后,,可以消除我們身體的很多疾病和問題。1,、艾灸大椎穴 位置:它位于背部的最高點,,后背本來就是陽面,所以大椎穴被稱為陽中之陽,。而且,,它是三陽穴和督脈的交會穴,所以陽氣非常足,。 功效:艾灸大椎穴具有通陽解表,、清熱解毒、疏風(fēng)散寒,、清腦寧神,,肅肺調(diào)氣的功效。 當(dāng)我們的大椎穴被堵住,,氣血無法暢通的時候,,可導(dǎo)致氣血不流暢的狀態(tài),氣血一旦無法到達頭部,,肩頸,,這些部位的問題就出來了。 情況嚴重的話,,還會引起頭暈頭痛,、睡覺睡不好,,記憶力減退等癥狀,,可以說它是頸椎病、頭疾的首選穴位,。 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于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艾灸方法:艾條點燃后放到大椎穴,每次艾灸10-20分鐘,,以自己適應(yīng)為度,,可以逐漸延長艾灸時間。 2,、艾灸中脘穴 位置:中脘穴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 功效:中脘穴有調(diào)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 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動增強,,幽門立即開放,,胃下緣輕度提高,空腸黏膜皺襞增深,、腸動力增強,。 艾灸中脘穴,還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于胃脘脹痛,、嘔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較好療效,。 艾灸方法:主要以溫和灸為主,每次艾灸時間保持在20分鐘左右,,隔日1次,。 3、艾灸神闕穴 位置:神闕(肚臍)為任脈之要穴,,位于肚臍正中處,。 功效: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fù)蘇的功效,。 據(jù)《竇材灸法》記載:“腸癖下血,,久不止,此飲食冷物,,損大腸氣也,,灸神闕穴三百壯; 虛弱的人,,及大病后的人,,艾灸神闕穴還對泄瀉、繞臍腹痛,、脫肛,、中風(fēng)脫證、慢性腹瀉,、皮膚瘙癢,、蕁麻疹有比較好的防治作用,。 艾灸方法:每天艾灸1~2次,距離皮膚1.5~3厘米處艾灸,,每次艾灸10~15分鐘,,直到皮膚產(chǎn)生紅暈為止。 注意事項: 有嚴重心血管疾病,、體質(zhì)特別虛弱者,,或處在懷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過敏性皮膚者,,特別是腹部皮膚有炎癥,、破損、潰爛者都不適合進行臍療,。 當(dāng)然,,在做艾灸的時候,我們要注意的問題是不要燙傷,,因為@上醫(yī)說健康 發(fā)現(xiàn)在艾灸的時候,,好多人都會被燙傷。 因為艾灸屬于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很多人沒有掌握艾灸的方法,,所以很容易導(dǎo)致燙傷,提醒大家盡量在專業(yè)人士指導(dǎo)下進行,。 關(guān)注@上醫(yī)說健康,,遇見更多人,一起聊點有溫度的日常養(yǎng)生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