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2311:07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瓷器已經成為最重要的一類日常生活用品,大量發(fā)現于墓葬,、窯址和其他遺跡中的瓷器有助于我們對其造型和裝飾藝術的了解。與這個時期文化的其他方面一樣,南北朝瓷器的造型和裝飾也存在著較大的地域差異,。 南方瓷器南方青瓷從三國至南朝,造型上的總體變化趨勢是:器形由較矮小到較高大從扁矮肥寬到圓渾修長,器物輪廓從刻板的圓弧線到富于變化的優(yōu)美曲線,這種變化趨勢在數量最多的盤口壺,、雞首壺、罐,、碗,、缽等器類上表現最明顯具體來說,三國青瓷裝飾比較簡單,有弦紋、波浪紋,、菱形紋和蕉葉紋等,。時代特色較強的器物有小口盤口壺、大口罐,、雙耳罐等,器物的下半部和底部大部無釉,。器物種類除了各類日用器皿、隨葬明器外,出現了一些以動物為整體造型的精美器物,如羊形,、獅形的燭臺,、熊形的燈,、鳥形杯、蛙形水盂等,。 赤烏十四年(251年)青瓷虎子,器身上刻有銘文"赤烏十四年會稽上虞師袁宜作"十三字,可知這件青瓷是浙江上虞窯產品,或由上虞窯工袁宜所制。另有兩件出自南京清涼山東吳墓的動物造型青瓷器也十分精美一一羊尊和熊燈,羊尊作臥伏狀的羊形,身軀肥壯,昂首張口,全身青釉,光彩晶潤;熊燈的承盤中心塑成熊形燈柱,兩爪抱頭,憨態(tài)可掬,頭頂碗形燈盞,外底刻"甘露元年五月造"七字,。 西晉青瓷的裝飾比三國時期復雜,除弦紋,、波浪紋,、方格紋和鋪首等花紋裝飾繼續(xù)使用外,又出現了圓圈連珠紋,、堆雕塑紋,還出現了褐色的點彩,在施釉方法上已出現里外均施釉。這個時期最引入注目的裝飾是獨具特色的青瓷堆塑罐,在罐身堆塑各種人物,、動物和樓閣,被稱為"谷倉罐"或"魂瓶",可能由東漢時期的五連罐發(fā)展而來,其造型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再到簡單的過程,主要流行于三國至西晉時期的長江中下游,是一類十分普遍的隨葬品,。 浙江紹興出土的一件三國堆塑罐,高46.4厘米,器物頂部塑造了五只相聯的罐,大罐居中,內有小鼠欲出,四小罐分列四角,覓食的雀鳥布列其旁;器物上半部堆塑有三層樓閣,每層樓門塑有看門犬,屋檐上塑有棲息的鳥和覓食的老鼠;樓閣兩側各立一亭闕,闕下是由八位樂師組成的奏樂場景;器物下半部則為完整的青瓷罐,肩部塑有一龜趺碑,上刻"永安三年時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孫壽命長千意(億)萬歲未見英(殃)"24字,龜周圍塑貼人物及鹿、豬,、龜,、魚等動物。整體器形營造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百鳥爭食,、牲畜滿欄,、歌舞升平的莊園生活圖景另一件出自江蘇金壇東吳天築元年(276年)墓的堆塑罐,上塑9層樓閣、闕門,、各種人物及動物,既有吹笛,、撫琴、吹笙,、彈琵琶和倒立的樂舞雜技表演場面,身著孝服在靈柩旁舉行葬禮的場景,也有由佛像,、羽人及瑞獸反映的虛幻世界場景。 東晉南朝時期的青瓷注重實用性,裝飾較前代大為簡化,如斜方格紋,、連瑞紋,、鋪首消失或簡化,有的器物僅有弦紋,黑褐色點彩裝飾逐漸增加。造型復雜堆塑罐消失,代表性的器物主要是盤口壺,、雞首壺,、燈。盤口壺的盤口變大,頸音稍長,寬肩,下腹內收,底稍內收;雞首壺較多見,盤口細頸,、圓腹,、平底,肩部飾埿首,與雞首相對處裝有圓股形把手??偟膩碚f,東晉南朝青瓷造型簡潔實用,、修長秀麗,與當時人物畫像的"秀骨清像"風格一致。 北方瓷器北方瓷器造型和裝飾的風格演變總體上與南方一致,但也有一些不同于南方之處,東魏,、北齊和西魏,、北周墓葬中出土的瓷器大多胎體厚重,器形高大莊有些器物紋飾上出現了許多反映西方文化的因素,而類似風格的瓷器不見于南方諸窯,可能是北方所產。這類器物有可能產自山東地區(qū)的窯場,但也有可能出自工藝基礎較好的政治中心地區(qū)一鄴城,、晉陽一帶,雖然這一地區(qū)尚未發(fā)現窯址,但可能是北朝瓷器的一個重要產地,。 從北方墓葬出土的瓷器來看,至少從北朝晩期開始,北方瓷器已經出現了明顯區(qū)別于南方的造型和裝飾風格。上述安陽范粹墓除發(fā)現了最早的自瓷外,還出土了一件具有獨特裝飾的瓷器一一黃釉樂舞圖扁壺,。壺高20厘米,寬16.5厘米,施深黃色釉,壺身以浮雕方式飾有一組樂舞活動場面,畫面中央是一位舞者,右側人執(zhí)錢,一人彈琵琶;左側一人吹橫笛,一人擊掌伴唱;五人皆深目高鼻,穿著胡服,顯然表現的是西域胡人,。這組樂舞可能反映的是中古中國流行的“胡騰舞" “胡騰舞”它是起源于中亞"昭武九姓"地區(qū)的一種舞蹈,經由當時活躍于絲綢之路上的粟特人傳入中國。這件扁壺的造型(源自草原民族)和裝飾所呈現的濃郁胡風,正是北方民族文化多樣性的形象展現,。 另一類較典型的北方瓷器是器形高大、裝飾繁雜的蓮花尊,顯著特征是器表滿布仰,、覆蓮瓣紋,它是南北朝時期瓷器的精品,。目前所見的青瓷蓮花尊數量不過十余件,如淄博和莊北朝墓出土1件、武昌何家大灣墓葬出土1件,、南京博物院藏1件,、河北景縣封氏墓出土4件,國家博物館藏1件(傳為河南上蔡出士),、深圳青瓷博物館藏1件(個人收藏品)等,。其中僅武漢所出有明確紀年,與南齊永明三年(485年)的買地券同出,封氏墓的四件分別出自北齊河清四年(562年)的封子繪墓和紀年不明的祖氏墓,時代為北齊,其他幾件無紀年。 目前還很難確認這幾件蓮花尊的生產地點,不過將蓮花的裝飾手法和風格與其他青瓷紋樣進行比較,推測有些可能產自南方(如武漢墓葬所出),有些可能是北方生產的(如景縣封氏墓所出),。蓮花尊至少在南朝前期即已在南方生產,這當與南朝發(fā)達的瓷器制造工藝和佛教在南方的傳播有關,。吳和西晉時長江中下游帶流行在堆塑罐上貼塑蓮花、佛像,東晉南朝時期堆塑罐減少,流行在日常實用器皿上刻劃蓮瓣,南朝前期蓮花尊的復雜造型和蓮花,、忍冬裝飾當直接淵源于三國以來的瓷器工藝和裝飾傳統,。與堆塑罐一樣,蓮花尊絕非一種簡單的實用器皿,而應是一種主要流行于上層社會的特殊陳設用器。 南方青瓷產品(包括唾壺,、蓮瓣碗等)在北魏遷洛左右或稍后開始大量輸入北方,北魏墓葬(如司馬金龍墓)中發(fā)現的青瓷器應多是南方輸入品,。南方青瓷產品輸入北方的同時,工藝技術也影響到北方瓷器手工業(yè)的生產,雖然現在還沒有找到制造蓮花尊的北方窯址,但一些工藝基礎較好的地區(qū)如鄴城等地,有可能是某些珍貴瓷器的生產地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