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干嘔,,不下食 半夏湯 【處方】 半夏(湯洗7遍,切,,焙干)1兩,,蘆根1兩,淡竹茹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干嘔,,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2次,。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五 胸中乏氣而嘔欲死,及干嘔 半夏湯 【處方】 人參2兩,,茯苓2兩,,生姜3兩,白蜜5合,,半夏3升(洗),。 【功能主治】 胸中乏氣而嘔欲死,及干嘔,。 【用法用量】 以蜜納6升水中,,燒之百過,以余藥合投中煮得3升,,分4服,。 【注意】 忌冷食。 【摘錄】 《醫(yī)心方》卷九引《范汪方》 犀角大青湯 【方源】:《醫(yī)學(xué)心語》 【組成】:犀角屑4.5克,,大青葉10克,,玄參10克,甘草6克,,升麻10克,,黃蓮5克,黃苓10克,,黃柏10克,,山梔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化斑。 【主治】:斑出已盛,,心煩大熱,,口渴,錯語呻吟,,不得眠,,或咽痛不利,脈洪數(shù),。 【方解】:方中犀角屑,、大青葉、玄參,、升麻清熱解毒,,涼血化斑,;黃蓮、黃苓,、黃柏,、山梔清熱瀉火解毒;甘草既能解毒,,又可緩和苓,、蓮之苦寒,以防傷胃,。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涼血化斑之功,。 【同名方】:《傷寒活人書括》犀角大青湯,,由犀角、梔子,、大青葉,、淡豆豉組成。功能涼血化斑,、清熱解毒,。主治溫病熱人血分,壯熱神昏,,煩躁,,發(fā)斑疹,其色紫暗,,或兼咽喉腫痛等,。 【附方】:犀角玄參湯(《傷害全生集》)本方去大青葉,加香附,,人參,、石膏、桔梗,、薄荷組成,。功能清熱涼血,解毒化斑,。主治傷寒,,毒盛發(fā)斑,心煩狂亂,,吐血,。 強心劑 鄰村一大爺,退休工人,,平素有心衰病,,在我處吃藥已一年余,今天又來開藥,,說:\"王大夫,,這藥美的很,一有胸悶,,上不來氣,,服上一包,一會就輕啦,,這藥我舍不得喝,,感覺不舒服時,才服上一包,,你給我開了五付藥,,我服了一月多,在您這服藥一年多,,病好多啦,,走路干活有勁多啦,擱以前,,不知道又要住多少次院啦……\",。我又號了號脈,看其氣色紅潤,,精神飽滿,,也無不適,遂又開原方五劑,。 說到這,,你該問啦,啥方,?還是張仲景他老人家的方——四逆湯+真武湯,。方解:四逆湯溫腎固本,提振機體陽氣,,增加心肌收縮力,;真武湯補腎利水,降低心臟后負(fù)荷,。一增力,,一減負(fù),心臟能不輕快嗎,!同行遇此病,,你也可以試試,看我說的真不真,! 加減:如兼胸悶疼嚴(yán)重,,可加瓜蔞薤白劑,;兼心悸重,合桂枝甘草湯,;若氣滯血瘀明顯(如胸悶,,胃脘脹悶,口唇面色青暗等),,佐丹參飲,;伴氣陰兩虛(舌紅少津等),加生脈飲或百合地黃湯,;若伴咳嗽,,咽部不適,吐白痰,,加小青龍,;兼失眠,驚悸,,合桂枝龍牡湯,。 本文轉(zhuǎn)自 中醫(yī)書友會 附: 四逆湯 甘草(二兩炙) 干姜(一兩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兩,。 真武湯 附子一枚(炮),白術(shù)二兩(炒),,茯苓,、白芍(炒)、生姜各三兩 關(guān)于痛藥浴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這話有一定道理,。如果到了一定的歲數(shù)還能步履輕盈,快步如飛,,那么這個老人一定是身體健康,、精神矍鑠的。反觀,,大部分老年人,,都是茍肩駝背、羅圈腿,、步履艱難,。唉,!都怪腿不給力呀! 你再看看,,廣西巴馬的健康老人,,一百多歲那是常事,他們?nèi)栽趧谧?,仍在健康的生活。這里有一位老奶奶,,91的高齡,,還在負(fù)重70斤的東西登山,這絕不是我們平原的小土山,,而是廣西的大瑤山呀,! 瑤族人有一個很好的生活習(xí)慣,就是經(jīng)常洗藥浴,,正是這種藥浴加上常年的鍛煉使得巴馬的老人比一般人更加健康,,走路更輕快。下面就介紹一下這種藥浴的配方: 過江龍150克 千斤拔150克 鳥不落150克 威靈仙150克 風(fēng)見消100克 七葉蓮100克 劉寄奴100克 防風(fēng)100克 艾葉100克 這種藥浴可以治療和預(yù)防各種關(guān)節(jié)疼痛,,而且沒有副作用,。 心腹虛冷,游痰氣上,,胸脅滿,,不下食,嘔逆,,胸中冷 半夏湯 【處方】 半夏1升(洗),,生姜1斤,橘皮4兩,。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心腹虛冷,游痰氣上,,胸脅滿,,不下食,嘔逆,,胸中冷,。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心中急及心痛,加桂枝4兩,;腹痛,,加當(dāng)歸4兩,。 【注意】 忌羊肉、餳,。 【摘錄】 《外臺》卷八引《范汪方》 散寒通陽,,滌痰開結(jié) 半夏湯 【別名】 半夏桂枝甘草湯、半夏桂甘湯 【處方】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 散寒通陽,,滌痰開結(jié),。主少陰客寒咽痛,伏氣咽痛;伏氣之病,,謂非時有暴寒中人,,伏氣于少陰經(jīng),始不覺病,,旬日乃發(fā),,脈微弱,法先咽痛,,似傷寒,,非喉痹之病,次必下利者;少陰病,,咽中痛,,惡寒嘔逆;少陰病,為寒邪所客,,痰涎壅塞,,其人但咽痛而無燥渴、心煩,、咽瘡,、不眠諸熱證。 【用法用量】 半夏桂枝甘草湯(《活人書》卷十七),、半夏桂甘湯(《直指》卷二十一),。 【各家論述】 1.《古方選注》:少陰之邪,逆于經(jīng)脈,,不得由樞而出,,用半夏入陰散郁熱,桂枝,、甘草達(dá)肌表,,則少陰之邪,由經(jīng)脈而出肌表,悉從太陽開發(fā),,半夏治咽痛,,可無劫液之虞。 2.《傷寒經(jīng)注》:方中半夏辛溫滌痰,,桂枝辛熱散寒,,甘草甘平緩?fù)础?/span> 【臨床應(yīng)用】 咽痛:鄭某某,女,。身體素弱,,有痰嗽宿疾,因娶媳期屆,,心力俱勞,,引起惡寒、發(fā)熱,、頭痛等證,咽喉疼痛尤劇,,臥床不起,,吞咽困難,脈象兩寸浮緩,,咽部顏色不變,。治以《傷寒論》半夏湯原方,囑徐徐咽下,,服2劑,;寒熱、痰嗽,、咽痛等頓消,,繼以扶正而愈。 【摘錄】 《傷寒論》 傷寒后腳氣,,心煩滿悶,,不下飲食,嘔逆多痰 半夏湯 【處方】 半夏(湯洗7遍,,焙干)3分,,枳殼(去瓤,麩炒)3分,,茯苓(去黑皮)3分,,前胡(去蘆頭)3分,木通(銼)3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傷寒后腳氣,心煩滿悶,不下飲食,,嘔逆多痰,。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半盞,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三 涼膈散 【方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大黃600克、樸硝600克,、甘草600克,、山梔子仁300克,,薄荷300克,黃芩300克,,連翹1200克,。 【用法】:上藥共為粗末,每服6~12克,,加竹葉3克,,蜜少許,水煎服,。亦可作湯劑煎服,、諸藥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效】:瀉火通便,,清上瀉下,。 【主治】:中上二焦邪郁生熱:胸膈熱聚,癥見口渴身熱,,面赤唇焦,,口舌生瘡,胸膈煩熱,,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暢,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方解】:本方重用連翹清熱解毒,配合黃芩,、山梔清熱瀉火,,薄荷、竹葉發(fā)散火郁共泄熱于上;而以大黃,、樸硝咸寒攻下,,以蕩滌于中,配甘草,、白蜜既能緩和硝,、黃之急下,有利于中焦燥熱之蕩滌,,又能解熱毒,、潤燥結(jié)、存胃津,,使緩下而不傷正氣,。全方清熱、瀉下并用,,使火熱之邪借陽明為出路,,體現(xiàn)了“以下為清”的治療方法?!端貑?/span>-至真要大論》說:“熱淫于內(nèi),治以咸寒,,佐以甘苦,。”本方咸寒甘苦并用,深合經(jīng)旨,,能使上中二焦邪熱上清下泄,,則胸膈自清,諸癥可解,。方名“涼膈”,,即是此意,。 【按語】:本方以口渴唇焦、舌紅苔黃,、胸隔煩熱,脈滑數(shù)為辯證要點?,F(xiàn)代常用于治療麻疹、乙型腦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結(jié)膜熱,、鉤端螺旋體病、大葉性肺炎,、支氣管擴(kuò)張咯血,,急性細(xì)菌性痢疾、急性闌尾炎,、膽道感染等,。如咽喉腫痛、壯熱煩渴,,加石膏,、桔梗、山石根,;咳嗽痰黃,,加貝母、杏仁,、瓜萎皮,;衄血,加白茅根,、丹皮,、仙鶴草;咽喉腐爛,,加錫類散吹喉,;口舌生瘡,加黃蓮,、竹葉,;咯血,加白及,、白茅根,、藕節(jié);胸肋脹痛,,加柴胡,,川楝子、延胡索,;黃疸,,加茵陳、郁金,;麻疹出疹期見疹色深紅,、目赤鼻干,、喘渴欲飲、脈洪數(shù)者,,去硝,、黃,加石膏,、牛蒡子,;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加大青葉,、板藍(lán)根、蒲公英,。 體虛患者及孕婦,,忌用或慎用本方。 【同名方】 1,、《外科正宗》涼隔散 由防風(fēng),、荊芥、山梔,、桔梗,、元參、石膏,、薄荷,、黃蓮、天花粉,、牛蒡子,、大黃、貝母構(gòu)成,。功能疏風(fēng)清熱,化痰利咽,。主治咽喉腫痛,,痰涎壅盛,膈間有火,,大便秘澀,。 2、《醫(yī)宗全鑒》涼隔散 由芒硝,、大黃,、車前子、黃芩,、玄參,、知母,、梔子、茺蔚子構(gòu)成,。功能清肝明目,,瀉火通便,消腫散結(jié),。主治瞼硬精疼,,初患時,時覺疼脹,,久則瞼胞腫硬,,精珠疼痛。 3,、《景岳全書》東垣涼隔散 本方去大黃,、樸硝、白蜜,,加桔梗構(gòu)成,。功能清熱瀉火,解讀透疹,。主治痘疹內(nèi)熱,。 【附方】 涼隔連翹散(《銀海精微》) 本方去竹葉、白蜜,,加黃蓮構(gòu)成,。功能清肝疏風(fēng),涼隔通便,。主治眼目赤熱,,珠磣淚出者。 2,、加減涼隔散(《醫(yī)宗全鑒》) 由薄荷葉,、生梔子、連翹,、元參,、生甘草、麥冬,、桔梗,、牛蒡子、黃芩構(gòu)成,。功能清熱解毒,,宣肺利竅。主治肺熱失音,。 3,、涼隔消毒飲(《醫(yī)學(xué)全鑒》)本方去竹葉,、白蜜,加防風(fēng),、荊芥,、牛蒡子、燈心構(gòu)成,。功能疏風(fēng)清熱,。主治風(fēng)熱壅盛,咽喉腫痛,。 4,、涼隔白虎湯(《醫(yī)宗全鑒》)本方去竹葉、白蜜,,加生石膏,,知母、粳米構(gòu)成,。功能清熱生津,,瀉火通便。主治肺胃熱盛,,喘急,,口干舌燥,面赤唇紅,。 瀉心湯 【方源】:《金匱要略》 【組成】:大黃6克,,黃蓮3克,黃芩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瀉火解毒,,燥濕瀉熱,。 【主治】:邪火內(nèi)熾,迫血妄行,,吐血,、鼻衄;三焦積熱,,頭項腫痛,,眼目紅腫,口舌生瘡,,心隔煩躁,尿赤便秘,;疔瘡走黃,、癰腫丹毒;濕熱黃疸,,胸中煩熱痞滿,,舌苔黃膩,,脈數(shù)實;濕熱痢疾等,。 【方解】:方中重用大黃為主藥,,取其瀉火泄熱、苦降行瘀,,唐容川謂:“大黃一味,,能推陳致新……既速下降之勢,又無遺留之邪”,;輔佐黃蓮,、黃芩瀉火清熱,配合大黃,,使火降熱清則血自寧,,不止血而血自止。本方止血而無留瘀之弊,,故為治療學(xué)熱吐衄之良方,。 【臨床應(yīng)用】 1、《金匱要略》以本方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心氣不足是由于火熱有余,,本方瀉火瀉熱,,可收止血之效。蓋瀉心即是瀉火,,瀉火即所以止血,。本方亦可用治婦人倒經(jīng)、產(chǎn)后惡露不凈屬心火熾盛,,迫血妄行者,。據(jù)已故日本名醫(yī)大塚敬節(jié)之經(jīng)驗,“出血時冷服為佳”,。 《太平惠民喝劑局方》以本方三味各等分,,為細(xì)末、練蜜為丸,,名三黃丸,。治三焦積熱,頭項腫痛,,目赤口瘡,,心隔煩躁,大便秘結(jié),,小便赤澀,,癰癤瘡痍,,痔疾下血等癥。 【同名方】 1. 《太平圣惠方》瀉心湯 由半夏,、人參,、木通、炙甘草,、大黃,、黃芩、生姜,、紅棗構(gòu)成,。功能清熱瀉火,補氣和中,。主治傷寒六日,,壯熱,心胸?zé)?,面赤大渴,,身體疼痛,證屬毒氣攻心者,。 2. 《外臺秘要》瀉心湯 由小麥,、香豉、石膏,、竹葉,、地骨皮、茯苓,、山梔構(gòu)成,。功能除煩清熱。主治心實熱,,吐悶,,喘急,頭痛,。 3. 《癥因脈治》瀉心湯 由黃蓮,、生姜、半夏,、甘草構(gòu)成,。功能清熱止嘔。主治外感呃逆,,胃熱便利,。 4. 《小兒藥癥直訣》瀉心湯 由單味黃蓮構(gòu)成。功能清心火。主治小兒心熱,,臥不寧。 【附方】 1,、黃蓮瀉心湯(《云岐子脈訣》) 由黃蓮,、生地黃、黃芩,、知母,、甘草組成。功能養(yǎng)陰瀉火,。主治傷寒,,太陽、少陽相合,,伏陽上沖,,變?yōu)榭癫。}緊,。 2,、附子瀉心湯(《傷寒論》) 本方加附子組成。功能消痞瀉熱,,扶陽固表,。主治熱痞兼表陽虛,心下痞滿,,按之柔軟不痛,,惡寒汗出。 解毒瀉心湯(《外科正宗》) 由黃蓮,、防風(fēng),、山梔、荊芥,、芩,、牛蒡子、玄參,、滑石,、知母、石膏,、木通,、甘草、燈心 1,、組成,。功能清心解毒。主治心經(jīng)火旺,酷暑時生天皰,,發(fā)及遍身者,。 2、三黃四物湯(《醫(yī)宗全鑒》) 本方加當(dāng)歸,、川芎,、白芍,生地組成,。功能清熱降火,,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主治月經(jīng)來前,,內(nèi)熱迫血上壅,,吐血,鼻衄,。 3,、三黃梔子豉湯(《張氏醫(yī)通》)本方加梔子、豆豉組成,。功能瀉火解毒,,清熱除煩。主治熱病時疫,,頭痛壯熱,。 4、加味瀉心湯(《醫(yī)醇剩義》) 由黃蓮,、犀角,、天冬、蒲黃,、丹參,、元參、連翹,、茯苓,、甘草、淡竹葉,、燈心組成,。功能清心涼血。主治心火熾盛,。面紅目赤,,五中煩躁,口燥唇裂,,甚則鼻衄,、吐血等癥,。 5、清熱解毒湯(《醫(yī)宗全鑒》) 由生地,、黃蓮,、金銀花、薄荷葉,、連翹,、木通、赤芍,、生甘草、燈心構(gòu)成,。功能清熱解毒涼血,。主治小兒胎赤,頭面,、肢體赤若丹涂,。 耳鳴耳聾 【丹參片3片, 6542 -2粒肌苷2粒,,谷維素2粒 】 [口服用藥]:[復(fù)方丹參片3片 ] [654-2 10MG ][ 肌苷0.4 ][ 谷維素30MG] 每日三次 ,。 【耳鳴快者一次見效】 [耳聾 一般不超過10次,【可見較好的效果] 【超過十次沒見效】證明對此患者無效 ,。 羌活勝濕湯加葛根湯加減治療頸肩腰腿痛 【摘 要】頸肩腰腿痛屬于中醫(yī)的痹癥范疇,。痹證是指肢體經(jīng)絡(luò)為風(fēng)、寒,、濕,、熱之邪所閉塞,導(dǎo)致氣血不通,,經(jīng)絡(luò)痹阻,,引起肌肉、關(guān)節(jié),、筋骨發(fā)生疼痛,、酸楚、麻木,、重著,、灼熱、屈伸不利,,甚或關(guān)節(jié)腫大變形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病證,。臨床上資料選用2015.10-12月來我院治療的頸肩腰腿痛患者42例,用羌活勝濕湯加葛根湯加減治療,。 【關(guān)鍵詞】羌活勝濕湯,;葛根湯;治療;頸肩腰腿痛 【中圖分類號】R274.9【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2096-0867(2016)-2-316-01 頸肩腰腿痛屬于中醫(yī)的痹癥范疇,。痹證是指肢體經(jīng)絡(luò)為風(fēng),、寒、濕,、熱之邪所閉塞,,導(dǎo)致氣血不通,經(jīng)絡(luò)痹阻,,引起肌肉,、關(guān)節(jié)、筋骨發(fā)生疼痛,、酸楚,、麻木、重著,、灼熱,、屈伸不利,甚或關(guān)節(jié)腫大變形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病證,。風(fēng),、寒、濕,、熱,、瘀、痰等邪氣滯留筋脈,、關(guān)節(jié),、肌肉,經(jīng)脈痹阻,,不通則痛是其基本病機,,因人的稟賦素質(zhì)不同而有寒熱轉(zhuǎn)化。素體陽氣偏盛者,,易從陽化熱,,成為風(fēng)、濕熱痹,;陽氣虛衰者,,多從陰化寒,成為風(fēng)寒濕痹,。痰濁,、瘀血閉阻經(jīng)絡(luò)、血脈,,流注關(guān)節(jié),,導(dǎo)致關(guān)節(jié)腫脹,、僵硬、變形,。痹證日久,,耗傷氣血,可損及臟腑,。 方藥組成: 羌活15g 獨活10g 藁本10g 防風(fēng)10g 川芎10g 甘草5g 蔓荊子10g 葛根20g 生白芍30g 桂枝15g 姜黃20g 乳香10g 制附子6g(先煎) 酸寄生15g 狗脊15g 懷牛膝15g 補骨脂20g 威靈仙12g 每日一劑 早晚各一次分服 7天為一個療程,,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滋膩之品,起居要避免風(fēng)寒濕氣侵襲,,并且要注意精神調(diào)養(yǎng),,加強功能鍛煉。 方中羌活,、獨活,、藁本、甘草,、蔓荊子、防風(fēng),、川芎7味藥皆可入太陽經(jīng)以祛風(fēng)散寒除濕,,通經(jīng)活絡(luò)止痛; 制附子,、桂枝,、姜黃、辛散溫通,,能外散風(fēng)寒,,內(nèi)行氣血,長于行肢臂而活血利臂止痛,;葛根,、桂枝、白芍等用于風(fēng)寒表證的項背強通,;威靈仙走而不守,,通經(jīng)絡(luò),利關(guān)節(jié),;酸寄生,、狗脊、懷牛膝,、補骨脂長于祛風(fēng)濕,、補肝腎、強筋骨,;臨證兼有氣滯者,,可加木香,、陳皮、香附,;兼有氣虛者,,加升麻、柴胡,、人參,、黃芪;兼有血虛者,,加當(dāng)歸,、白芍、雞血藤,;兼有血瘀者,,加姜黃、乳香,。胃脘部不適,,乳香改成沒藥 、佛手片 ,、厚樸,、炒麥芽。 臨床資料: 臨床上選用2015.10-12月來我院治療的頸肩腰腿痛患者42例,,男性25例,,女性17例,經(jīng)7-35天治療,,42例癥狀都有不同程度改善,。 病例一:患者姚彩容 女 39歲 因反復(fù)腰疼、腰酸,,下肢麻木伴頸肩部酸脹不適三年,,行走后乏力,癥狀在天氣變換和勞累時明顯,,平時怕冷,,月經(jīng)周期提前一周,經(jīng)時血塊偏多,,腹痛不明顯,,20天前在勞累后感腰疼,腰酸,,下肢麻木,,頸肩部酸脹不適,CT提示:C3-C4,、C4-C5,、椎間盤突出,,L3-4、L4-5,、L5-S1椎間盤突出,,舌紅,苔厚膩,,脈弦細(xì),。 西醫(yī)診斷:頸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 中醫(yī)診斷:痹癥 寒濕痹阻 擬診:溫經(jīng)散寒祛濕 方藥:羌活勝濕湯加葛根湯加減 羌活15g 葛根20g 生白芍30g 桂枝15g 姜黃20g 藁本10g 防風(fēng)10g川芎10g 制附子6g(先煎) 甘草5g 蔓荊子10g乳香10g 桑寄生15g 狗脊15g 懷牛膝15g 補骨脂20g 威靈仙12g 用上述方藥加減治療,7天為一個療程,,通過4個療程的加減治療,,頸部,腰部疼痛,、麻木,,腰腿痛,麻木癥狀已經(jīng)不明顯,。 病例二:患者吳厚田 男 43歲 農(nóng)民 因腰痛伴左側(cè)臀腿部疼痛月余,,跛行,曾在其他醫(yī)院 虛勞,。脾胃氣滯,,胸膈痰壅,食即嘔吐 半夏湯 【處方】 半夏(湯浸去滑,,焙干)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炒)2兩,,芍藥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白術(shù)1兩半,,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別研)1兩半,。 【制法】 上六味,除杏仁外,,粗搗篩和勻,。 【功能主治】 虛勞。脾胃氣滯,,胸膈痰壅,,食即嘔吐。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加大棗2個(擘破),,生姜1分(拍碎),煎至1盞,,去滓,,分溫2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 虛勞,。寒熱進(jìn)退,,痰飲不消,四肢拘急,,手足時冷 半夏湯 【處方】 半夏(湯洗去滑,,焙干)半兩,檳榔半兩,,柴胡(去苗)1兩,,桔梗(炒)1兩,人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白術(shù)1兩,陳橘皮(去白)3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虛勞。寒熱進(jìn)退,,痰飲不消,,四肢拘急,手足時冷,。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分(拍碎),,煎至1盞,,去滓,空腹分溫2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 虛勞上氣咳嗽,,兼肺勞涕唾稠粘,及有膿血,,皮膚干焦,,作則寒熱,飲食不下,,喘息不調(diào),,日漸瘦悴,坐臥不得 半夏湯 【處方】 半夏(湯洗去滑,,焙)3分,,桔梗(銼)3分,,檳榔2枚(煨,銼),,桑根白皮(炙,,銼)半兩,百部(焙)半兩,,貝母(去心,,炒)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款冬花半兩,吳茱萸(水浸1宿,,焙干,,炒)半兩,紫菀(去苗土)半兩,,澤漆葉1分,,旋覆花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虛勞上氣咳嗽,,兼肺勞涕唾稠粘,及有膿血,,皮膚干焦,,作則寒熱,飲食不下,,喘息不調(diào),,日漸瘦悴,坐臥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棗2個(擘),煎至7分,,去滓,空腹溫服,日午,、夜臥再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