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中醫(yī)分型 中醫(yī)分型指征 各型是根據肝炎五大征(納差,無力,,腹脹,,脅疼,惡心,厭油)加上肝炎陽性體征(肝脾腫大,,肝功損害,,或見紅螻赤痕,肝掌等)再加上脈,、舌,、面色等構成。 1肝經血熱型 主證:肝炎五大證兼見手足熱,、面潮紅,、口干、煩悶,、尿黃,。 體征:肝炎陽性體征兼見舌質紅舌體兩邊色鮮艷而不暗,舌苔白薄或薄黃,,脈象弦,、沉弱或數,。 特點:肝經血熱可發(fā)生于各類肝炎,尤以急性無黃疸型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動期為多見,。診斷時要注意舌質的變化,,舌質紅兩邊色鮮艷而舌苔不厚膩是本型特點。 2濕熱壅滯型 主證:肝炎五大證中的胃腸道癥狀較為顯著,,尤以納差,、腹脹、惡心,、口渴而不喜飲較為突出,,急性期多伴有發(fā)熱、尿黃,、便秘,。慢性期多伴有胸脘痞悶,病人面色多呈“油垢”樣,。 體征:肝炎陽性體征兼見舌質紅,,或舌體兩側紅,面色較血熱型略暗,,舌苔厚膩,。熱偏盛者舌苔黃厚膩,脈弦數,;濕偏盛者舌苔白厚膩,脈濡數,。 特點:本型可見于各類肝炎的活動期,,有顯著的胃腸道癥狀加上舌苔厚膩為特點,不管黃疸型和無黃疸型,,只要濕熱偏盛,,都可用芳化清熱法治療,少數病人系寒濕互結形成陰黃,,多為瘀膽型肝炎或膽,、肝、胰的新生物,,本組未列入觀察對象,。 3氣滯血瘀型 主證:肝炎五大證兼見腹脹脅疼煩躁多怒,甚者浮腫,,部分病人可見鼻衄,、齒衄、紫斑出血等癥狀,。 體征:肝炎陽性體征兼見肝脾腫大,,肝質中等以上硬度,,面色或為黯紅色伴多個散布之紅螻赤痕或毛細血管充血,口唇呈紫褐色,;或為面色黃瘦而蒼,,伴有各種衄血紫斑。舌質淡紫或滯,,舌體兩側有細小如小米粒大的小瘀點或青紫色小班片,,脈象弦弱或沉細澀。 特點:本型多見于慢性肝炎遷延反覆而患者體質尚不甚虛者,。肝脾腫大,,質地堅硬加上舌質紫滯或伴有舌體瘀點,脈象弦細或澀是本型特點,。 4肝腎陰虛型 主證:肝炎五大證兼見煩躁易怒,、失眠盜汗、腰酸腿困,、性機能下降,、眩暈心悸或各類衄血,病人面色多黯紅或青或發(fā)黑或面色不華,。 體征:肝炎陽性體征加上舌質紅絳紫滯而少津,,舌體瘦,舌苔少或白薄苔,,若陰虛伴濕熱者可見厚膩苔,,脈象弦細弱,兩關尺大或見沉細澀脈,。 特點:本型多見于慢性肝炎長期反復,,或合并肝硬化,肝功長期不好,肝脾腫大日久,,邪氣旺盛而正氣漸虛者,。 通過上述中醫(yī)分型,可以看出“肝經血熱”在肝炎中的多發(fā)病性,。 辯證論治 ①肝經血熱者予“茜藍湯” 紫草20克,、茜草20克 、敗醬草20克 ,、夏枯草20克,、板藍根20克。 日一劑,,3~4 周為一個疔程,。 ②濕熱壅滯者予“化濁湯” 佩蘭10克、香藿10克 ,、茵陳20克 ,、白茅根20克,、板藍根15克、生薏仁20克,、郁金10克,、茯苓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 ,、藿香10克。日一劑,,二周為一個療程,。 ③氣滯血瘀者予“疏肝化瘀湯” 柴胡10克、白芍15克,、 枳殼15克 ,、青皮10克、丹參I5克,、香櫞10克,、 青黛1克、白礬1克 ,、鱉甲15克,、雞內金10克 、紅花10克 ,、茵陳20克,。 日一劑,一月為一療程,。 ④肝腎陰虛者予“柔肝補腎湯” 生地15克,、沙參10克 、當歸10克 ,、杭芍15克、麥冬10克,、川楝子8克,、 阿膠10克、 首烏10克,、黃精15克,、青黛1克、白礬1克 ,、鱉甲15克,、生麥芽15克、大棗3枚,。 日一劑,,一至二個月為一療程,。 |
|